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何以養成》:創意寫作在中國的先聲
《作家何以養成》是葉煒教授的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著作,本書對魯迅文學院(以下簡稱“魯院”)及其前身中央文學研究所、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的70余年發展歷程進行了系統梳理與深入研究。它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研究,為我們揭示了作家養成的奧秘以及創意寫作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本書不僅填補了國內創意寫作領域的研究空白,更為中文創意寫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教學提供了寶貴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魯院作為中國文學教育的重鎮,其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中國現代文學教育的一個縮影。葉煒的研究,不僅從宏觀的歷史視角對魯院的辦學歷程進行了考察,更從作家培養的微觀機制入手,通過大量的作家案例分析,揭示了魯院在作家養成中的獨特作用和影響。本書研究顯示,魯院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中國文學生態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從早期的文學新人培養,到新時期文學創作的推動,魯院始終站在文學教育改革的前沿。通過對魯院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師資力量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本書為我們呈現了一個立體、多維的魯院形象,展現了其在不同歷史階段對中國文學發展的貢獻。
正如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吳義勤所說,本書填補了從創意寫作視域對中國作家協會作家教育研究的空白。它是第一本從創意寫作視域聚焦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研究的學術著作,為中文創意寫作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理論支持。此前,對于中國作家培養機構的系統性研究相對較少,本書的出版無疑為這一領域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者認為,創意寫作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在中國的發展還處于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階段。通過對魯院歷史的研究,本書不僅為創意寫作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借鑒,也為進一步明確創意寫作的學科定位、教學方法和培養目標提供了理論支持。同時書中還介紹了英美、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創意寫作學科的教學體系、培養體系,為中國的創意寫作學科發展開拓了視野。
當今社會,寫作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書中關于創意寫作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探討,對于各類寫作教育機構和教師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在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寫作能力已成為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它不僅關系到文化傳承與創新,也是文化產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本書對于作家培養的研究,有助于培養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創作才華的作家,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內容支持。這對于推動文學創作、影視改編、出版等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