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以文學的方式記錄城鄉的結構性變化 ——“城鄉融合與青年創作”平行論壇側記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李菁  2024年09月04日08:20

    新時代的山鄉巨變與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呈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當下的中國正處在城鄉融合發展的進程之中,面對“鄉土中國”轉向“城鄉中國”的重要變革,青年作家如何書寫這一新現實?這種書寫與傳統鄉土文學有何不同?9月3日上午,在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城鄉融合與青年創作”平行論壇上,中國作協副主席陳彥、北京作協副主席喬葉與參加論壇的38位青創會代表圍繞論壇議題進行深入探討。會議由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包宏烈主持。

    陳彥表示,從杜甫詩歌到《紅樓夢》,自古以來城鄉問題在文學作品中被不斷書寫,其中涉及到不同方面和場域。在當下,“中國式現代化”是闡釋城鄉融合的關鍵詞,青年作家要深入生活,觀察當下社會的發展,作家的創作要做到綜合性與獨特性兼備,獨特性就在腳下的三寸之地中。他尤其強調“世界格局下中國表達”的重要性,青年作家要善于打撈、運用中國歷史傳統和民間傳統的豐富資源,挖掘中國故事,展現獨特的創造力,更好地呈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城鄉融合發展。

    喬葉談到自己對鄉村的感情猶如“對年邁母親的感情”。她珍視對故鄉情感的這種復雜性,這也是寫作的強大驅動力。在分享《寶水》的創作經驗時,喬葉談到,自己創作的內在動力一直處于變化之中,從最開始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到寫好故事,從書寫自己的認知到拓展自我,這其中情感對寫作的影響至關重要。回溯寫作,她覺得寫作的過程就是不時回望來時路,在情感世界中讓自身創作獲得整體性。

    亟待以文學之眼重新回溯故鄉

    今年回鄉,王選發現麥村的夏天變了,曾經頹敗、枯寂的村莊如今人頭攢動,留守的村民都忙著靠摘連翹、種花椒,多掙些錢改善生活。農村已發生根本性變革,產業、老板、工錢這些新名詞成為農村的日常,人們與土地的關系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他認為,城鄉融合并非農村城市化、城鄉統一化,而是要尊重城鄉各自特色和客觀差異,讓城鄉居民都過上“有差異無差距”“不同類但等值”的美好生活。舊鄉村的巨變、新鄉村的誕生,以及對未來鄉村的想象,這些都是文學應該表達的內容。在王選看來,書寫這種新變首先要回到生活中,就像“魚回到水中,風融進風里”,同時保持創新性,做一個善于剝去生活“外殼”的寫作者,剝開時代的表象,直抵生活的深處。

    陳崇正在農村長大,他插過秧,割過稻谷,還常常趕著一群獅頭鵝在田野奔跑,直到16歲那年進城念書,才離開故鄉。從“半步村”到“碧河鎮”,再到“美人城”,陳崇正的文學地圖由鄉村到城市,逐漸被點亮。來自農村又聚居在城市的人們將鄉鎮生活記憶匯合在城市,而逃離城市的人又將城市氣息帶回農村,故而城鄉間的對話從未停息。陳崇正將這些快速變換的人物鏡像視為“移動的肖像”,其中有奮進的經驗,也有從農村到城市的鄉愁,這些都需要被書寫。“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南方以南’改革開放以后的文學想象,無論是新時代家國歷史書寫,還是面向海洋崛起的科技史詩。我常說自己‘左手現實,右手科幻’,對我的創作而言,這兩個維度都很重要。”

    蔡崇達將過去的幾十年形容為“土地沸騰的幾十年”,鄉村的瓦解有多迅速,城鎮的建設就有多么兇猛,每個人都處于這片土地的日新月異的變化之中。實際上,沸騰的不僅是土地,更是人心。這些,都在呼喚文學的到場。

    在流動中探究城鄉融合的獨特與復雜

    “城鄉融合是我們這代人所面臨的巨大現實處境,我相信這不是我個人的經歷,而是很多‘90’后的共同經歷。”葉昕昀談到,從小到大,她生活的空間在不斷遷移,遷移所帶來的記憶和經驗,將鄉村、縣城、省城、大都市相連接。這種空間遷徙的豐富閱歷注定作家的書寫具有更加多樣的可能性,但也需要更加清晰地分辨自身經驗中的異質性,以及這種異質性所能延伸到的更廣闊的空間和更普遍的經驗。此外,這種空間的流動同時為青年作者帶來流動性視角以及整體性視角,不同空間里生存的人和遵循的規則習俗在不斷變化,有助于青年作家從更大的時代背景考察自身生活,豐富了他們將遷移經驗融入更廣的歷史空間的可能性。更多的可能性,也注定青年作家關于城鄉話題的創作不同于上一輩作家所擅長的鄉村經驗書寫,需要探索其中的核心異質性。

    渡瀾也有著獨特的“遷徙經驗”。她從內蒙古的偏遠小鎮一路“出走”,最終來到香港讀書。在不斷流動的經歷中,她發現,人性是相通的,人們是獨立的個體卻又緊密相連。她認為,作家要有廣闊且柔軟的心靈、強大的共情能力,要去理解他人,更要有勇氣解剖自己的心。優秀的文學作品應該像是一面鏡子,它本身是沒有顏色的,但它可以照射出每個人的面孔,每個人透過它,都能看到自己的身影。因此,即便虛構故事,人物也要飽含真情實感。

    去年夏天,甫躍輝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獨自一人從上海騎單車回到了云南保山,全程3000多公里。這一路上,他見到了許許多多的城市,更見到了數不勝數的鄉村。騎行結束后,他嘗試著用非虛構的形式寫下一路看到的鄉村和城市的面貌。但講述城市和鄉村并非他寫作的終極目的,他想以此講述這個廣闊的世界,探究人性的復雜。在他看來,作家不應僅在文學里懷念已經消逝了的鄉村,書寫田園牧歌、世外桃源,而應關注鄉村中真切發生的故事和時代印記。

    也有作家持續關注鄉村振興的進程,抑或通過自身職業,記錄都市風貌。比如周華誠發起“父親的水稻田”城鄉互動文創活動,邀請市民回到家鄉土地一起參與勞動,感受勞作的價值和土地的價值,再將這些珍貴的實踐寫成書籍。胡安焉通過寫下在北京送快遞的經歷,記錄下普通人在大都市生活的不易。在梁書正看來,寫作首先要“在場”,即必須在城鄉真切地生活過,作品才能真實、生動,有情感、有溫度,才能真正地扎根和生長。他將此稱之為“有故鄉”的寫作——創作只有沉下去,文學的觸覺才能抵達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

    論壇尾聲,作家徐則臣向青年作家提出建議,寫作要展現城鄉融合的“結構性”,從而表現時代的復雜性和波瀾壯闊的圖景。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2021国内久久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九九电影 |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国产精品内射久久久久欢欢|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洗澡|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 激情啪啪精品一区二区|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18|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2048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白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 完整观看高清秒播国内外精品资源| 99久久做夜夜爱天天做精品| 2021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我们这里只有精品国产4|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a不卡片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2021国产精品露脸在线| 日韩精品乱码AV一区二区|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免下载|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