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廣西民族文學創作大有可為—— “石榴籽·向未來”主題征文頒獎儀式暨民族文學新著發布會在廣西南寧舉行
12月27日,由當代廣西雜志社、廣西作家協會、廣西民族出版社、廣西民族報社、《廣西文學》聯合主辦的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與文學敘述——“石榴籽·向未來”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征文活動頒獎儀式暨民族文學新著發布會在自治區博物館舉行。自治區文聯主席、廣西作家協會主席東西,自治區民宗委二級巡視員盤譽春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黃鳳顯、自治區文聯副主席凡一平等特邀嘉賓,《民族文學》主編石一寧、自治區文聯副主席石才夫、廣西民族大學教授黃佩華等作者編者,以及活動主辦方、新著受贈方和征文獲獎代表和部分詩人、畫家、媒體記者等近80人參加會議。
“廣西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推動廣西民族文學創作大有可為。”東西在致辭中說道。他強調,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義,從中汲取鼎力奮進的智慧和力量。“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不斷提升文學桂軍知名度和影響力。”要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創作出具有民族氣派、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學作品,用心用情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要加強民族文學創作組織策劃,對標中國作協‘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等重大文學行動,廣西作協、出版社、文學刊物、研究機構團體、媒體單位共同協作,做好廣西民族文學的中長期規劃,推動廣西民族文學事業繁榮發展。”
盤譽春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過去工作的成績,展望未來,她強調,要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深入挖掘各民族文化資源,以各民族的故事豐富中國故事,以各民族的精神豐富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聯合講好民族團結的故事,“立足廣西多民族區情,將民族團結進步因素與文學文化形式融合一體。”推動各民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推動新時代民族文學融入現代傳播格局,各單位加強交流,深入合作,為民族文學出精品、出人才提供幫助。“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將新時代民族文學融入新的傳播環境和產業格局。”
與會嘉賓圍繞貫徹落實國家民委、中國作協《關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作主旨發言。黃鳳顯對此次征文和新著出版的意義作了全面深刻的闡述,“出版社有慧眼,有熱情,然后廣大作家不斷推出新作,勤奮創作,這樣至少在民族文學這塊領域能夠體現出廣西的文學創作的繁榮。”《廣西文學》原主編覃瑞強認為,文學在溫潤心靈、溝通情感、培根鑄魂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在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廣西民族大學創意寫作中心副主任陳愛中認為,“這次征文大賽和廣西民族出版社集中推出的四本多民族作家的作品,是廣西作家們響應國家民委、中國作協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民族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號召的重要行動。”本次文學活動很好體現了廣西作家在踐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出人才、出精品,發出了八桂大地的響亮聲音。《南方文壇》副主編曾攀在發言中認為,作家確立想要構筑的共同體以及建構什么樣的共同體的意識,寫作也便能水到渠成了;少數民族的寫作,要潛心用力,把眼光投到外在的世界上去,看看能夠把自身的文字投向多遠;要鍛造語言,“一個作家一個評論家不鍛造自己的語言,不折磨自己的語言的話,我們的語言就會去折磨我們的讀者。”
頒獎儀式
在頒獎儀式環節,石才夫宣讀了“石榴籽·向未來”民族團結進步主題征文活動獲獎結果。東西、盤譽春、凡一平、朱金莉、李約熱等領導嘉賓為獲獎代表頒獎。據了解,本次征文面向全區征稿,共收到文學作品319篇,經過初評、復評和現場終評,共評出42篇獲獎作品。
新書發布現場
在民族文學新著首發式環節,東西、盤譽春、石才夫、黃佩華、又見等共同為《壯美家園——“岜萊詩會”作品選析》《我熱愛這家園的莽莽蒼蒼》《花甲之年》《大地之眼》四部新書揭幕。新書作者、編輯分享了創作感受和編輯體會,相關人員對新著進行了品讀與朗誦,現場感染力十足,是一場沉浸式視聽盛宴。
石一寧精心為本次活動錄制了分享視頻,遠程分享了主編《壯美家園——“岜萊詩會”作品選析》的心路歷程和感悟體會。他認為,這本書的出版是廣西民族出版社和廣西民族報社成立共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聯合體以來的一個階段性成果,祝愿這本書的面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能夠起到添磚加瓦的作用。
《壯美家園——“岜萊詩會”作品選析》等四部新書均由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其中,《壯美家園——“岜萊詩會”作品選析》這本書是從《廣西民族報》副刊“岜萊詩會”中精選并收錄了93首原創詩歌作品,謳歌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向人們展現了一幅幅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壯美圖景。詩集《我熱愛這家園的莽莽蒼蒼》,收入了石才夫130多首詩歌,表達了作者對故土家園的眷戀、對社會的關懷、對生命的感悟、對黨和國家的赤誠熱愛,以及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認同和維護,情感真摯,意境深遠,思想深刻。《花甲之年》是黃佩華創作的一部反映老年人夕陽生活的長篇小說,講述了某高校干部馬達華原本以為退休后能夠安享晚年,最終不得不向現實低頭,重新受聘走向再就業的生活。又見《大地之眼》,以散文的形式記述了各地名泉名潭名水,由泉及人、及文化、及歷史,是一部鐘情于水、專注于泉、專攻于文化和歷史的生態文化散文集。
贈書儀式
活動最后,與會嘉賓共同向有關部隊、自治區圖書館、南寧市國家檔案館等單位贈送圖書。
與會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