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繼興:《神經禪》創作談
創作《神經禪》過程比較簡單,就是想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便把它記錄下來。這篇小說設想了未來佛學和科學的連接場景,靈感可能來自研究生期間做的腦電實驗,以及我信仰佛教的奶奶。腦電實驗讓我暢想神經科學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奶奶并不識字,但常常語出驚人,像一本藏有至理的古書,引起我對佛教的興趣。
對于人性的探索,科學家和小說家同樣努力,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神經系統就是人性的物質基礎,從神經遞質的發現,到可以操控單個神經元的光遺傳技術,再到落地應用的腦機接口,以及今天方興未艾的計算神經學,這些科技發展試圖給人性以科學解釋,并使其變得可控,與此同時,也給了文學創作者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存有一點淺見,小說首先是講故事,故事離不開人物,當一些科學手段介入人性,甚至塑造人性時,故事會更加多彩,這可能也是科學對文學的影響所在。
事實上,我們一直都在經歷科學變革,并且被其塑造,只是當科技深入體內,侵襲大腦,威脅到“我”時,可能會帶來更加明顯的痛感。小說最后,凈海和尚選擇植入神樂電極,以助開悟,我以為他是一個先行者,因為換位思考,作為作者的我,處于他的境地,或許并沒那份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