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的“鐵箱”之謎
“民國元老”于右任早年曾擔任南京國民政府審計院、監察院院長等要職,以“天下為公”為座右銘,參與創建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名校,他公正廉明、一生清貧,不住豪宅、不坐豪車、布衣粗食,書法寫得最多的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彰顯出兩袖清風的襟懷。
于右任生前用一個鐵箱放置私人物品,平時秘不示人,他曾對親友表示,鐵箱要等自己去世后才能打開,因此,里面放置何物,始終無人知曉。而人們多以為,鐵箱里一定放著他的遺囑和財寶。
1964年11月10日中午,于右任生命垂危,在他彌留之際,長子于望德和時任臺灣當局“監察院”副院長的李嗣璁等人,為了找尋他的遺囑,一起打開了那個鐵箱。然而,展現在大家眼前的不是金銀珠寶、股票證券,而是于右任的夫人高仲林早年親手為他縫制并輾轉送到臺灣的一雙布鞋,以及他的一些重要日記、信札和欠款賬單,其中包括幼子于中令留學時向他人借款的單據,平時因手頭拮據而向跟隨他40多年的老副官宋子才零碎挪借的3萬多元借條。
人們難以相信,于右任位高權重,可他在臺灣時期常常為生計發愁,以致病了無錢住院。他在日記中曾多次記述:“開支甚大,如何能繼?”“春節將近,用費太大,將如之何?”耄耋之年患牙疾,牙醫建議他安裝假牙,卻因付不起8000元醫療費而作罷。
當親友們看到鐵箱里的這些珍藏的“寶貝”時,無不為之驚呆,就連一旁的記者也不由得發出“右老遺產,僅有賬單,清廉自苦,元老典范”的感慨。記者在第二天的報道中寫道:“三十功名風兩袖,一箱珍藏紙幾張?!辟澴u于右任高風亮節、為官清廉的品格。《歐洲日報》總編輯陳祖華撰文稱頌于右任:“清操厲風雪,典型在夙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