•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澳門之美 · 美人 | 汪兆鏞的澳門情緣
    來源:中國作家網 |   2024年12月17日15:35

    12月20日,澳門將迎來回歸祖國25周年。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之際,澳門筆會特別推出“文藝之城 澳門之美”澳門文學賀雙慶系列活動特刊,所選作品中有飽含家國情懷的筆墨,有記錄城市變遷的故事,有文學大家的精彩篇章,也有藝壇菁英的桂冠之作,借以呈現澳門回歸以來本土創作的多元面貌,并透過藝術與文學,反映二十五年來澳門社會的發展及變遷。相關內容結集成《文藝之城 澳門之美》一書,并追加“二十五個澳門之美”專輯,涵蓋“美人”“美事”“美談”“美景”“美食”五個類別,以文學書寫澳門的歷史、文化和城市魅力。

    我們特選發部分作品,與讀者共賞澳門之美。

    作者簡介:

    彭海鈴,澳門出生,長年從事教學工作,亦于報刊撰寫文章,對本土歷史文化甚感興趣,喜于街巷中追溯沉淀的歲月,常從舊事里尋訪流逝的芳華。已出版著作有:《屈指年華》《文學風景——澳門歷史城區文學游蹤》《看風景的貓》等。

    汪兆鏞的澳門情緣

    彭海鈴

    澳門小小一地,中西文化共融,不同的語言、宗教、信仰,并生相容。民眾日常生活、飲食口味、娛樂消遣,兼顧中外。有人說笑,咱們看醫生,也可選擇中醫或西醫。

    今年的“苦難善耶穌圣像出游”活動,在年初八和年初九兩天舉行,家住出游隊伍經過的街道上,因此每年都能在露臺上親睹莊嚴盛事,雖非教徒,也是心存敬意。街上仍滿是紅彤彤的新春布置,一派喜慶歡愉,但苦難善耶穌像身披黑袍,背負十字架,肅穆哀傷,隊伍在一串串紅艷奪目的燈籠下緩緩行進,樂隊奏響哀樂。這場景,和合中西,正是澳門文化的特色。

    在一個世紀前,寓居澳門的嶺南名士汪兆鏞(1861-1939),原來也在某一年的春節,看到了同樣的景況。在他那部印行于1918年的《澳門雜詩》中,有《竹枝詞》四十首,其中第二十六首是這樣寫的:“獻歲游人每塞途,燭銀草錦拜耶酥。最佳風信堂前過,伏地喃喃有麗姝。”其下之注曰:“正月初旬奉耶酥像出游。至風信堂外稍憩,設壇供之。洋女盛妝迎拜諷經。吳墨井詩所謂‘四街鋪草青如錦,奉蠟高燒迎圣來’也。”詩中所述,正是新春時節適逢“苦難善耶穌圣像出游”儀式,他擠在“塞途”的人堆里觀看,感覺新奇,于是把這情景,用詩歌記下來。

    汪兆鏞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初冬時節,首次踏足澳門,及后因廣東政局不穩、戰亂頻生等原因多番來澳,斷續居住時間共計十三年又九個月,對于澳門獨特的社會風情,自有深刻體會。他于居澳期間寫成有關澳門的詩歌,數量之多、體會之深、價值之大,實在是近代學者文士中最有代表性的。如《澳門雜詩》(包括《雜詠》二十六首、《澳門寓公詠》八首、《竹枝詞》四十首)、《辟地集》、《雨屋深鐙詞》等等,這些超過一百首的澳門詩歌,當中不少生動地描繪了澳門中西文化并存的獨特風景,反映澳門民初時期的社會面貌;同時,他對澳葡政府的管治、賭博弊害、民眾消遣、節慶活動等,都極為留意,非僅僅是抱著過客暫居的心態,而是懷有一種對中國領土的關切之情,寄托在詩歌中,抒發愛國情懷。

    華洋雜處的風俗民情,對于從內地來居的汪兆鏞來說,是新穎而極具吸引力的,他在《竹枝詞》的引言中說:“余為《澳門雜詩》,于此間風土,觕志其略,尚有委巷瑣聞,足資譚柄者,復得詩若干首,旅窗無俚,弄筆自遣而已。”這類“足資譚柄”的事,在他筆下,成了絕佳的題材。說不定,他對澳門民眾能兼享兩類文化的精妙獨特,會有點羨慕。

    在澳門生活的汪兆鏞,最能感受中西文化并存的,莫過于節慶活動的輪番舉行了。這邊廂,在春節期間,他得見“苦難善耶穌圣像出游”,那邊廂,中國民間節誕活動接踵而至,非常熱鬧。第二十七《竹枝詞》,記載了農歷二、三月時,中國民間節慶活動的熱鬧情況:“二月二日土地神,三月廿三娘媽祠。簫鼓鳴春燈照夜,風光渾已忘居夷。”二月初二土地誕,對華人來說是重要的節慶,土地神守一方土地平安,信眾祈求風調雨順,家宅安寧,人丁旺盛,澳門有不少土地廟以及街巷里的社公,每到農歷二月初二,必然香火鼎盛,展示了華人對神明的崇敬和尊重。而天后信仰在澳門亦是頗有影響力的民間信仰,天后廟分布于澳門半島、凼仔及路環沿岸,漁民出海作業,必先往奉祀祈福,以求平安。農歷三月廿三天后誕,不少善信前往天后廟參拜,保佑家宅平安。汪兆鏞對于這兩項中國民間信仰,竟能在澳門這塊被葡人管治的“夷地”上出現,不禁稱奇,因之亦印證澳門由始至終都是中國領土,中華文化在這里是永續長存的。

    汪兆鏞在《竹枝詞》第一首中已明言:“笑煞江郎論徙戎,種多白黑與椶紅。中華民氣休輕視,三百年來守土風。”澳門自明代后期起,因著歷史的因緣際會,趕上了一席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宴。汪兆鏞對于這場中西匯聚的邂逅,感到驚奇,而另一方面,他對在澳門的華人能堅持保存中華文化傳統,覺得欣喜和自豪,“中華民氣休輕視”,民族要自強不息,方不會被外人欺侮,因此要堅持傳承固有的文化傳統,要能“守土風”。由此亦反映汪兆鏞對國家、對民族、對傳統文化的關切愛護,始終如一。

    汪兆鏞的澳門詩歌,記錄了二十世紀初年的社會風情,也展現了他對澳門以至國家民族的關愛之心,而他在居澳期間,對澳門文學發展、學術研究、佛教文化,以及粵澳文化的傳承工作,貢獻甚大。在他后半段人生歷程中,居澳時間幾占一半。1939年,他在澳門去世。來于此,歸于斯,這也可算是他跟澳門的一份情緣了。

    光陰匆匆,歲月流轉,一個世紀過去,汪兆鏞在澳門曾親睹而感覺新穎的中西文化共融特色,各類節慶習俗活動,至今持續不斷,而且有更大的發展,變身城中盛事,成為亮麗的澳門名片,每年吸引數以千萬計的旅客來訪,感受澳門獨特的文化魅力。在汪兆鏞所處的年代,澳門是中國南方一個由葡萄牙人管理、在他的詩歌中稱為“夷”的地方,但今天,澳門已重回祖國懷抱二十五年,不容否認,中華傳統文化是這里的根,深植于澳門民眾心中,但另一方面,澳門又能融合外域不同文化,而且將之放到日常生活點滴中,再匯合傳統文化,從而營造出更大、更強、更進步的中華民族。

    延展閱讀:

    汪兆鏞

    【清】汪兆鏞出生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自幼聰穎過人,過目成誦。光緒十一年中舉人,辛亥革命后定居廣州,不問政事,他曾十二次到澳門躲避戰亂,前后居澳近十四年。1939年病卒于澳。汪兆鏞居澳期間曾寫有《澳門雜詩》一卷,內有《雜詠》《澳門寓公詠》《竹枝詞》,遍及澳門的歷史、政教、風俗、名勝、建筑等,極富時代特點和地方色彩,以文學及藝術的廣度和深度而言,都是澳門文學寶庫的珍品,也為后人研究澳門提供了寶貴資料。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99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99国产精品日本|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2019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国产精品55夜色66夜色|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厂|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在线观看免费精品国产|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国产精品内射婷婷一级二|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小说| 亚洲αv在线精品糸列|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综合|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大全|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网站| 中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精品人妻av区乱码| 91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91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