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數字文藝與傳統經典的當代活化
《黑神話:悟空》作為一款國產3A游戲,近日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9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網絡文學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戰略”網絡文學與大眾傳媒新興交叉學科主辦的“中國數字文藝與傳統經典的當代活化”學術會議在京舉行。來自全國各高校及相關數字文藝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20余人與會,從《黑神話:悟空》的爆火出發,深入探討了當下中國數字文藝的發展脈絡與問題意識、傳統經典的當代繼承與數字轉化。
會議分三場,分別由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網絡文學研究室副主任湯俏、副研究員李聞思,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瑋主持。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網絡文學研究室主任祝曉風致辭。專家發言中,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認為,中國數字文藝的登場代表了一種“新的話語”時代到來,數字文藝作為當前社會文化的寓言,既代表了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又傳達出年輕人的數字文化特質。李瑋將《黑神話:悟空》在內的數字文藝放入數字化人文的整體性思考之中,數字化人文的顯著特征就是超越常規時空和互文性寫作的廣泛使用,并創造出屬于數字時代的文化經典。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洋以《黑神話:悟空》為例,提出數字文藝充分打開了“敵人的世界”,通過對“敵人世界”的了解和補充,玩家或讀者重新理解自己,也完成了對自身世界的塑造。圍繞《西游記》經典著作的數字化轉化,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講師李強認為,從《西游記》到《悟空傳》再到當前的《黑神話:悟空》,代表了對經典文本的多義性解讀,也將經典轉化為無限拓寬和變化的文本。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網絡文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項蕾談到,當代人在不同媒介文本中建構出不同的“自我”面貌,媒介所造就的肉身記憶和經驗又決定著人的“閾限”狀態。張學謙、王秋實、宋磊則從《黑神話:悟空》的文化因素出發,分析了角色、景觀、音樂、審美及世界觀的數字化呈現方式,認為“耐心資本”對數字文藝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大家表示,傳統經典的“世界”實現數字化表達,首先要理解傳統世界觀與數字世界觀的形式差異,其次是將傳統經典的文化經驗與數字化體驗巧妙結合,最后數字文藝應回到人民性的層面上,將傳統經典的文化智慧與人民的精神生活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