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學》2024年第11期 | 章元:我親愛的(節選)
章元,作家、編劇、戲劇制作人。2003年在《青年文學》發表處女作中篇小說《我不是你的蝦米》以來,在各類文學報刊發表作品500余萬字。出版長篇小說9部;創作戲劇、影視作品若干。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
她轉發了那條熱搜到自己的主頁,還評論了一句“我喜歡榴蓮”。不到12個小時,包含轉發、放下手機、睡覺、起床、送老郭去機場、獨自開車返回、再拿起手機點開APP的12個小時,她爆了。
起先,她沒想到她會爆,評論區也還算客氣,不是罵她蹭流量,就是說她腦子有問題、眼瞎了之類的,要不就是諷刺挖苦她是事件中“反派”的走狗,收錢“洗地”,頂多就是罵她喜歡吃屎。生氣嗎?生氣的。委屈嗎?委屈的。我喜歡草莓,我在和不喜歡草莓的人爭論是非高低對錯輸贏,我們在你死我活,你居然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說你喜歡榴蓮?!——我們,是敵人了!
小意思,可控!如果有什么經驗可以分享出來,那就是不慣著。世界那么大,要尊重人類的多樣性。有段時間,她每個周末都泡在一個即興戲劇劇團里,“Yes-And”幫她打開過新世界的大門。說我收錢洗地?Yes,我收了錢,And,你哪里不舒服?大部分人接不住。是的,接不住。那時,她還沒想到她會爆。流量“10w+”,算不得爆,別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不過好像也挺厲害的哈,不是50塊才能買到1500的流量么?現在這些要是買的話,得花多少錢呀?哎喲哎喲,算不過來,算不過來啦,嘻嘻。
她兢兢業業地懟了一個小時,只有一句:對不起,我不證無。冷靜、理性、有邏輯,且傲慢。突然,她發現懟不過來了,不管她怎么點,消息欄上總是出現新數字,罵她的人越來越多,范圍也擴大到她的性別、年齡、職業、學歷、出身、籍貫、相貌、打扮、愛好、膚色……而她,好死不死的,頭像是練瑜伽時的照片。她當時覺得這張以空曠教室為背景、人小小的、手機還遮在臉前的自拍照,沒提供什么個人信息,但于網上的人而言,似乎已足夠豐富,瞄準起來,毫不費力,隨便開一槍,都夠她疼上一會兒的。
她慌了,有點招架不住,還有點責備自己,為什么要發那張照片呢?直到看見有評論說,你長這么黑,配吃榴蓮嗎!底下有人回復,X傭就愛吃榴蓮!自己不舍得花錢買,吃主人的肯定不心疼……
一剎那,心狂跳,手腳冰涼,臉卻是燙的,一直燙到耳根。宛若初次登臺臺詞講到一半,忘詞了,臺下滿滿當當的觀眾看著她,她想逃,卻被釘在那里,寂靜里突然爆發出一個笑聲,所有人都跟著一起哄笑起來。她一寸寸地矮下去,矮下去……
黑是她和別人的不一樣,成了她的七寸。
68萬。更多的點贊,更多的轉發,更多的評論,負面評論。偶爾有個把條評論是中立的,那個人也被迅速圍剿,直到主動刪除評論為止。只有她一個人站在那啊。一寸寸地矮下去,矮下去……
她被提醒了,要不我也刪了吧?何必呢?惹這個閑氣干嗎呢?今天事情這么多,房間要打掃,衣服要洗,還約了美容,想在做的時候趁機補一覺,完事精神百倍地和閨蜜看電影去!難得的假期,要被一句話莫名其妙地拖進深淵嗎?
然而心中那個正義的小天使又在給她打氣:為什么刪?你做錯了嗎?你怕了嗎?你慫了嗎?你想讓那些鍵盤俠得逞嗎?你要為正義而戰!
她被自己感動了。她被自己激勵了。她覺得自己肩上擔負著沉甸甸的責任。說到底,她只是說了一句“我喜歡榴蓮”,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違背公序良俗。你不愛聽是你的事,為什么要我改?你們的人多,你們罵的聲音大,我就要認慫嗎?休想!老子不慣著!就不刪!
她開始打掃房間,洗衣服,拖地板,擦玻璃,擦灶臺,擦油煙機……她不讓自己去碰手機。后來她想,她故意忙碌,強迫自己不去看手機,其實就是慫了。她害怕看見那些評論,她承受不起。那個聲音哪里是正義的小天使啊,那是把她架到火上去烤的小惡魔。
好死不死的,美容院的美容師給她打來語音通話,接起來對方就是一通道歉,說搞錯了前面那位客人要做的項目,約錯了時間……
“說重點。”她沒好氣地說。
“你生氣啦,喬諾姐?”
“你說呢?明明是你犯了錯,卻要我來承擔后果!”
“那你來吧,我們安排別的美容師給你做。”年輕的美容師也不客氣地回她,“指定我做,只能改時間。”
她被噎得說不出話,隔了好幾秒才說:“你什么態度!”說完立刻后悔。她應該抓住“說重點”,讓美容師把“約錯了時間”后面的話說完,得到一個更有誠意的“對不起”。可現在……唉。可以預見,后面一定是不愉快翻倍。果然——
“我什么態度?我一開始就跟你道歉了呀!殺人不過頭點地,你還想怎樣?去投訴呀,隨便!”年輕的美容師怒氣沖沖地掛了電話。
這倒成她的錯了?
作為一個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成年人,她知道不管是對美容師還是對網上的人,都不能再說話了。說多錯多。她之前的可憐經驗雖然告訴過她,認真交流,即使觀點不同,也能彼此尊重,成為朋友,她那167個粉絲里,有幾個就是這么來的。但這一次不一樣——快破百萬了!人們發來的評論像泥石流,迎面涌過來,砸過來,她的全部力氣都花在站著,站在那兒,站住了,不然就要被推倒,被砸倒,被淹沒,被碾過……她應該是,爆了。
她是個純素人,說過了,只有167個粉絲,就這么爆了?就因為一句“我喜歡榴蓮”爆了?如果是別的情況,可能會高興吧,平時不過才一兩百的流量啊,現在這可是——“你一個挖煤的有什么資格說話!老老實實撅起屁股掰開腿等著被X去吧!”這就是爆的結果嗎?等等,這個流量是不是平臺推流的結果?流量或許是平臺給用戶的福利,那些評論可是實打實地扎心啊,AI編不出來。是真的。她爆了,爆黑。她從沒見過這樣的數據出現在她的主頁里。這潑天的……生殖器問候、長輩問候、對全家的詛咒、對職業的性描述……她成了一個可以擺出各種姿勢、滿足各種需求、因膚色黑生意變得格外好的“婊子”。對,就是這倆字,不寫錯發不出來。
她的腦袋有點短路,好像還有點耳鳴,呼吸費勁兒,身子打晃。后來她才反應過來,她是被罵懵了,跟迎面過來一群人,每個人都抬手掄圓了給她一個大耳光是同一效果。那些臟話太超綱,全是知識點!她現在才承認自己其實沒見過世面,看點書,去點新店,學點新東西,經常出門旅行,就以為自己見多識廣?就敢說自己是“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的成年人”?你也配!你哪里見識過人類的多樣性!還他媽的尊重呢!跟林黛玉說尊重焦大一樣,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只是幸運,生在大城市,家庭條件不錯,求學順利,工作體面,身邊都是和你條件差不多的人,主打一個不差錢……你他媽的就是會投胎而已!你知道什么叫底層生活人間疾苦嗎!
直到閨蜜出現在她家,她都沒想出她可以為自己做點什么,就那么站在客廳中央,就那么站著。圍繞在性別、年齡、職業、學歷、出身、籍貫、相貌、打扮、愛好、膚色……上的攻擊不斷刷新著她的認知,對,plus版的。他們宣布她是什么,她就是什么。像個法官,把她給判了。申辯嗎?她不證無,她自己說的。罵回去?那得經過多專業訓練的才可以呀,她不會。復制粘貼還不會嗎?啊,她明白了,即使是復制粘貼,她都覺得臟了嘴,她會因她用這種方式回擊而瞧不起自己。真矯情。那就把他們罵她的話截圖發出去,讓大家評評理,讓他們羞愧!把自己扮演成祥林嫂,讓柳媽來做你的青天大老爺?開玩笑!
閨蜜直接用指紋開了鎖,進門,換拖鞋,身上穿著松松垮垮的名牌居家服,手還提著一袋熱氣騰騰的包子。“豬肉三鮮的,為了你特意沒放雞精,趁熱吃!”閨蜜說。她沒打電話就直接過來,大概率是因為孩子的事和老公吵了架。她們住得很近,剛出鍋的一屜包子拎過來還是熱乎的。
閨蜜把包子遞給她,把自己安置進沙發前,先去廚房給自己拿了罐啤酒。嘭-噗,銜接得如此緊密的聲音,觸發了A就一定會得到B。如同她。她是爆了,爆黑。還是個ing,現在進行時。嘭——噗!145萬了!她從沒見過這樣的數字,腦袋暈乎乎的,轉不動,下意識地和閨蜜搭話。
大外甥剛上初一,有點不適應,正常。學習有點跟不上,也正常。身高在全班男生里排第四,正……
“正常個屁!”閨蜜咂了口啤酒咆哮道,“我和大寧,我一米六八,大寧一米八,大寧初一已經一米六四了!他現在還不到一米五,你敢說正常?”
150萬。
“我心說,那幾年孩子沒運動、不長個兒,咱補回來不就得了嗎。我給孩子報了個籃球班。一年三萬多,貴嗎?我還沒讓他學冰球呢!就算貴吧,孩子在籃球班里又能運動,又能交朋友——你沒孩子你不知道現在這幫小王八蛋們,見面先問在哪個服,拿出手機進游戲里聊天……”
158萬。
“倒霉該死的大寧就是不愿意陪孩子去!還說我虛榮?!小區會所有籃球館,拿個球就練了,有必要報三萬多的籃球班嗎?就是為了發朋友圈曬,虛榮!我心說,我給你留面子你還好意思說我?現在還能給孩子花三萬學籃球的得是什么家庭?我讓他帶孩子去不就是為了給他拓展人脈嗎!我要是說這么白,你一個大老爺們兒臉還要不要了?!你吃呀,不吃涼了!為了你特意沒放雞精!吃呀!喲,怎么了,這是?”
往常到這個時候她已經完成了站隊,全心全意力挺閨蜜,一起怒罵大寧。閨蜜只是想宣泄一下,希望有人關心她的感受,又不是來聽道理的,世上的道理那么多,誰缺你那二兩?
你是不缺,但架不住別人認為你缺。
“哎喲,多大點事呀,你把你發的刪了不就完了嗎!又沒人攔著你!你又不是網紅,還怕有人給你截了圖,將來笑話你?你刪了不就完了嗎!我跟你說,你別看你流量高,點贊多,可你轉化率低,你看你漲了幾個粉兒?別聽他們說黑紅也是紅,你沒有轉化率沒用!我那個代課老師,教古箏的那個,還記得嗎?發了幾個用英語教古箏的視頻,爆了,就以為自己行了,辭職,結果呢?每天起早貪黑直播八個小時,戴著尿不濕直播!才賺四千!還不如給我干的時候呢!前兩天還給我發微信問我,宏姐,咱那現在怎么樣?不就是想回來嗎?你紅了回來,咱遠接高迎,我還能蹭蹭你的流量,你又沒紅,拿我當備胎?喬諾,咱這個歲數,就別動那個心思了啊!聽我的,刪了哈,乖!一會兒帶你去吃好吃的!……”
就是這樣,每個人都在說,沒有人在聽。遠遠地,每個人都帶著自己轟轟烈烈的價值觀走來,對著你一頓輸出,當完裁判轉身就走,管你呢!
“我不刪,我沒錯。”
“你那脾氣我知道!你肯定干了什么,你自己沒覺得。就這么一句話,就這么罵,罵這么難聽?不可能吧?”
閨蜜沒說出口的是,你得好好反省反省,這么多人同時針對你,你一定有問題。當然,他們罵你不對,但是!你得先反省。
是啊,得有一個因果關系。網上的人也是這么認為的。你不這么說,我能那么做?我有病啊?一定有一個因果關系在!車廂里那么多人的屁股他都不摸,只摸你,難道不是因為你穿了超短裙?沒穿?穿的是褲子?那一定是你化了濃妝!沒化妝?還戴了口罩?那就是你身上的香水太香了!沒噴?不對,肯定有原因!你好好想想,你怎么刺激他了!什么?他精神失常,是慣犯?進去好幾次了?看,我就說你肯定刺激著他了吧!你沒事刺激瘋子干什么?躲還躲不過來呢……
受害者有罪。
“你回去吧。”她說完,丟下閨蜜,進了廚房。
“誒,我這暴脾氣。別人罵你我又沒罵你!辦法都告訴你了!你就是舍不得那點流量!”
二次傷害。妥妥滴。
閨蜜摔門走了,電影毫無疑問地取消了。就算沒有這出,她也沒心思出門。一個被大幾百條評論追著罵的素人小白,哪有出門看電影的心理素質呀!但是,她堅定了,就不刪!
她才不在乎流量呢,她又沒想靠這個流量干什么,到底是10萬還是現在的200萬,對她的區別只是罵她的人多和少而已。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刪了呢?挨罵有癮是嗎?自虐狂是什么?還是證明你沒錯?行啦,你證明過了,你根本證明不了。恢復你平靜的生活吧!大幾百條評論全是罵你的呀,沒有一個人是挺你的啊,你當真不需要反省一下嗎?所有人為什么只罵你啊!
212萬。平臺發來私信,提示她評論區可能存在風險,建議她積極管理評論區,刪除評論,屏蔽帖子、用戶等。平臺都看不下去了嗎?一瞬間,一股暖流彌漫全身。有力量在支撐她。等等,平臺為什么不動手清理?就是說,現在這樣的評論,還在平臺允許的范圍內?是不是真的是她有問題?她是不是太敏感,太玻璃心了?她是不是也犯了被群嘲過的“我認為是性騷擾就是性騷擾”?她是不是真的有問題而不自知?她檢視起主頁里的其他內容,是不是這些內容“有問題”?比如這條西餐擺拍,比如那本簽名版的暢銷書,比如……
270萬。她迎來了第一個抨擊她的大V。大V在視頻里并沒有“批評”出什么新花樣,只是總結了評論區點贊最高的幾條,進行靈魂拷問:你為什么喜歡榴蓮?我們物產豐富水果無數,你卻偏偏喜歡榴蓮?是你無知嗎?不!是因為你不愛國!看你長那么黑就知道你不愛國!你指不定是哪國的串兒!你故意在這惡心我們!你為什么在喜歡草莓的人面前說你喜歡榴蓮?你在炫富!你在嘲笑辛苦打工吃點草莓都覺得很奢侈的上班族!你打心眼里瞧不起我們!你瞧不起我們,為什么還要蹭我們的流量?滾回你的……
臺上慷慨激昂,臺下叫好連連。她沒力氣以戲謔的心態來看這場“表演”。她莫名其妙地從當事人,變成觀眾,變成這場罵戲的道具。為什么是“罵戲”不是“罵戰”?參戰得有雙方啊!
“你是來罵她的?”
“是呀,是呀,你快點罵,你罵完了我還要罵。”
“別催!這個點別人罵過了,我再找一個。”
“重罵一遍怎么了?你看她,到現在還沒刪,蹭流量的臉皮多厚!難怪那么長那么黑……”
緊接著,陸續有中V小V出來發聲,基本照搬大V的文案,措辭略有不同。原來人們說的抄文案、“洗稿”是真的,只要是爆款,大家一起抄,這就是流量密碼。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別和大家唱反調!唱反調沒流量!
她疑惑地看著,她終究只是說了一句“我喜歡榴蓮”。雖然她也沒料到這句話可以指引著陌生人對她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攻擊——要是能夠站在那些陌生人的角度看自己,她也會又驚又奇吧?世上竟還有壞得如此全面之人?一個100%的純壞人?不可能,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可如果告訴她,那人是為了蹭流量,她是不是就覺得合理了?是不是也就不會質疑了?
……
本文為節選部分,全文載于《山西文學》202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