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未來:網絡文藝的審美現代性意義和價值意蘊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大潮中,社會主義文化語境中的文藝高質量發展無疑是一個重大課題。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內涵中,“文藝”因掌握世界方式的特殊性和意識形態的審美性而占據顯著位置,并展現高遠深邃、明體達用的美學境界。那么,面對形態多樣的文藝實踐、紛繁復雜的文藝現實,我們如何尋得一條切入文藝高質量發展和功能發揮的思想言路?在具體與抽象、邏輯與歷史的辯證統一中,作為互聯網時代充滿活力的新興文藝形態,“網絡文藝”可視為審美觀照的支點,而在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張力結構中,“審美現代性”可視為綱舉目張的關捩。概言之,透過審美現代性的三棱鏡,我們可以觀測、分析網絡文藝融通化育的現代品質,并進一步揭示、闡述其表征未來的價值意蘊及其寓含的深刻啟示。
蓬勃發展:網絡文藝的星火燎原
時至今日,在技術、藝術、媒介、傳播、用戶和經濟、社會、文化等矢量合力作用下,網絡文藝生機勃勃、蒸蒸日上??傮w上看,龐大的數量“硬核”具有引發質變的強勁動能,或者說,龐大的數量及其底層驅動邏輯滲透到文藝創作、傳播、接受和再生產的各個環節與層面,并帶來一系列深刻影響。比如,據有關數據顯示: 2023年全國頒發發行許可的網絡劇片達1477部。作為網絡文藝的重鎮,網絡視聽文藝創作生產的繁盛由此可見一斑,亦可在典型的意義上折射網絡文藝蓬勃發展、星火燎原的生動景象。
回到歷史深處,伴隨互聯網發展,網絡文藝應“網”而生、向“網”而盛。在豐富實踐中,盡管其質的規定性仍處于變化、生成之中,但在外延上,作為“總名”的網絡文藝日益清晰地呈現三種主要形態:一是典型形態,作為與傳統文藝諸樣式相對應的比較性存在,它是網絡文藝的主體,比如,網絡文學、網絡劇、網絡綜藝、網絡電影、網絡紀錄片、網絡音樂、網絡動漫,以及創新驅動下的諸種藝術新形式和新變種;二是泛化形態,即蘊含豐富藝術、審美因子卻又有別于傳統文藝的新形態,比如,文藝性短視頻、網絡直播,以及數字化呈現、網絡化傳播的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等;三是前沿形態,其外表具有探索、實驗、拓維的豐富面相,其內質則基于互聯網時代文藝發展的多樣潛能而具有鮮明的前衛性、先鋒性和創新性,比如,互動藝術、虛擬藝術、AI藝術等。鑒往知來,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文藝,一時代有一時代的精神。2024年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也是“網絡文藝”概念提出的第十個年頭。在與時代發展同聲相應、與社會進步同氣相求的意義上,十年來,作為新興文藝,網絡文藝形態多樣、實踐豐富、活力充沛,迄今已發展成為令人矚目的藝術景觀、文藝百花園中的鮮艷花朵;作為后起之秀,網絡文藝因日益提升的藝術品質和影響力而躋身當代中國文藝主流行列,具有豐富、深刻的審美現代性意義。
融通化育:話語張力突顯現代品質
在豐富實踐中,網絡文藝受信息技術、新媒體、社會變遷等作用和影響而秉賦互聯網藝術思維,并以新型藝術生產方式表征時代生活、表達現代性體驗和思想感情。其中,如果說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那么,與之一脈相承、義理相通的中國式審美現代性就是網絡文藝創作生產的航標。
所謂“審美現代性”,簡言之,它可視為審美或文化、藝術方面的現代性,或現代性在審美或文化、藝術上的存在與表現。就網絡文藝的審美現代性來說,它不僅通過眾所周知的藝術形式和內容而得以呈現,更通過“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兩個維度的話語張力而得以彰顯。首先,在傳統與現代的縱向比較中,一方面,憑借歷史積淀,傳統文藝諸樣式不斷給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帶來豐厚滋養;另一方面,伴隨藝術品質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網絡文藝反過來給傳統文藝創作生產帶來輻射、示范乃至引領作用。進一步說來,就審美現代性意義而言,此一話語張力寓含著傳統性與現代性的深層辯證法。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指出,古希臘神話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但古希臘藝術卻具有“永恒的魅力”。其中的深義表明:古希臘藝術的魅力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緊密關聯及所呈現的現實意義。廣言之,在傳統與現代的張力結構中,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不在于其“過去”滯留的傳統性,而在于經“現在”諸多新元素的激發而于間性結構中生成的、走向“未來”的現代性。其次,在中國與西方的橫向參照中,與西方類似文藝實踐相比,我國網絡文藝起步晚,但發展快,尤其是近十年來,它以網民規模、題材類型、風格特征、創作實績、產業發展,以及文藝屬性、價值取向等方面的鮮明特色而彰顯中國實踐、中國經驗的意義與價值。進一步說來,在中國式現代化話語范式的審美觀照中,此一話語張力突顯了不同語境中審美現代性的不同功能和價值規定。實踐表明,不同的現代化帶來不同的審美現代性:相比之下,西方現代化語境中的審美現代性多指一種與社會現代性(或工具現代性、資產階級現代性等)相對的異質性存在,其功能突出表現為“批判性”,而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中的審美現代性著意于維護、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發展,其功能突出表現為“協同性”。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馬克思說:“進步這個概念決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義上去理解?!边@意味著,有別于美的本質、起源等之類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美學強調美的“用途”,換言之,馬克思主義美學強化、突顯了審美現代性的“功能”維度和價值意義,或藝術的“現代作用”這一核心議題。在中國與西方的張力結構中,顯然,這種基于歷史哲學而非美學、藝術學的思考契合當今世界“現代”發展的主潮,也切中了審美現代性的核心,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和現實意義。
誠然,就當代中國文藝發展來說,所有的藝術樣式都身處傳統與現代交融互動、中國與西方交流互鑒的復雜張力場,但在網絡文藝中,這兩種話語張力像結晶體般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于主/次起伏、顯/隱移位的變化,以及多要素、多層次的交織滲透、流變生成中,滋生網絡文藝自我調整和加強的創新性力量。尤其是,在中國式現代化話語范式的審美觀照中,類似“第二個結合”讓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兩種話語張力的“結晶體”形塑了網絡文藝融通化育的現代品質,也突顯了網絡文藝在當代中國文藝中的典型意義,并引導我們在藝術價值論的維度進一步揭示、闡述網絡文藝“表征未來”的價值意蘊。
表征未來:審美表意的三重意涵及其價值意蘊
在現代化理論的知識譜系中,以“現代”為中心形成了一個語義相關、意義錯綜復雜的詞叢,其中包括現代化、現代性、社會現代性、審美現代性、多元現代性等,以至有研究者指出:關于“現代性”的思考構成了現代思想文化的“第一主題”;“現代學”則可視為現代人文學術界的“第一哲學”(《現代何以成性?》,《江漢論壇》2020年第2期)。伴隨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性出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被打破了。與之相應,關于“現代性”的言說亦呈現新的格局和風貌。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盡管“價值觀”日益突顯為現代性的意義焦點,但基于審美現代性的理論觀照仍需回到“時間”的邏輯起點。
如果說,傳統與現代、中國與西方的話語張力突顯了網絡文藝的現代品質,那么,審美表意中的“表征未來”則深入現代品質的腠理,進一步呈現其深刻的價值意蘊。從審美特性的維度考察,數字傳媒與賽博空間的關聯域具有多媒體性、超鏈接性、虛擬性、互動性等基本特征,與之相應,附麗于互聯網的網絡文藝具有鮮明的現代性和未來性。比如,作為突出的例證,邁克爾·海姆在《從界面到網絡空間》中指出:虛擬現實的本質不在于技術而在于藝術……虛擬現實不是去掌控、逃避、娛樂或者交流,它的終極承載,或許是要改變和補救我們的現實感——這是最高級的藝術曾經嘗試去做的事情;在《賽博空間的奧德賽》中,德·穆爾認為:鑒于可能性更勝于現實性,科幻性的賽博朋克小說可視為目前小說中最富于現實性的文類。那么,“未來”意味著什么?在何種條件下,“未來”與“現代”連接了起來?當然,更重要的是,審美表意中的“表征未來”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其價值意蘊的具體內涵是什么?
在生產生活實踐中,人們使用“未來”的方式大致有兩種:一是機械時間序列上的“明天”;二是文化隱喻上的價值未來,或者說,事物的發展“有未來”。就未來與現代的關聯而言,一方面,現代的本義寓含著“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維面,且是其豐富含義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在時間的綿延中,經由“意義”的中介,現代的核心要義指向了隱喻性的價值未來。如此說來,在藝術的審美表意實踐中,所謂“表征未來”,它包括遞進、疊加的三重意涵:一是表征亞里士多德式的或機械時序意義上的未來;二是表征恩格斯式的或歷史意識意義上的未來;三是表征德勒茲式的或流變生成意義上的未來。其中,在審美表意的對象上,這三種表征與波普爾的“世界1”“世界2”“世界3”存在某種對應關系;在審美表意的本質上,這三種表征與藝術認識論或審美反映論、審美意識形態論、藝術生產論存在內在的關聯。具體說來,“未來1”寓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只是進入審美表意系統的“未來”必然是經由了審美變形和審美轉換的存在?!拔磥?”“未來3”則寓含著溫故而知新的遷想妙得:所謂“溫故”,它指向了恩格斯的審美理想,即,“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的完美融合”,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歷史哲學,也喻示了審美意識形態的鮮明訴求;所謂“知新”,在德勒茲的理論視域和數字媒介詩學中,面對運動、變化、全體的綿延,紛至沓來的世界萬象在遭遇“人”時會形成一個“灣曲”,因為作為人世間相對的中心,人會根據自己的利害考量和實踐性需要選擇性地接受外部世界的作用,并作出相應的反作用。在這種意義上,“未來3”可視為“未來2”的升級版,換言之,流變生成的“未來”沒有弱化歷史意識的“未來”,只是強化了歷史條件的豐富性、具體性和未來發展的多樣可能性,并更明確地突顯了價值觀、評價標準、價值取向等在審美表意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使其在具體的歷史情境中呈現新的美學境界。由此觀之,在藝術價值論的審美觀照中,“表征未來”的價值意蘊即是依據人的“內在固有的尺度”,按照美的規律來塑造,并以感性、生動的藝術形象把握和表征歷史發展中那些不斷更新的動力所標示的發展脈絡和趨向。
綜上所述,透過審美現代性的三棱鏡,我們看到,蓬勃發展的網絡文藝具有鮮明的現代品質和深刻的價值意蘊。在文藝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和審美功能發揮的價值訴求中,就網絡文藝來說,“表征未來”不僅意味著“有未來”,更強調要貼近生活,遵循藝術規律,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人類共同價值,并以藝術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呈現歷史發展的規律。顯然,這是審美現代性的題內應有之義,亦是網絡文藝未來發展的主軸。不僅如此,基于網絡文藝的典型意義,其表征未來的價值意蘊對當代中國文藝發展和功能發揮具有普適的啟示意義。事實上,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的重要論述中,表征未來的要義寓含在時代律、人民論、創作生產論、文藝批評論、文藝傳播論、文藝產業論、文藝價值論、傳承創新論等一系列深刻論述之中。如此說來,所謂“表征未來”,它喻示了當代中國文藝的未來發展之路,亦即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