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哲思
艾瑪《房間里的伏爾泰椅》是一篇由夢境構筑心理的短篇小說。弗洛伊德曾言:“夢的內容是由于意愿的形成,其目的在于滿足意愿?!币源藶閾?,何為夢境?夢是潛意識欲望和沖動的體現,是愿望的達成。作品以一把伏爾泰椅作為線索,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回憶與孤獨的空間,構建了一個過去與當下交織、虛幻與現實并存的紙上世界。而“伏爾泰椅”作為這一故事的核心意象,更承載了豐富的象征意義。
妻子的離世使主人公變得渾渾噩噩,內心荒蕪殘缺。作家在小說中反復提及主人公頻繁夢見的白色房間和伏爾泰椅,并對房間的構造布局進行了近乎偏執的學術型描寫,如窗戶到墻的步數距離、窗框木頭的紋理、伏爾泰椅椅墊的布料……這些夢境中的種種元素正是主人公內心深處無意識的現實投影,它們見證了兩人的笑與樂、哀與悲。它們是精心挑選的家具,是帶有妻子美好回憶的載體,卻也刺痛著主人公夫婦生死相隔的別離。“伏爾泰椅”作為小說中的核心象征,其意義也遠不止于一把椅子本身。它代表了主人公對過去生活的懷念、對舒適與安定的渴望,以及內心深處未解的情感糾葛。白色狹窄的房間,是夢境、更是現實。這種情感的細膩描繪,不僅讓讀者與主人公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也引發了對于人性、愛情、死亡等深刻議題的思考。小說通過夢境與現實的交織,展現了人性中的脆弱與堅強,以及人在面對生離死別時的復雜心理反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人格理論也在小說中得到了體現。小說中,主人公反復夢見的白色房間及其中的伏爾泰椅,可能象征著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本我需求。白色房間可以理解為一種純凈、原始的狀態,而伏爾泰椅則可能象征著某種舒適和滿足感的來源,這些都是本我追求快樂、避免痛苦的直接體現。盡管小說沒有直接提及超我的具體表現,但我們可以推測,主人公在現實中的道德觀念和社會規范構成了其超我的一部分。這些規范在夢境中可能以隱晦的方式出現,影響著主人公的夢境內容和心理狀態。
艾瑪自2007年創作第一部小說《米線店》開始,就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而后這個理念也一直貫穿于她的創作之中。艾瑪的作品往往能夠引發讀者對現實社會的深刻反思。她通過對社會現象的敏銳洞察和深刻剖析,揭示出社會制度、人性善惡、道德價值等方面的深層次問題。同時,她也通過自己的創作表達了對社會正義、公平、善良的向往和追求。白色房間虛構幻象的背后,投射出的是關于愛情的經典主題:人類的秘密書寫源于什么也無法阻擋的愛情。
(艾瑪短篇小說《房間里的伏爾泰椅》,刊于《當代》202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