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作家進百校”走進海南及文學志愿服務進三沙活動舉行
12月12-14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社會聯絡部主辦、海南省作家協會承辦的“百名作家進百校”及文學志愿服務進三沙活動舉行。作家黃亞洲、湯湯、程韜光走進海口、三沙4所大、中、小學講授文學公開課,激發廣大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文學素養,營造“文學照亮生活”的濃厚氛圍;在海口、三沙建設和民生一線采訪,感受自貿港發展的喜人變化和祖國南大門的獨特魅力。
12月12日,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黃亞洲走進海南師范大學,以“從文學看黨史”為主題開展專題講座。黃亞洲以共和國同齡人的身份,為師生講述了自己從事文學創作的心路歷程,闡述了其在重大歷史題材文學作品中“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通過《開天辟地》《日出東方》《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紅船》《雷鋒》等具體作品闡述偉大精神,展現文字背后的故事,讓同學們了解歷史,了解文學,感悟紅色基因,汲取精神力量。
“希望師生們通過講座獲取對文學和歷史的真實感知。在與他們的交流過程中,我也深受啟發,在今后文學創作中會更多考慮讀者感興趣的領域,做好人物構造、情節推進,挖掘深刻思想,不斷創作出更多文學佳作。”黃亞洲表示。
浙江省作協副主席、兒童文學作家湯湯走進海口市秀峰實驗學校,為師生們帶來“捕捉靈感和運用想象——讓作文像植物生長”的專題講座。湯湯將故事的靈感比喻為“種子”,她表示,故事靈感都來自平凡生活,作家應用敏感心靈和善于發現的眼睛捕捉靈感和素材,同時,還要運用想象,讓“種子”長成故事。她以個人作品《太陽和浮游》為例,為同學們介紹了如何激發和運用想象力。書中的動人故事引發同學們的共鳴。在講座最后,湯湯鼓勵大家,通過寫作讓平凡的生命實現奇跡。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程韜光走進海口市第一中學高中部,講授“垂輝映千春——唐詩精神的當代意義”。他旁征博引,為同學們闡述了包括尚奇求索、發現自我、完善自我、以夢為馬、昂揚向上、舍我其誰、勇于擔當、關愛蒼生、憂患社稷等唐詩精神。程韜光說,唐詩給予后來仁人志士以為國為民的力量,處在現代化危機中的我們,可以以這些大地的詩篇作為心靈活水之源,我們與唐詩的關系,也不是消遣消費,而應是生存的必需。
12月13日,三位作家與海南省作協主席梅國云等一起來到位于中國最南端的城市三沙市,繼續開展“百名作家進百校”和“文學志愿服務進三沙”。
當日下午,“做人民的學生:中國作家聽漁民講三沙故事”座談會舉辦,作家們組成的文學志愿服務隊與三沙市當地居民在永興社區進行座談。
廣場上,大樹下,海風習習;紅板凳,石桌子,笑語晏晏。座談會中,作家們與漁民們親切交談,了解島上風土人情、歷史人文以及生產生活情況,聽老漁民講闖海經歷和美好生活,也傾聽了三沙各島礁建設發展的巨大變化。漁村的故事、漁民的經歷、漁港的變化,成為最為豐富的文學寶庫,為作家文學創作提供取之不盡的題材。座談會期間,作家們還向永興社區圖書室贈送個人作品,供三沙軍警民閱讀。
作為“百名作家進百校”活動一部分,當日下午,湯湯還在祖國最南端的學校——永興學校為老師們學生們講授了一堂生動的文學公開課。湯湯由童話出發,帶領孩子們感受文學的魅力。她表示,好的閱讀可以滋養童年和人的一生,其中包括想象力、情感、智慧和審美的多重滋養。“這是我第一次到永興島。我希望通過今天的交流,能夠讓孩子們知道讀書的作用,在他們的心里種下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熱愛。”
在三沙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期間,服務隊還前往西沙海洋博物館、海水淡化廠、永興社區、西沙將軍林等地進行參觀采訪,切身感受三沙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和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作家們表示,美麗三沙、幸福三沙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三沙兒女的家國情懷更是可抒可寫,今后將通過創作記錄此次三沙之行的收獲和感動,講好三沙故事、中國故事。
梅國云表示,“百名作家進百校”活動既是一次為廣大學子舉辦的文學盛宴,也是作家們對當今時代精神的積極響應。海南自貿港是新時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重要窗口,將不斷通過推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推動新時代自貿港文學事業繁榮。
據悉,“百名作家進百校”計劃到2025年組織百名知名作家走進全國100所大、中、小學,將文學與教育、文學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學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做好文學推廣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