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光明書榜
《大國霓裳:沈從文和我們的紡織考古之路》
王亞蓉 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以沈從文開創中國古代服飾史研究為起點,回溯了他關于服飾研究的最初探索,以及其助手王亞蓉先生篳路藍縷,克服種種困難,傳承沈先生服飾研究的未竟事業,開辟了紡織考古和文物修復新領域的成長歷程。書中展現了紡織考古工作者親歷重要考古現場的挖掘、保護過程,再現江西靖安東周大墓、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陜西法門寺唐塔地宮、新疆尼雅貴族墓地等多地考古現場。他們的考古工作不斷豐富著服飾文化研究的客觀資料,逐漸形成了較為完整的中國歷代服飾文物的實物鏈,為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佐證。
《歷史的鏡子》
閻崇年 著
華文出版社
本書集合閻崇年先生幾十年研究成果之精要觀點、治學之心得體會。全書匯集了閻崇年先生從 1984 年起,歷時近40年應邀在海內外的機關、高校、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團體等單位進行的多次演講的精華。
《畫外有清音:中國畫里的音樂史》
劉 潔 著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中國是個有歷史、有故事并有著上萬年藝術文化、思想文化和學術文化傳統的國度,中華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保留和延續著遠古文明的偉大民族。《畫外有清音——中國畫里的音樂史》的研究對象包括相關典籍中的史料信息和近現代以來科學考古的新發現,如青銅繪飾、畫像石、畫像磚、墓葬壁畫、石窟壁畫、文人繪畫等等,是一本具有創新性意義的藝術史類圖書。
《雪山大地》
楊志軍 著
作家出版社
雪山始終以母性的偉大力量滋養著大地上的生靈。生于斯長于斯的作家楊志軍,深情回望父親母親與幾代草原建設者的艱辛探索足跡,書寫著高海拔地區的時代巨變與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小說既有強烈的面對草原問題的憂患意識,更有在真實反映草原人民解決問題、建設新草原的文字里難掩的激情和樂觀。
《古詩詞課》
葉嘉瑩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葉嘉瑩先生全面講解中國古詩詞,涵蓋中國重要的詩人和詩歌,帶讀者走進古典詩歌美好、高潔的世界。全書共三十六課:上編“詩”二十課,是關于詩的介紹,始于《詩》《騷》,終于晚唐之李商隱;下編“詞”共十六課,是關于詞的介紹,始于花間詞人溫庭筠,終于南宋末之王沂孫。讀者通過這三十六課,可以掌握到中國詩詞演進和發展的一些重要的線索,體悟到詩詞中的興發感動的生命和作用。
《中國高度:大國重器背后的創新科技》
劉濟美 等著
中譯出版社
《中國高度》以中國自主研發的多型高科技產品為線索,回顧總結近年來在人工智能、人造太陽、超級計算機、納米能源、北斗導航系統、航空新技術等領域的突出成就,展現大國重器背后的創新科技;集結35位科技主講人的科研故事,滿懷一代科技工作者為祖國不竭探索的使命與情懷;從“航跡”高度、技術高度、材料高度、“控制”高度、動力高度、安全高度等六大篇章深情講述,展望未來前沿領域融合創新發展的新邊界與新高度。
《中國人工智能簡史:從1979到1993》
林 軍 等著
人民郵電出版社
本書梳理了自 1979 年到 1993 年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初期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用輕松而真誠的筆觸,講述了為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尋路的奠基者,并介紹了重要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帶領讀者深入了解中國人工智能發展早期鮮為人知的歷史。
《秋瑾與二十世紀中國》
夏曉紅 著
商務印書館
作者從20世紀中國社會思潮視野論述秋瑾,在細致爬梳秋瑾史料的基礎上“對秋瑾的經歷、人生際遇、個性、思想、詩詞作品的流傳,以及形象的演化等”進行了闡釋,細致描摹出秋瑾的傳奇人生,濃縮式地再現了近代中國激蕩的思潮更迭和演進態勢,借以呈現隱含其間的百年政治風云與學術潮流。
《梅蘭芳菲》
劉 禎 主編
江蘇人民出版社
京劇大師梅蘭芳分別于1919、1924、1930、1935年訪問日本、美國、蘇聯,留下了大量關于演出和文化交流的宣傳報道與評論文字。 隨著梅蘭芳研究的日趨深入,學界對于這一批海外資料也日益關注。能夠完整看到這批珍貴文獻相對完整的樣貌,業已成為國內戲曲研究界和廣大戲曲愛好者翹首以盼之事。本書首次以中文譯本全景式展現梅蘭芳在上述三國訪問演出的海外文獻,具有極大的學術價值。
《做中國教育的建設者:新教育實踐二十年》
朱永新 著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做中國教育的建設者:新教育實驗二十年》是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教授對新教育實驗二十年的回顧、總結與展望。全書主要包括新教育實驗的發展歷程,新教育實驗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新教育實驗的哲學、倫理學和心理學基礎、新教育實驗的十大行動,以及新教育實驗的主要貢獻、問題反思和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