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說嫁接短視頻,跨界傳播能否持續
在短視頻平臺里,有不少這樣的視頻:“地鐵跑酷”游戲、切肥皂、做蛋糕等解壓素材的畫面,搭配由網絡小說文字自動生成的AI(人工智能)配音。這類視頻被制作者稱為“(小說)推文視頻”,在視頻平臺廣為流行。顧名思義,推文視頻的出現,初衷是為了推廣網絡文學。
此前,推廣網絡文學的視頻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讀者粉絲制作的“飯制視頻”,往往采用影視剪輯、歌曲等形式,在小說文本的基礎上還要進行二次創作;二是真人出鏡或出聲的“說書視頻”,大多由推書博主來復述、解說小說的情節,重在傳達博主個人的閱讀體驗,以及推薦或吐槽的態度。
這兩種形式在短視頻崛起之前就已長久存在,多數時候是愛好者自發制作的,并沒有被充分地商業化。隨著短視頻平臺和流量算法的興起,一些新興的網絡文學平臺,尤其是同樣在流量邏輯下誕生的“新媒體文”與免費閱讀平臺,需要發掘一種新的視頻推文形式,能更簡易、更快速地將小說轉換為視頻,推文視頻由此應運而生。與前兩種形式相比,其制作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更適合批量生產。它不需要對文字進行創造性改編,如今的AI配音可以更便捷地將文字自動轉化為語音,解壓視頻也有海量的、現成的素材庫可供挑選;也不需要創作者的情感參與,沒有“粉絲”屬性,不提供推薦與否的價值傾向。
被制作出來之后,推文視頻會被投放到各大平臺,不只為小說引流,同時也為短視頻平臺帶去了流量,因而同時受到網絡文學和短視頻平臺的雙重鼓勵。早期的推文視頻被網文平臺支持,創作者往往只節選小說的部分內容,以期吸引讀者前往連載平臺進行閱讀。為了應對這種流量的流失,短視頻平臺推出了內置的閱讀專區,也開始征集和制作可以展現完整小說文本的推文視頻,讀者不再需要前往外部的平臺進行閱讀,從而實現流量的站內轉化。
在網絡文學和短視頻平臺的雙重鼓勵下,推文視頻迅速建立起成熟的產業鏈。其制作流程可謂重復與機械,哪怕是初次接觸也能輕松勝任:只需提取小說文本,復制到配音軟件里,生成音頻,篩選下載解壓視頻素材,在剪輯軟件里把視頻素材和配音音頻結合起來,匹配字幕、添加背景音樂,一個推文視頻就制作完成了。一些專門的制作工具已經被開發得十分完備,可以自動制作封面圖,并根據小說鏈接自動提取文字,甚至支持直接輸入多數網文平臺的鏈接。AI配音也有多種音色、多種語速,供視頻制作者挑選。
不過,也正因制作方法過于簡單,一些視頻平臺會因推文視頻的畫面高度重合,或重復搬運(即重復發布在多個平臺),而將其自動判定為“低成本創作”類型,反而限制了推文視頻的流量。對此,制作者曾嘗試在視頻素材上進行改變,如替換為繪圖AI軟件根據小說文字生成的圖片串聯而成的視頻。但從結果來看,這種嘗試收效甚微,與小說內容相匹配的圖像,遠不如解壓視頻那樣受歡迎。
這就涉及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如此機械單一的推文視頻,人們到底為什么愛看?理清其背后的傳播和接受邏輯,或許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新媒介時代的大眾文化心理。
在推文視頻能給觀眾帶來感官體驗的內容中,視頻畫面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如“地鐵跑酷”,這是一種手機游戲的實況錄屏,在這類游戲中玩家需要沿著地鐵軌道無盡地向前穿梭“跑酷”(躲避列車等障礙物),只要角色活著,玩耍的過程就可以一直持續下去。許多觀眾熱衷于觀看這一過程,在無盡通關的機械重復中起到解壓的作用。因而“地鐵跑酷”成了一種最為流行的解壓視頻素材。
推文視頻創作者進一步發現,把這種視頻畫面提取出來之后,配上任意的音頻,能有效地提升觀眾對聲音內容的注意力。網友們甚至發起了“地鐵跑酷”挑戰:當你說話沒人認真聽的時候,只要在對方面前播放“地鐵跑酷”視頻,聽眾立刻就會全神貫注。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推文視頻流行的科學原理:大腦中的感覺區域往往相互影響,聽覺刺激可能引發視覺區域的活動,反之亦然。這種交叉影響使得人們調動多個感官,體驗會變得更為復雜、立體和生動。當大腦默認視覺正處于“放空”解壓的狀態,也許聽覺就會因此變得靈敏。
在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提出的后現代社會中,電子媒介為大眾建設了一個虛擬的“超真實”世界,創造了一種消解時間與空間維度的“仿真文化”,受眾由此獲得感官享受、神經快感以及獨特的藝術體驗。如今,網絡給人們帶來交互性和虛擬性的體驗,使人類社會逐步走向鮑德里亞描述的“超真實”世界,其中的“仿真文化”正是短視頻中的視覺內容。
然而,推文視頻并不符合這一“超現實”世界的邏輯。準確來說,因為其文本內容本身就是“仿真文化”,這種對文本的再創作、再模仿,反而使觀看者強烈意識到其虛構性。也正因如此,人們會更偏愛“地鐵跑酷”而不是根據文字生成的畫面。在前者那里,他們對文本幻想的自主權仍保留在自己手中。
這樣看來,推文視頻或許是網絡文學在“讀圖時代”對視覺轉向的妥協,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更是一場聽覺文化的反撥。推文視頻的聽覺內容十分豐富,首先是小說文本,推文視頻一般不會選擇太復雜的世界設定,而更傾向于設定簡單、短時間內集中出現大量轉折與懸念的故事,或是能立刻被識別出套路的類型文,以求最快地抓住注意力。其次是AI配音的音色和語調,一般來說女頻小說(以女性為主角和讀者群體的作品)用女聲、男頻小說(以男性為主角和讀者群體的作品)用男聲,語速在1.2倍以上,以匹配聽眾的快節奏需求。最后是背景音樂,采用的多是很容易讓聽眾產生故事感、畫面感的歌曲,這些歌曲往往不僅在短視頻平臺流行,也在“飯制視頻”中被普遍使用。
在多重固定搭配的反復加強下,許多類型套路會與視頻素材形成某種呼應,有觀眾總結出了模板:做蛋糕的視頻用于“甜文”,地鐵跑酷是“爽文”,清洗化妝品是“破鏡重圓文”……觀眾對網文套路與解壓視頻的觀看趣味調動了成倍的感官體驗。
當然,推文視頻的流行離不開大數據算法的精準匹配與推送。平臺通過用戶數據與行為習慣來獲取“用戶畫像”推測其偏好,從而推薦符合用戶期待的內容,提高用戶的觀看時長,將其鎖定在平臺內部。推文視頻越流行,平臺數據分析也更加精準,用戶在短短幾秒間就決定是否繼續觀看,后臺根據滑動和停留時間分析用戶偏好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從上述來看,推文視頻是網絡小說在與解壓視頻的結合中找到了新的生長點,促進了網文內容、渠道和讀者的媒介整合。這種多平臺聯動或站內引流的模式,正擴展著網絡文學生產、傳播和接受的邊界,推文視頻便捷地實現了從文字到視頻的“破次元”,順應了社交平臺從文字到圖片再到視頻為主體的轉變。網文的閱讀門檻和消費成本進一步降低,釋放了更廣闊的潛在讀者市場。
但是,推文視頻追求的是聽覺內容的碎片化和視覺的扁平化。快節奏、“爽點”密集、高潮迭起的內容投射和觸達,讓瞬間的快感刺激和情緒波動擠占想象的空間,用戶的邏輯性思維由此被分解成短節奏的碎片。推文視頻節選的文本雖能在短時間內吸引讀者,但很多時候難以保證后續情節符合預期,以至于許多讀者會回到視頻的評論區來“排雷”,吐槽不值得一看的作品。同時,一些用戶沉浸在短視頻的連貫刺激中,即便看到感興趣的小說內容,也很難從短視頻平臺中抽離、去往小說平臺,多數時候只會繼續機械地手指上滑,安慰自己“沒關系,下一個更好看”。
推文視頻這一創作現象在2022年爆發,但過于單一的視頻模式或許很快就會讓流量見頂,AI繪圖等新模式的開創也未曾創造新的爆點。推文視頻對網絡小說的引流和推介的作用是否會持久,現在還無法給出結論。但要指出的是,短視頻化的小說不能替代完整的小說閱讀體驗。網絡小說嫁接短視頻,最終旨歸是借助短視頻這種傳播媒介,引領用戶回歸小說的文本,體會小說世界的博大深邃和無窮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