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礦山》:新工業時代的行業抒情詩
新中國成立之初,隨著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逐步展開和穩步前行,各行各業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在此基礎上,反映各行各業建設與發展的文學作品也隨之不斷涌現。僅就詩歌而言,當時的行業抒情詩成果就極為豐碩,先后出現了森林詩人傅仇、石油詩人李季、煤炭詩人孫友田等行業詩人代表,他們的詩作將各自所熟悉的行業領域所展示出的迷人生產場景和工作情態進行了詩意的表達,給人們帶來莫大的鼓舞和激勵。而今,在新工業飛速發展的語境下,各行各業已然呈現出全新的現實樣態和發展趨勢,在數字技術和智能化工程日益滲透到行業生產與工作之中的時候,我們的新詩有何作為?在此,我想以詩人邵悅的組詩《數字礦山》為例來加以闡明。
邵悅的這組詩發表在《詩刊》2024年第7期,是刊物今年重點打造的欄目“第一現場”中一組十分有意義和分量的詩歌文本。與建國初期的行業抒情詩不同,這組詩是對當下高科技時代的行業新型樣態的集中展示。傳統的行業抒情詩,主要聚焦的是行業發展中勞動的火熱場面和工人們的工作激情,“揮汗如雨”“熱火朝天”“爭分奪秒”“人定勝天”等語匯,成為了作家們陳述這種粗放化工作場景的關鍵詞。身處21世紀的今天,隨著網絡技術、人工智能、信息化工程等高科技手段在行業工作環節中的頻繁啟用,新時代的行業生產局面顯然是今非昔比了。在煤礦企業,進入礦井采礦,以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既費力又費時,今天只需要借助一部手機就能操作了。在《手機入井》里,邵悅寫道:“在靈露礦會議室,年輕的小礦工/打開手機,就打開了井下的/采掘面、輸送面、巡檢面……/我的視線/從手機屏幕,深入井下”。一部手機,就能洞察到煤礦采掘的全過程,高科技引導下的煤礦戰線快捷、方便、工作狀態和工人們輕松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對于詩人來說,她或許不是一位采礦工人,也不是一個技術人員,但她置身于這全新的采礦環境中,也不禁為祖國的現代化發展而歡呼雀躍。
邵悅的詩歌,還充分演繹了人工智能技術在煤礦行業普遍應用而發生的面貌一新的生產和工作情形。人工智能AI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其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專家系統、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等。邵悅的這組詩,幾乎每一首都展現了人工智能在煤礦工作新形態中具有的強大優勢和無限魅力?!吨悄荛_采》向我們陳述了煤礦開采過程中大量使用的各種現代化科技,諸如“遠程遙控”“紅外線熱成像”“5G手機”“數據倉庫”等,在這些智能化高科技的護佑之下,現時代的煤礦開掘,簡直是在上演一幕最為魔幻的太空神話:“指揮煤的地方,在地上/宛如太空艙。操控井下的煤/如同操控夜空閃耀的繁星”。可以說,高度智能化,這就是而今新工業語境下煤礦企業的現實局面和工作常態。日新月異的煤礦事業,正是飛速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的例證。同時,邵悅的詩歌,也寫出了高科技時代人類可能遭遇的某些無法回避的危機和隱憂。1848年以來的工業大革命,機器發展成為了重要的技術指標。如果說工業革命的后果,便是“機器排擠人”,那么,在智能化高度發展的時代,則毫無疑問地會出現“技術排擠人”的尷尬情形,自我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她也以詩作對此進行了思慮和表達。
綜上可知,邵悅的《數字礦山》組詩,稱得上是新工業時代的行業抒情詩的典型代表,由此將邵悅命名為“新煤礦詩人”,也是完全能成立的。
(《數字礦山》邵悅/著,刊于《詩刊》202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