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心橋”,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電影創作論壇在京舉辦
12月9日,“光影交織、筑夢未來——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電影創作論壇”在北京中國電影人之家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文學創作委員會承辦。與會專家及電影主創人員圍繞“澳門與內地電影產業融合發展之路”與“澳門電影美學與現實題材電影創作”兩大議題進行對談,并展望澳門電影的廣闊未來。
據悉,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由中影出品的兩部電影《多想和你再見一面》《幸運閣》將分別于12月14日、19日全國公映。
《多想和你再見一面》海報
《多想和你再見一面》講述了1999年,隨著澳門回歸的鐘聲即將敲響,一段命定的緣分悄然降臨。澳門女孩姍蒂(何超蓮 飾)與來自北京的大學生喬明莊(此沙 飾)偶然相遇,度過短暫而夢幻的甜蜜時光,青澀的情愫由此結下。隨著喬明莊返回北京,兩人跨越千里,努力維系著這份微妙的情感,然而距離與誤會卻讓兩人漸行漸遠……歲月流轉,2018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兩人的緣分再次連結。
《幸運閣》片名“幸運閣”來自澳門一座真實的建筑,是澳門最早期的高樓大廈,也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筑。電影通過這個載體來表現澳門這幾十年的變遷與隔代人的生活差異,對于故事中的兩代人來說,幸運閣既是家園,也是幾代人家庭情感的起點,更是包容一切成長和覺醒的港灣。
以《多想和你再見一面》和《幸運閣》兩部影片為代表的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題材電影,是內地與澳門電影人共同探索時代主題,講述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的又一次積極嘗試。其中,《多想和你再見一面》由“電影國家隊”中影與澳門頭部文旅美高梅共同出品,內地與澳門在電影上的強強聯手,為大灣區電影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寶貴經驗。
電影《多想和你再見一面》主創與領導、專家共探澳門電影創作未來
“內地和澳門文化交融、血濃于水的同胞親情的寫照”
兩部電影的出品人、總監制、總制片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董事長傅若清在致辭時強調說,“這兩部影片都由澳門導演執導,澳門電影團隊深入參與創作。他們以澳門普通人的視角將回歸后的進步與發展,用生活化的鏡頭和鏡頭語言娓娓道來,我們從中感受到了澳門人民樸質濃烈的情感,多元包容的性情,樂觀積極的精神,以及跨越時間距離與內地人民一步一步不斷靠近的溫情寫照。而這些都將通過大屏幕定格展現,并深情回應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這一重要歷史節點和時代主題。”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也認為,這兩部電影的誕生既是對澳門回歸歷程的深情禮贊,更是對時代精神的濃烈表達。尤其是論壇現場觀摩的影片《多想和你再見一面》,以細膩的情感線索、深刻的人物塑造和溫暖的敘事結構,展現了兩地人民在文化交融之中血脈相連的情感聯系?!坝捌ㄟ^普通人的視角回溯歷史記憶,展現大時代下的人性光輝,無論是回歸前后社會形態的轉折,還是人與人之間穿越時空的相互凝望,都在光影交織中定格為了歷久彌新的精神景觀?!?/p>
回歸祖國25年來,澳門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發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兩部電影的總發行人,中影集團副總經理任月介紹說:“在很多劇本當中,這兩部電影的劇本是最打動人的。一個是歷經二十年不離不棄的愛情,一個是祖孫之間濃濃的親情。這樣的情感是中國觀眾最容易感受到的。更重要的是,這也是內地和澳門文化交融、血濃于水的同胞親情的寫照?!?/p>
作為主創代表,澳門影協理事長、《多想和你再見一面》導演徐欣羨在論壇中表示,這是她第一次與內地團隊合作拍攝一部電影?!霸趧撟鬟^程中,我一直在調整影片節奏,想辦法讓影片更加靠近現在的觀眾,特別是靠近內地的觀眾,讓作品更容易‘入口’。于是我們選擇了將愛情故事作為切口,何超蓮飾演的澳門牛雜店女孩姍蒂,遇到了前來澳門游學的北京大學生喬明莊,他們一同走過澳門的大街小巷,共同度過了浪漫而夢幻的時光?!?/p>
為了緊扣主題,《多想和你再見一面》使用了兩個重要的意象,一個是煙花,另一個則是橋。這些意象為兩人的愛情故事添加了浪漫的美學色彩,同時也寄寓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影片監制張嘉輝介紹說,片中煙花的場景經過了主創人員的用心設計。例如使用煙花的熱鬧環境來反襯女主角的孤獨,還有讓女主角在燈塔里、男主角在飛機里看煙花,都是為了營造兩個人無法在一起的孤獨和傷感。
劇本策劃李晨毓也介紹說,煙花代表了女主人公的小心思,是十幾歲的女孩子對愛情的浪漫期待。而男主人公作為橋梁工程師,與女主人公的每一次相遇都和橋有關?!皹虿粌H是他們兩個人的連接,也象征了澳門和內地的連接?!?/p>
《多想和你再見一面》劇照
“以小見大,把澳門回歸祖國宏大的時代背景寫了進去”
在對談環節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對《多想和你再見一面》的美學特色作出了高度肯定。“電影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彰顯中華美學精神的基本特征,講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雖然沒有寫多么宏大的事件,但以小見大,不動聲色地把澳門回歸祖國這個宏大的時代背景寫了進去?!?/p>
北京電影學院研究生院院長王海洲強調了《多想和你再見一面》中“橋”的深刻隱喻?!坝捌v的雖然是愛情,但同時也是在講家國。兩個人的感情經歷了曲曲折折終于團聚,這份愛情的艱難也隱喻了澳門回歸的不易。港珠澳大橋看似是一座‘物質’的橋,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座‘心橋’。‘心橋’建起來了,愛情的煙花綻放了,兩地的發展也緊密相連了?!?/p>
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現代傳播》編輯部主任劉俊看來,《多想和你再見一面》還凸顯了跨越歷史和當下的時代感,幫助年輕人形成了連續性的歷史記憶?!鞍拈T回歸、2008年的抗洪和雪災,以及港珠澳大橋,這些都讓劇情自然而然地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結合在一起。當下的青年人可能沒有親身經歷過25年前的澳門回歸,這樣的電影作品能夠幫助他們形成前后連貫的歷史感和歷史觀,讓青年觀眾看到曾經那個年代是怎樣的,以及我們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當代電影》雜志社主編皇甫宜川建議,澳門題材電影創作應當堅持現實主義原則?!皬?995年《大辮子的誘惑》到今天這樣的影片,現實題材成為未來澳門電影的主流應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創作者可以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對澳門城市空間的挖掘,以及澳門和內地、澳門和整個世界的連接當中。挖掘出更多故事,呈現更多時代變遷大背景之下的各類人物。用他們的故事豐富澳門電影的世界,讓澳門電影成為我們中國電影百花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p>
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文學創作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弛表示,“對于影視創作來說,澳門是一個具有故事、資源、題材的豐富土壤,但如何挖掘還需要不斷地去思考。例如澳門本土的作家,如果能夠提供大量好的本土故事、本土素材,一定會對影視創作產生很大的幫助?!?/p>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尹鴻的發言,為澳門電影的未來發展擘畫了路徑?!鞍拈T的電影一定得依靠跟內地的密切合作,一方面開發本土資源,另一方面打開更大市場,匯入更多的創作資源。澳門電影不僅僅是澳門的電影,還應當發展成為中國的電影,華人的電影,甚至是世界的電影。此外,還要重視電影跟文旅業,時尚業,包括跟餐飲業方方面面的融合,通過電影打造澳門新的城市形象,助力澳門成為世界的時尚之都、會展之都和藝術之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