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教育成為教育,讓學生成為學生
一
長篇小說《心燈》是在我國當代教育教學實踐中應運而生的時代呼喚。它塑造了一個教育教學的時代楷模,一個光輝的榜樣,一個崇高的人民教師典型形象。它描寫了中國南水北調中線渠首——河南省鄧州市禹山溝走出的大學生舒山根,偶然看到一個沒有文化的打工同鄉遭受老板嘲笑侮辱,從而觸動靈魂,主動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和優越生活,帶著女友毅然決然回到深山投身教育扶貧,服務鄉村振興之教育振興。
山根雖然蝸居深山,但勇于創新,大膽改革,在教學實踐中歷經一系列平凡而又催人淚下、感人至深的故事,研發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培養學生良好品質、塑造學生高尚道德、點亮學生心燈、喚醒學生內驅力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小說譜寫出一曲當代教師為教育扶貧、鄉村振興,獻出青春乃至生命的英雄贊歌。
評論家何向陽評價說:《心燈》在人物刻畫上給人以新鮮生動之感,尤其是山根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真正的新人形象,而圍繞山根的一系列人物:他的愛人,他的大學同學,他的同事,他的岳父岳母,他的學生,村支書,山民,都有不同筆墨的展示,起到了烘云托月的作用。而為山根本人的形象塑造可謂構成了一個立體的建筑群,使得作品中的主人公舒山根這個人物,給人以真實可信、可親可愛之感,成為成就這部小說的頂梁柱。從對他的描寫來看,感覺這應該是一個生活中有原型的人物,但經作家之筆,使之更為豐滿,更為立體,也更具有啟示意義的人物形象。
在如今市場經濟浪潮沖擊下,舒山根這個人物顯得尤為難能可貴,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像舒山根這樣的老師正是當今教育教學所需要的、為家長和學生所歡迎的好老師。
二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重視教育就是重視未來,贏得教育才能贏得未來。”這特別突出了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使命。
英國經濟學家馬蒂亞·森曾說,教育的缺失是能力的貧困,是比收入貧困更深層的貧困,它會引發貧困的代際傳遞。據調查,人們接受教育的程度似乎和脫貧力度成正比的,教育扶貧對于擺脫貧困有著極富溫度的力量,也是最根本的扶貧。所以教育是重中之重。
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山根回鄉投身教育就有一種特殊意義。評論家張陵認為:山根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具有強烈的政治抱負和遠大的人生理想。他有一種聽從黨的號召,到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創造人生的政治自覺性。眼下中國農村特別需要教育扶貧,特別需要像他這樣的人才,他必須勇敢地站出來,到斗爭第一線去。正是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支撐著他不愿意向世俗理念妥協,不愿過平庸的生活,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鄉村的艱苦生活以及種種磨難,沒有使他退縮,反而更加激發他的熱情,更加夯實他的責任心,使他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英雄。
《心燈》關注的是教育問題,看似并不直接表現時代的大主題,實際上作家正是從教育入手,通過描寫山村教育現狀,描寫老師們的日常生活,折射出“三農”現實。作品寫到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殘障學生的上學問題,都是“三農”問題的重要方面。可以看出,因為村中只有一些失去勞動力的老人,鄉村空心化,才產生了留守兒童問題。父母都在遠方城市打工,許多少年兒童還未成年,就必須承擔起家庭生存的責任,所以很多人上不了學。如小說中的高鵬飛,父親在外艱難打工,他只能和爺爺相依為命。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城鎮化進程加速,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許多外出打工的村里人居住在城鎮,也把孩子帶到城里去讀書,不再回到貧窮的山村,鄉村學校生源嚴重減少,學校規模不得不收縮。這些描寫,都折射出鄉村社會出現的危機。我們看到“三農”問題在這些鄉村教育工作者的無私奉獻中不斷緩解,人民群眾在這一歷史進程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加強。
從這個角度講,《心燈》關注的是鄉村振興之根本——教育之振興。
三
習總書記“扣扣子”的比喻,引人深思,要高度重視對青年價值觀形成和確立時期的正確引導。作為一名教育教學工作者,山根感覺對青少年道德的培養和“三觀”的引導,還是應該及早著手,越早越好。如果能從小學階段著手最好。少年學到的東西猶如刻在金石上一般,少年時期形成的良好品質和習慣將惠及終生!作為教育者,應該想方設法對青少年開展道德品質教育和人生觀的引導。
我國時下的教育教學面臨的一些問題:一方面是老師高壓之下的知識灌輸,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自覺性和主動性地被動應付——加班加點,大量刷題,題海戰術,外加課外輔導班。年紀小小的學生,就被這些繁重的學習壓得疲憊不堪。久而久之,學生也就產生了迷惘厭學、應付任務,甚至出現同老師父母對立、抑郁神經、離家出走……長期下去,我們培養的學生是高分低能,缺乏創新能力。
山根敢于直面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嚴重弊端——“要分數的灌輸式教學”。針對這種制約青少年進步、發展的教育面貌,他大膽探索創新,研發出一套以愛貫穿始終,以肯定贊美、激勵啟發為主,運用故事激活學生的思維,用智慧點亮學生的心燈、喚醒內驅力、塑造高尚靈魂的《簡易智慧教育》。這里的靈魂就是孩子的道德和智慧。因為任何一項優秀品質,都是以道德和智慧為源頭與基石。
通過對學生進行智慧(品質)訓練,把青少年培養成道德品質好、有理想有抱負、有知識有技能、有家國情懷、德才兼備的學生。他們受理想、希望、志向、目標、前途、責任、愛好、興趣的激勵,由過去的要我學、被迫學,變成了我要學、主動學、自覺學。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學好悟透,才能具有創新精神。簡言之,《簡易智慧教育》既能破解學生痛苦厭學、迷茫混沌的狀況,讓其真正實現開悟覺醒,又能順利通過各類考試乃至高考,更能贏得人生未來的社會大考。
需要說明的是,運用《簡易智慧教育》,學生不唯成績顯著,其道德水準、認識事物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情商、待人接物、處理人際關系等等,都會高人一籌。山根的這種創新教學精神,應該說是對當今教育教學提出的一種大膽改革,一種引領,起到了示范和榜樣作用。
從這一點講,這部作品特別適合教育者、受教育者和廣大家長,以及所有關心教育的有識之士閱讀思考,并付諸實踐。
(原文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