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大江東去》在京首演
人間有蘇軾,黃州有東坡。8月23日至25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指導,湖北黃岡市委宣傳部支持,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黃岡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品,江蘇雙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出品,頭排·蘇酒品牌冠名的音樂劇《大江東去》在北京保利劇院正式首演。該劇由呂亮、巴特爾擔任作曲,霍櫻、劉鑫擔任導演,唐凌擔任編劇,江珊擔任表演指導及特邀主演,鞠紅川、宗俊濤、喻越越、袁東方、郭琛、謝一梅、譚薇、謝素豪等演員共同出演。這是千年文脈與現代藝術的一次深情對話,亦是古典韻味與當代審美的一場精妙交響。
《大江東去》海報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是蘇東坡人生的轉折之點、新生之地。蘇東坡最美的文、最佳的詞、最奇的字、最雄的賦、最絕的美食,皆誕生于黃州。音樂劇《大江東去》著眼于蘇軾在黃州脫胎換骨成為蘇東坡的經歷,深入挖掘東坡精神在當下的時代寓意,將宋代美學、中國傳統審美、現代藝術觀念相結合,以東方風格的音樂劇藝術呈現傳統文化內核與中國美學精神,展現黃州的風土人情和東坡文化的深厚底蘊。
音樂劇《大江東去》匯聚多位業內優秀人才組成主創團隊,從劇情建構到人物塑造,從音樂創作到舞蹈編排,從舞美設計到服化造型,團隊全方位、多角度對傳統文化的創新發展進行了深刻探索。
劇情方面,團隊深入研究蘇東坡的生平事跡與文學作品,挖掘蘇軾在黃州時期的內心世界與情感變化,讓觀眾親眼見證蘇軾從遭遇人生低谷的文人,逐漸蛻變成對生活充滿熱愛、對理想執著追求的智者的過程。蘇軾與黃州百姓的深厚情誼,以及其在逆境中依然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無不令人動容。
《大江東去》劇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音樂方面,《大江東去》旨在通過音樂深刻體現蘇軾在黃州四年間的心境變化。劇目巧妙地將現代音樂內核與中國傳統音樂表達相結合,將蘇東坡的文學才華、人生哲學以及他與家人、朋友、百姓的深厚情誼通過音樂呈現在觀眾面前。全劇共精心編排了25首歌曲,每一首都蘊含著深沉的情感,優美的旋律引領觀眾沉浸于劇情當中,與角色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舞美、燈光與服裝造型等方面的設計也獨具匠心。舞美設計深刻體現了宋代美學基調與極簡主義的巧妙融合,借鑒宋代山水畫風格,將淡雅與留白之美融入舞臺,營造出白描質感的視覺氛圍。燈光設計方面,舞臺被巧妙分為前區與后區,前區偏向寫意,展現蘇東坡內心世界與詩意意象;后區則偏向寫實,真實再現蘇軾開拓荒地等劇情場景,打造虛實交織的流轉舞臺。服裝造型方面,團隊深入研究宋代服裝歷史,結合黃岡風土紋理與質感,進行戲劇角色的浪漫塑造。從官服到常服,再到農耕造型,每一種都精心設計,力求貼近歷史背景與人物身份,完美還原時代風貌。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演員們憑借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歌聲,將黃州生活的起落與人間百態的悲歡演繹得淋漓盡致。精心編排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使觀眾的情感隨著劇情的起伏而波動。幽默的情節引得觀眾陣陣歡笑,劇場內洋溢著輕松愉悅的氛圍;而深情的演繹則深深觸動了觀眾的心弦,令人完全沉浸在劇情之中。
演出結束后,觀眾席掌聲雷動,歡呼聲連綿不絕,反響熱烈。觀眾們紛紛表示,這場音樂劇對他們而言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觸動,使他們對蘇軾在黃州時期的蛻變與成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大江東去》劇照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供圖
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傳承傳統,繼往開來,始終堅定文化自信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前提,將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落實于文藝創作實踐中,堅持把創新精神貫穿于藝術創作生產全過程,不斷提升作品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致力于用藝術講好中國故事。
音樂劇《大江東去》的創排和演出,是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繼《只此青綠》《詩憶東坡》《將進酒》《飛天》《唯我青白》等作品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的又一實踐。東坡文化作為中國深厚文化底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人生哲學跨越千年依舊熠熠生輝。蘇軾不僅是歷史長河中的文學巨匠,更是當代人在復雜多變世界中的同行者與心靈引路人。《大江東去》作為對文化巨匠蘇東坡的致敬之作,不僅承載著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還將通過現代音樂劇的形式,讓東坡文化以更直觀、生動的方式走進觀眾心中。
賞一蓑煙雨,任大江東去。據悉,北京保利劇院演出結束后,音樂劇《大江東去》將在全國范圍內陸續展開巡演,期待這場詩意盛宴繼續綻放光彩,為更多的觀眾帶去心靈的觸動和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