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啟功詩贈柴德賡背后
    來源:中華讀書報 | 孔令通  2024年05月31日09:33

    柴德賡、啟功1947年12月27日北海冰上合影

    啟功1948年贈柴德賡詩箋

     

    2013年,在史學家柴德賡先生哲孫念東老師努力下,商務印書館線裝影印出版了《青峰草堂師友墨緣》一書。其中,收有啟功先生詩作一篇,寫于素箋:

    紅燭深堂照寂寥,一窗寒雨夜瀟瀟。畫無濟勝東西路,心有懷人上下潮。黍谷春遲冰雪在,劍門花落夢魂遙。聞君欲袖經綸手,小隱西山或可招。

    丙戌孟春,得青峰九兄蜀中書,慨然有為逸民之志,因賦此寄之,媵以一畫。其秋,晤于燕市,始知書竟未達。越二年,戊子春二月,出冊屬書此詩,錄以博教。啟功。

    并鈐“啟”“沈吟至今”兩方印。柴德賡與啟功、周祖謨、余遜,并稱陳垣先生門下“四翰林”。柴、啟兩先生相交數十年,感情深摯。柴先生去世后,啟先生飽含深情地寫了挽聯:“節概見生平,業廣三余,眾里推君才學識。切磋真苑友,心傷永訣,夢中索我畫書詩。青峰先生千古,弟啟功敬挽。”不獨可以看出啟先生對友人去世深沉的痛楚,從“夢中索我畫書詩”一句,亦可見柴先生對啟先生畫作、書法、詩作的欣賞。而啟先生1946年贈柴先生詩及畫,亦可與此印證。

    這首詩不見于《啟功全集》,當是佚詩。詩后的跋語,為我們了解這幅書作的創作背景,提供了豐富的信息。下面就此跋語,略作闡明。

    “丙戌孟春,得青峰九兄蜀中書,慨然有為逸民之志,因賦此寄之,媵以一畫。其秋,晤于燕市,始知書竟未達。”丙戌為1946年,青峰為柴先生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為日寇占領區。陳垣先生任校長的輔仁大學,因為教會背景的原因,日寇尚未為難,一時間輔仁大學成為淪陷區學子的求學首選。柴先生此時亦受其師陳垣之邀,就任于輔仁大學史學系。但淪陷區的生活,無不刺激著這些有良知的知識分子。1944年初,柴先生遂計劃與恩師逃離淪陷區。但陳先生因執掌校務,懷揣努力為師生提供一方凈土的心愿,因此只能忍辱負重,未能成行。柴先生遂于當年3月,南下洛陽,后輾轉任教于四川江津縣白沙鎮國立女子師范學院。此后,柴先生與啟功幾度書札往還,但今多已亡佚。1946年柴先生來信中流露出逸民之志,故而啟先生作此詩以贈之。但此詩題目,這幅詩札并未提及。當年秋,柴先生返回北平,重入輔仁大學史學系任教。老友重逢,把臂晤談,方知啟先生的贈詩及畫,柴先生并未收到。

    “越二年,戊子春二月,出冊屬書此詩,錄以博教。”戊子即1948年。作為史學家的柴德賡先生,除了學術研究外,還酷愛吟詩,兼擅書法。柴先生搜集師友墨寶,擬編為《青峰草堂師友墨緣》一書,還特地請陳垣、余嘉錫兩先生題簽。既然廣求師友墨跡,而啟先生作為柴先生至交,又以書法聞名當世,自然不能漏掉。此年春二月,柴先生遂特請啟先生再書此詩,以作紀念。

    最近,念東老師從柴先生舊藏中,意外發現了啟先生1946年的贈詩原作。原來1946年啟先生的贈詩,由于郵路不暢、友人代收等原因,當日柴先生并未收到。總之,此贈詩原作當是在1948年之后柴先生方收到,不然,也不會在1948年請啟先生重新書寫此詩。

    啟先生1946年的這首贈詩,寫于琉璃廠松古閣所制花箋,十分雅致喜人。詩作字句和1948年所書內容一致,并無異文。但跋語微有不同,其云:

    丙戌春日,得青峰蜀中書,有為逸民之志。因寫漁夫隱圖奉寄即希吟正。啟功。

    落款后鈐有“啟”字印。丙戌即1946年,據此可知啟先生當時的畫作為漁父隱圖,顯然是就柴先生來書中的逸民之志而繪就。可惜的是,這幅漁父隱圖,今已亡佚。

    了解了上述背景后,我們再來重讀啟功先生這首贈詩,體味便能更深一層。

    詩作首聯寫的是啟先生收到柴先生來信的當晚,紅燭深堂,夜已經很晚了,老友遠在西南天地間,以影伴身,心緒自然是萬分寂寥。望著這燃燒的紅燭,讓人不禁起思念之情。而此季節,盡管已是春日,但瀟瀟的雨聲,仍舊令人感到絲絲寒意。頷聯則是讀罷柴先生有逸民之志的來信,啟先生遂為其作了一幅漁父隱圖,漁父隱居江海。望著畫作上的江水,心中對友人的思念,亦隨著江水潮上潮下,久久難以平息。頸聯中的“黍谷”,為北京名山,在今北京密云區。清人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黍谷山,(懷柔)縣東四十里,跨密云縣界,亦名燕谷山。劉向:‘燕有谷地美而寒,不生黍稷,鄒衍吹律以溫其氣,因名山曰黍谷,亦曰寒谷。’”山中天寒,氣溫較平原尤冷,平原已經是大地回春,而山中冰雪尚未消殘,春天也就來得晚一些。唐人白居易《大林寺桃花》有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亦是此意。郊外的黍谷山,或許以前啟、柴兩先生有過登臨,故而特意拈出。“劍門”為蜀中名山,有七十二峰,尤為壯麗。柴先生此時尚在江津,臨近劍門。柴先生當年正月作《丙戌正月初六,蜀中述懷。自余南來,忽已兩年矣》,其中有句“排空入劍門,方嘆設施美”。“夢魂遙”是繼續刻畫對友人的思念之情,卻不直說,而是言遠在劍門的柴先生懷念遠方的自己。末聯中的“經綸手”,讓人想起宋人辛棄疾的《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柴先生當初,亦是和稼軒一樣,書生慨然南下,逃出淪陷區,均有一番報國志。而今“欲袖經綸手”,當是對時局的失望。尤其是當時的國立女子師范學院忽遭教育部解散,令柴先生心力交瘁,倍感失望,故而才有了逸民之志。“西山”則為京西名山,有妙峰山、玉泉山等。此句啟先生建議友人小隱西山,由此可見他期盼友人能夠重返北京。即便是要隱居作逸民,何不在西山小隱,友朋間仍可時相招飲暢敘。

    啟功先生在《啟功口述歷史》中,曾深情回憶到祖父教他念詩時候的場景,而且少年時便開始學寫詩,曾有《社課詠春柳四首擬漁洋秋柳之作》等少作,且轉益多師,終生不廢吟誦。其生平舊體詩作,結集有《啟功韻語》《啟功絮語》《啟功叢稿·詩詞卷》等。并有《詩文聲律論稿》這樣的精深專著。啟先生1946年贈給柴先生的這首詩作,不論是遣詞造句,以及用典等,無不顯示出其深厚的舊體詩功底,而且寄托了對友人深摯的思念。作為啟先生老友的柴德賡先生,亦雅好舊體詩,其詩稿至今尚存,并將收入商務印書館即將刊行的《柴德賡全集》中。柴、啟兩先生,除了平日砥礪學術,還互相詩酒唱和,這從啟先生《次韻青峰吳門見懷之作》、柴先生《寄懷元白兄》等作即可看出。而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則貫穿了整整一生。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2022国产精品不卡a|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软件|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91嫩草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无卡一 |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2021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app|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 国产精品玖玖玖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亚洲爽啪在线影院| 99视频在线精品免费| 最新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2021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 91精品国产闺蜜国产在线闺蜜|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国产精品三级视频|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色婷婷久久久SWAG精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