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敘“事” 崇尚英雄 ——評電影、電視劇《三大隊》
電影《三大隊》近期上映,受到關注和好評。同名電視劇也幾乎同步與觀眾見面。電影和電視劇《三大隊》均改編自作家深藍的紀實文學《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講述主人公程兵和三大隊隊員們對一樁陳年舊案歷經12年的千里追兇故事,體現了刑警隊隊員們即使失去了職業身份,卻不曾失去對職責的堅定履行、對正義的執著追求和不惜付出的奉獻精神。
無論電影還是電視劇,都體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追求,以“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的情節鋪陳、情感表達,生動塑造平民英雄形象。
據報道,改編初期,電影《三大隊》的監制陳思誠提出“唯真不破,以情動人”,將發生的“事”和人物的“情”展現出來,讓現實內核、表達主題與觀眾情緒需求達成一致。電影和電視劇對主人公程兵的設定,均突破了原作中孤膽英雄的模式,將其放置在一個英雄的集體和較為復雜的社會關系之中。集體與社會關系是現實內核,而由這種內在關系所呈現出的溫暖與關愛、責任感、榮譽感,則是英雄人物成長和形成的沃土。
兩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具有共同的特質,那便是追求正義與直面艱難困境時的執著篤定。直面艱難,對艱難的戰勝和超越,是人物成長的歷程。而這個歷程正是藝術創作的空間。艱難的強度與力度越大,則人物的情感張力越大,對觀眾的震撼力也越強。在時間跨度上,主人公程兵追蹤案件歷時12年之久;在追兇破案過程中,難度也是巨大的,意外致嫌疑人死亡,獲刑、坐牢、出獄、繼續追蹤逃犯;在主人公面對內心煎熬與親情壓力方面,多地偵查未果、隊員一一離開、家人的不理解,等等。盡管觀眾并不懷疑最終結果,但這個過程卻比結果更為重要。相比于電影,電視劇因為可以延展敘事長度,內容表現上有更大的篇幅,因此,對其中的一些沖突,有了更大的設置空間。比如對被害人一方的描摹和情感刻畫,設置了比電影更多的細節和過程,從而使得程兵追兇的合理性與迫切性也更加強烈,也增強了電視劇的厚度和廣度。
兩部作品均對主人公程兵的追兇之路極盡鋪陳。程兵在絕望時不輕易放棄,他對絕望的超越,更顯英雄品格。之后程兵絕地重生,再塑新我,完成了自我成長與和解。電視劇在這方面發揮了容量優勢,用更大的篇幅去設置充滿懸念的情節,加大情節進展的曲折性,在諸多引人入勝的情節鋪陳中滿足人物塑造的需要和觀眾的觀賞心理。
兩部作品的結局,看似是所謂“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式的峰回路轉,但在主人公程兵那里,不是詩意化的閑適與恬淡,不是無心插柳的誤打誤撞,而是一份用全部身心和熱血投入的執著所換得的一份必然。結果的意料之中與過程的超乎想象,這個反差與對立造就了這兩部作品悲壯的底色,又在這種底色中凸顯了一份崇高,一份屬于對社會正義和法律尊嚴的堅定信仰。英雄必有信仰,堅定的信仰是成就一個英雄的重要前提。這也是英雄人物的魅力所在。
兩部作品著力刻畫人物,努力讓每個人物都鮮活可信。在平凡生活的細節表現中,突出他們的精神氣質。同時,又在性格色彩上賦予人物不同的特征:或活潑樂觀,或詼諧摳門兒,或固執死板,等等。他們是我們生活中熟悉的平凡人,卻因做出不平凡的事而可親、可愛、可敬。
電影和電視劇《三大隊》以群像化的主題表達,運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對真實事件、現實生活進行藝術化再現,以“情”敘“事”,煥發出直擊觀眾心靈的信念感。兩部作品的熱映和熱播,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人們呼喚、崇尚英雄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