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馮桂芬與《校邠廬抗議》
    來源:學習時報 | 徐志海  2024年07月15日08:38

    《校邠廬抗議》是馮桂芬的政論代表作。“校”即校正。“邠”為商、周時代邑名,因周太王居住在邠,對入侵之狄行寬仁之道而出名,故“邠”成為對外實行寬仁之道的代稱。“校邠廬”三字連用是馮桂芬首創(chuàng),也是他的住所名。以《校邠廬抗議》為書名表達了馮桂芬對清政府一味妥協(xié)外交政策的批評態(tài)度。書中提出的“中體西用”思想,是洋務運動的理論綱領。

    馮桂芬(1809—1874年),晚清政論家,字林一,號景亭,吳縣(今江蘇蘇州)人。19歲中秀才,24歲中舉人,32歲中榜眼,授職翰林院編修,曾師從林則徐,入李鴻章幕府。他一生注重經世致用之學,提出了許多救國救民的改革方案,在思想啟蒙、興學重教、減賦為民等方面頗有建樹。

    國家大義、惟善是從的政治主張

    清代晚期,鴉片戰(zhàn)爭后外敵環(huán)伺,民族危機愈發(fā)嚴重,“救亡與啟蒙”成了時代主題。身為文人士子,馮桂芬懷揣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理想,用紙筆書寫救亡圖存之路。在林則徐及友人魏源、姚瑩的影響下,馮桂芬開始對西方情況有所關注和了解。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天國運動愈演愈烈,羈寓上海四年租界的生活,使他對西方制度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時的馮桂芬,已經清醒地認識到西方列強環(huán)伺下中國的危機。他在《籌國用議》中指出,“乃自五口通商,而天下之局大變”。

    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馮桂芬完成了《校邠廬抗議》。《校邠廬抗議》完成于咸豐十一年(1861年),初稿四十二篇,全書從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社會、教育各方面闡述了馮桂芬的變革思想,明確提出“以中國之倫常名教為原本,輔以諸國富強之術”的觀點,推動了晚清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戊戌變法時,光緒皇帝曾下令印刷1000部,將其作為百日維新時期鼎新革故的綱領性文件。《清史列傳》卷七十三提到,此書“于經國大計,指陳剴切”。馮桂芬的改革方案可以歸納為“復古法”和“采西學”兩類。他的“復古法”并非一味照搬三代之法,而是選擇性地對古法進行篩選改造,使其適應當代社會問題。他又在林則徐、魏源等人的“采西學”論述上進一步發(fā)展,提出了“鑒諸國”的觀點,倡導平等接受西學中的各個強項。為了更好地推行向西方學習的觀點,他主張“惟善是從”,提出“法茍不善,雖古先吾斥之;法茍善,雖蠻貊吾師之”。無論古今、不管中西,只要能夠富國強兵的方法都可以使用。這反映了他勇于反省本國文化、吸收別國文化的積極心態(tài)。

    興學重教、開啟民智的教育主張

    要“采西學”“鑒諸國”,就必須要了解、學習西方,而學習西方語言文字則是第一步。馮桂芬深受儒家重教思想浸潤,倡導學習西方文字,培養(yǎng)博通西學人才,開啟民智。《校邠廬抗議》中提到,“今欲采西學,宜于廣東、上海設一翻譯公所,選近郡十五歲以下穎悟文童,倍其廩餼,住院肄業(yè),聘西人課以諸國語言文字;又聘內地名師,課以經史等學,兼習算學”。他不僅主張興學重教,更是躬身力行。同治元年(1862年),他以幕僚身份向李鴻章提交《上海設立同文館議》,建議招收14歲以下兒童入學,研讀外國語言及自然科學,以“求博通西學之才,儲以濟變”。上海同文館最初擬名“上海外國語言文字學館”,其后正式定名為“學習外國語言文字同文館”,簡稱“上海同文館”,由馮桂芬負責總體規(guī)劃建設,擬定《章程》十二條,規(guī)定了辦學宗旨、教學方針和教學方法等內容。在晚清中國三所官辦外語學校(京師同文館、上海同文館、廣州同文館)中,無論是從外語程度還是從造就外交人才來看,均以上海同文館成效最大。這些成就的取得與馮桂芬奠定的良好開端有很大關系。對此,李鴻章上奏稱:馮桂芬“謀設上海廣方言館,務求博通西學,卓識宏議,足裨軍國而重久遠”。

    四方奔走、減賦為民的主張

    《校邠廬抗議》主張改革漕運、減稅均賦,開墾西北、興修水利。這一主張的提出和他的家庭教育、生活環(huán)境息息相關。江南自古賦稅繁重,蘇州、松江、太倉三地賦稅最重。民國《吳縣志》記載,“畝稅幾二斗,較他省多至一二十倍,較同省之鎮(zhèn)江等府多四五倍、毗連之常州府多三倍。自道光以來,歷年緩征分數蘇屬全漕一百六十萬(石)”。對于因賦稅過重而給蘇州百姓帶來的苦難,他深有感受,因此,為家鄉(xiāng)人民奔走呼吁減賦成了他的“平生大愿”。咸豐三年(1853年),守制在籍的馮桂芬多次致書時任江蘇巡撫許乃釗,提出“均賦”主張,倡導紳民一律,防止行賄通融,杜絕紳衿積欠。咸豐十年(1860年),馮桂芬以減賦事上書曾國藩,得到首肯,代曾國藩、李鴻章起草了《請減蘇松太浮糧疏》,陳述了蘇松太重賦的前因后果,強調了減賦的重要性、必要性。最終,蘇、松、太三地減賦稅近三分之一,常、鎮(zhèn)減賦近十分之一。減賦的促成,使兵燹之后的江南百姓得到了休養(yǎng)生息。李鴻章評價:“此數端于朝廷為大政事,于江蘇為大利害”。江南人沒有忘記馮桂芬在減賦方面的功德。光緒十年(1884年),蘇州人陶煦在《租覈》一書中寫道:“吳馮氏桂芬所撰《顯志堂集》,其均賦諸篇,暨潘黻庭壽序,有慨乎其言之,蓋欲取當時大小戶不均之賦而使均。誠厚民之盛心也,乃世顧不道其均賦之善而獨以減賦事嘖嘖不去口何哉?馮氏之擬疏減賦也,反復較計,情詞懇惻,得以乞朝廷汪濊之恩,三分減一,皆疏之功也。”

    馮桂芬先后教于惜陰、敬業(yè)、紫陽、正誼等多家書院,形成了校邠學派,致力于研究經世致用之學,培養(yǎng)出來的弟子吳大澂、王頌蔚、葉昌熾等在文學、訓詁學方面卓有成效。同治八年(1869年),受蘇州知府李銘皖延聘,馮桂芬在家開設修志局,纂修《蘇州府志》,擔任總纂。同治十三年(1874年),馮桂芬因病逝世,享年66歲。李鴻章為其撰寫的墓志銘這樣總結了他的一生:“均賦治河,運籌決勝,條變畫奇。舒古琳今,齡謀晦斷,一身兼之。不榮于祿,而富于書,浩博無涯。我銘藏幽,君書在世,其傳奚疑?”而馮桂芬“惟善是從”“開啟民智”“減賦為民”的諸多理念,也完整呈現(xiàn)在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中,以饗后世。

    久久精品免费全国观看国产|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波多野结衣|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丝袜黑色高跟鞋|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嫩草影院久久国产精品| 四库影院永久四虎精品国产 |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亚洲色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精品|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主播|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入口|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 日本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香蕉v区|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软件|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国产精品妇女一二三区|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2021国产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