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錢玄同:新思潮的擺渡人
    來源:《讀書》 | 孫郁  2024年02月19日07:20

    錢玄同去世半個多世紀后,他的文集才得以出版,那已經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了,記得我曾幫編者請張中行先生為文集寫過序言,那是篇很好的文章,文字有著古樸之氣。張中行是錢玄同的學生,自然了解前輩一些細節,所涉舊事也是清楚的。近百年的學術思想有時處在一種反轉的狀態,復古思潮與激進主義是相伴而生的,錢玄同也是這個漩渦里的學者。今天研究界的許多人,對于“五四”學人的激進主義是頗有些微詞的,像錢玄同這樣的人,無論文化理念還是治學方式,都有被世人詬病的地方。但要理解那代人,也并不容易。倘若深入細節中,也會發現其間錯綜復雜的因素。從這位前輩的形影里尋找新文化演進的過程,對于我們重新認識知識人的使命,不無益處。

    因了時代的原因,在許多時候,人們不太容易注意到晚清新知識人語境形成的多重環節。時光久了,當塵埃落定后,以各種知識論映照過去,曾模糊的東西,便會清晰起來。王小惠這些年一直關注錢玄同,有著與一般新文化研究者不同的眼光,當年曾與她討論過一些片段,發現比我們這代人,參照系就多了許多,既非全面認同,也非一味否定,因為能夠從經學、史學、語言學和文藝學等角度立體審視民初的言論,呈現的是學術史演變之圖。順著這些遺跡摸索,當可知道什么延續了下來,什么中斷了。

    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意識,對于舊學是一次沖擊,新式學人引入了科學與民主思想,自由理念與個性精神孕育出先前未有過的元素,被質疑的對象首先是傳統的經學。清代學者章學誠就在《文史通義》里言及“六經皆史”的觀點,章太炎、胡適的學術觀念是延續了這一學說要義,又加上了新的元素。比如《詩經》的曉暢通透,乃民風的精華的閃動,過去僅僅從經學層面審視它,大約是錯了的。《新青年》同人常常從社會學與民俗學角度看待舊的文學,自然不會像舊式學人那樣套在道德的框子里。錢氏認為《詩經》本色也是白話文追求的本色,新文學是繼承《詩經》傳統的,這使新文學的根變得深了。那時候,周作人、胡適、郁達夫都持這種觀念,說起來是時代新風使然,只是錢玄同的表達更為直接而已。郁達夫在《文藝與道德》中就強調,“四書”的文學價值不及《詩經》,乃因為不是唯道德主義。所以,討論新文化與新文學,清除經學里的道學腔調,是彼時新文學家的共識。

    關于文學上的見解,錢氏集中在語言本身的表達上,方言、官話、國語在他眼里是處于變化狀態的。他談小說不免捉襟見肘,戲劇方面也少精當言論,最好的文章大概是給胡適《嘗試集》寫的序言,看出他內心的情愫。他與《新青年》同人內部的通信,讀起來饒有趣味,內容豐富,彼此構成了一種對話的關系。其文章雖有混雜的地方,讀起來卻讓我想見其人,覺得頗有幾分可愛。看錢玄同與陳獨秀、胡適、周氏兄弟的信札,涉及新文化建設的路徑與解決問題的方法。不過他的文章內容,還在小的技術范圍,對于域外文學攝取的途徑、美術思潮、小說寫作等都沒有引領性的言論。《新青年》上面討論的話題,有許多是因為翻譯引起的,比如易卜生主義、新村主義、世界主義等,錢玄同會意于友人的思想,是沿著同人思路繼續說下去的。周氏兄弟尚能有文體實驗,錢玄同的文字則不出一般文人的樣子,是學者之語,而非作家之文。所以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分量不及學術史上的分量更重些。

    不錯,錢氏的優長在于音韻訓詁和古文經與今文經的理解上,他的思維方式來自對于經學的動態體味,從中獲得了一種方法論。對于經學的批判,是章門弟子中常見的現象,錢玄同大概是其中最為激烈的一個人。錢氏把《春秋》看成“不成東西的史料而已”,動搖了此書的經學根基,這與西洋思想輸入不無關系。在錢玄同眼里,六經不過是知識與材料,但歷代以來,成了一種意識形態,所以要顛覆的是那個奴性文化的根基。這樣看來,他自己的敘述,也成了意識形態的一部分。這些也延續在對“儒效”“中庸”“禮教”等的看法上。細想起來,這其實是經學發展史內部矛盾的一種新的延伸,不同時代,六經都被賦予一種時代內容,只是那變化多在內部。“五四”那代人多了外部的視角,看待經學就更為清楚一些。經學注重一種精神的常恒性和思想的純然性,在沒有宗教的國度,無疑屬于人們頭上的不可動搖的神圣之星,乃普遍的準則。可惜歷史中的經學被權力左右,造成奴性的繁衍,到禮教出現后,已經帶有逆人道而行的毒性了。王小惠發現,“錢玄同擅長的是從傳統學問內部瓦解‘禮教’的經學基礎”,是看到了其思想方式的來龍去脈的。

    但這種內部性的突圍,成效還是有限,新文化人用力最多的,是從經學的外部資源攻擊古老遺存不合理的一面,這便是翻譯介紹域外的學術與藝術。比如魯迅借用的是尼采學說,胡適則依傍在科學主義旁,李大釗心目中有一個馬克思主義傳統。這里,“原基督”的精神也是彼時重要的資源之一,它對于舊學的沖擊可能更大。王小惠在考察這段歷史時注意到,錢玄同的外功明顯不及周氏兄弟,在見識上與胡適也明顯有著距離。他在“五四”前后的學術思想與文學觀念,還不能有東西文明調適的彈性,所以簡單化與武斷化也不可避免。導致此現象的原因,大概是知識結構中的缺陷,新文學的作者留日的居多,英美回來的人數有限,彼此整合的時間過短,在對于文化自新的看法上,總體上有一種匆忙之感。

    討論錢玄同的思想與學術,不能脫離他與章太炎的關系。章氏對于他的許多觀念都是有開啟意義的,除了語言學、史學之外,文章學的思考,也有所繼承。從古文到白話文,演進的過程有歷史的必然。章太炎弟子對于音韻訓詁的修養都不錯,但對于文章之道還是各有心得。周氏兄弟熟悉六朝之文,黃侃解釋文獻有辭章之學的功夫。而錢玄同則以古喻今,運用小學修養,從古書中發現寫作的規律。一些體味來自章太炎,有時也不免有所偏離。章太炎與錢玄同的通信很多,一些問題討論很是深入。錢玄同發現,言文未能一致,是文化不得暢達的原因之一,而強調白話口語為書寫的基調,是歷史經驗的一種反射。不過章太炎看重雅言,錢玄同則不反對俗語,雅言與俗語,特點也是相對的。王小惠充分肯定了錢玄同這方面的努力,她說:錢玄同建構的中國白話文學史框架,依據的是“音本位”的標準,將“作文接近于說話”的作品挑選出來。這為“五四”白話文提供了歷史性的理解與歷史合法性,使唐朝白話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都成了“文章即說話”理念的文學支撐,替新文學搜尋到很好的規范,回應了“什么是活文學”的問題。

    可以說,錢玄同以章太炎式的智慧,呼應了胡適、陳獨秀的白話文理念,使新文學理論具有了說服性和合理性。雖然在語言學與文章學層面,錢氏還不能如章太炎那樣從容為文,體大而淵博,但在局部領域,他發現了諸多新的生長空隙,思想是有鮮活氣的。眾多文章顛覆了舊學里的陳腐意識,說明文化的進化,是內部要求的結果。明代學者早就看到此點,袁中郎《《雪濤閣集〉序》就強調古今不同,不可泥于古。“五四”新文學的出現,不過時代的產物而已。如果說陳獨秀、胡適是彼時的號手,那么錢玄同是重要的擂鼓者,他的作用,在那時候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錢玄同對于文學史與文章之道有不少論述,給人的印象不是慢條斯理,而仿佛是新文化陣營里的刀客,一路殺將下來,不顧后果如何。比如,關于文章之道,將桐城派與選學妖魔化,也存在問題。所謂“選學妖孽,桐城謬種”不過門戶之見,前人內在的優長,也并不能一言滅之。文學與文章,是士大夫者流表達思想與生命體驗的表現,即便是孔子信徒,所作文章也往往有偏離儒學要義的地方,并非都是正儒之音。桐城派作家有一些也頗具神靈飛動之感,他們對于漢語的運用和義理的表達,往往也見奇思。錢玄同的文章修養也并不高于他所抨擊的對象。新文化運動初期,許多新學人都有一點戾氣,因為頑固者的勢力過大,不猛烈抨擊,不能動搖其本,只是后來慢慢變得平和起來了。

    新文化運動中涉及的話題很多,其中語言問題糾葛的時間很長。從陳獨秀、胡適到周氏兄弟,無不對于語言問題有著濃厚興趣,只是著眼點略有不同。《新青年》關于語言的討論并不系統,多是在摸索中,他們關于漢語能否出現新的符號形態的認識,有勇而乏智,能夠從語言學與字體變遷角度深入論述者的確不多。同人們普遍意識到,中國文化落后如此,與表達體系大約有關,從歐洲文明史和日本維新史看,語言是不斷演進的,每個民族在不同時期都豐富過自己的語言表達,新文學要建立,也不能不注意到此點。新文化人推出的關于拉丁化、標點符號、世界語的討論文章,都可以視為新思想的落地舉措。但因為還屬于探索性的階段,有的后來成功,有的流于紙面,這也是時代的局限吧。

    錢玄同關于漢字拉丁化、漢字改革,乃至廢除漢字的言論,雖然偏激,但有的地方也不無道理。據王小惠考察,他的理由有二:一是漢字是被儒家修正過的遺存,帶有皇權意識;二是西方的拼音文字,是由象形文字變過來的。所以改漢字為拼音文字,并非不行。我覺得錢氏的論述,都有學術依據,并非信口涂抹。但他至少忽略了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漢語是字本位,以字會意者甚多,而音本位的文字,則不會有漢字的這些問題;二是漢語的表達,是千年經驗的總結,乃民眾實踐中漸漸形成的格式,故對于它的改變,當小心翼翼。不滿意于母語的表達,但棄之亦難。后來實踐表明,拼音化的路十分艱巨。簡化漢字也帶來了許多想不到的新問題,“五四”那代人提出的問題,至今還懸在思想的半空,沒有找到落地的地方。

    如何重評錢玄同的思想與學術活動,是今天學者必須做的工作。王小惠近年來的主要貢獻,是在梳理了錢氏學術思想的來龍去脈后,較為客觀地論述了其自身的問題。比如關于對于經學的討論,錢氏均以史料看待經學的時候,就忽略了文化發展史的特殊性意義。另一面是過于懷疑古人,“以不知為不有”,就可能“人人忘其本來”,易導致歷史虛無主義。新文化運動落潮后,同人們其實意識到錢氏等人的一些言論是存在瑕疵的,周作人、胡適等人就不斷修正已有的觀點,我曾將此稱為新文學的“修正主義”。比如周作人對于文言與白話之關系,就不太絕對化處理,看到了二者結合也是一條通路。而胡適在研究哲學史時,并不把儒學一棍子打死,對于孔子甚至有諸多贊美的言論。到了馮至與臺靜農那一代,就一直避免偏執之徑,注重思想的綜合和博雅之氣。激烈之思就被均衡感的思維漸漸代替了。

    不妨說,錢氏在新文學史上,屬于新思潮里擺渡之人,后人對于其辭章風格默而不談,但不能否定其在歷史中應有的作用。晚清學術,乾嘉學派遺風與外來新知匯合,吹出不少漣漪。他的學術活動處于章太炎與周氏兄弟、胡適之間,前者讓其學會采用古人智慧的方式理解古人,后者則誘發自己如何與現實對話。錢先生雖然激進,但并不恪守舊徑,修正自己的思路也是常有的事。任訪秋先生認為他善于匯通古今文學派思想,就體會了其內心光亮的一面。我們知道,“古史辨運動”,其中推力之一,就是錢玄同。他借用了今文學派崔適的理念,喚出懷疑意識,顧頡剛、傅斯年都從中受到啟示,史學研究就出現了新路徑。新文化運動提倡者,對于今文學派是多有批評的,而錢玄同則從此獲得不少靈感。本來,他的老師章太炎推崇古文學派,錢氏卻能古今學派互為參照,也是視野開闊的緣故。今文學派最大的特點是具有“通時達變”之思,對于古人并不都能趨同。這也是新文化運動提倡者的一個特點,錢氏的選擇,也將古今文脈結合為一體了。在這個層面上說,他是能夠通變的學者,在凝固的話語體系打開裂縫,流動的風就吹進來了。

    時間過去了一百多年,總結“五四”前后的文化經驗,讓人感慨萬端。錢玄同與新文化運動,是個涉及面廣的題目,王小惠從文學史與學術史雙重角度,思考錢氏的遺產,在前人基礎上更進了一步。論題則從入微處著眼,自然有不少的發現。比如對“疑經辨偽”的方法轉化的考察,孔學如何影響漢字的字形、字義,“廢漢文”的邏輯基礎等,都有所體悟,有所展開。經學與文字學,屬于知識論范疇,錢玄同反對將其化為價值論,警惕思想邏輯的道德化,這對于后人都有警戒的作用。“五四”新文化,就是要建立與舊傳統不同的系統,而改造舊學術與舊思想,一方面從內在的矛盾性出發解構之,一方面引入異質的文化視角,后者最為合適的辦法是從審美判斷入手,以新文學的個性精神和創造感,激活已經麻木的知識邏輯,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這也是錢玄同與《新青年》同人從文學的角度,以個體性的思維置換外在的整體性邏輯的原因之一。所以,以文學的激情和審視世界的方式為入口,攻擊傳統的文化堡壘,將人道的和個性精神引入其間,正是那一代人的不二使命。

    我自己對于舊學里的演變進程研究甚少,知道進入其間困難很多。現代文學史中的重要人物都與學術思潮有著扯不斷的糾葛,過去王瑤、任訪秋與陳平原注重于此,論述中有許多精到之處。文史兼治,要有許多修煉才可。好的學者一般不做高論,本乎史實,忠于文本,于文章縫隙間找思想的關聯,從學術語言與文學語言中,建立自己的認識方式。王小惠繼承了這種遺風,且每每有新見焉。這里涉及的內容甚多,有史學和經學、音韻訓詁基礎的人,又泡在文學思潮里,就將文化生態的自我調適過程描繪了出來。后人認識前人,不都是認可什么,而是能夠提出疑問,發現存在的缺陷。贊美與反對都很容易,處理疑點就困難了,因為彼此的語境大不一樣。以今視昔,需明白觀念的起因,又要知曉今人的責任。能夠做到此點,對于“五四”新知識人的態度便會趨于客觀。我一直認為,邊緣化的冷知識,一旦變成活的思想,便會流出新意,它沖擊著我們木然的心,使遠去的遺存與身邊的存在不再隔膜了。此種境界,尋之覓之,確能刺激我們認知力的增長。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jizz国产精品jizz中国|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模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欧美日韩精品SUV| 99热精品久久只有精品30|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一线二线三线黄|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花钱看| 欧美人妻少妇精品久久黑人|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久久久久九国产精品|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国产亚洲精品xxx|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午夜视频| 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1这里精品国产2020|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91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亚洲永久精品ww47|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