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命運的強盜店”之外:《與光與影與空》的想象力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王雨童  2023年07月06日16:18

    在科學信息過載的時代,究竟什么才是科幻小說?讀者還在期待從科幻文學中獲得想象力的新鮮和純粹的喜悅嗎?這是我在閱讀X程序的新作《與光與影與空》時反復被喚起的問題。在當下,星辰大海已經從幾十年前的激越狂想變成了流遍紙面的空疏指代,黑洞超光速也只不過是賣座大片幾筆輕描淡寫的背景設定。科幻不再意味著陌生化、審美挑戰和未來,它僅僅是一種日常生活的形容詞,作為一種類型的“科幻”本身已經超載。我所疑惑的是,“虛擬現實”“元宇宙”們在頭戴式屏幕內外反復召喚著某種借尸還魂的未來,它們能夠直接提供神經刺激,相比之下,堅持科幻這種文學類型似乎顯得老舊、保守,缺乏一種確鑿的刺激性。那么,在《與光與影與空》中仍然吸引著我們的想象力,究竟是什么?

    1、世界即寓言

    《與光與影與空》系列是堅持科幻文學范式的,這或許會讓一部分讀者感到“失望”:它并不是科幻大片的文學劇本,不符合大眾對爽文和強設定科幻的期待,也不打算在成串的科技名詞中堆砌出一個欣慰的未來。但是,如果讀者喜歡智性而考究的故事,它是一個用科幻形式講述的人性寓言。這個注定要篇幅宏大的故事有著經典的解謎結構:未來人類在海洋中建立起新大洲——蓬萊洲,然而經濟危機讓它從新富之地變成廢土之城。在蓬萊洲,一道一分為三的神秘流星擊中光、影、空三人,并將他們的命運連在一起。三人在各自長大后相遇,開始調查與他們的生存、記憶與未來生死攸關的問題:為何蓬萊洲里的一座廢城——新唐城——里的細微變化會導致宇宙中的劇變。逐漸,他們發現,新唐城的謎底本身不再重要,構造謎語、解謎和再構造謎語,卻成為整個世界最生死攸關的事情。宇宙之謎即是語言之謎,當各方人物悉數登場后,有關人造大陸蓬萊洲,有關地球,有關宇宙的秘密被依次揭開:宇宙里的高級生命遠超人類文明,他們以摩西沙羅、意識體蜃姬和人工智能“財神”為首,將地球當做賭博取樂的場地,在他們的誘導之下,人類先是斥巨資建造了蓬萊洲,又在能源危機后迅速拋棄了它,讓這片積累了無數血淚的土地成為養蠱場,讓其中人類的你死我活成為宇宙大佬們的一場進化游戲。在這個漫長而揪心的故事中,故事發生地——地球上的蓬萊洲新唐城——歷經石油泡沫、經濟崩潰、戰爭、革命、瘟疫和“革命后的第二天”,種種苦難背后均有造化弄人,也拋出了一個極端情境:反抗具有絕對力量優勢的文明,有何勝算可言?當人類被作為棋子撥弄時,如何能逃離命運的強盜店?或者,更尖銳的問題是,人們真的要逃離它嗎?

    世界即寓言,語言即壇城,這個故事中的道理同樣也作用于講故事本身,如何構建宇宙的拓撲學,正是諸多現實感覺、現實態度的投射。在《光與影與空》構筑的諸多設定中,現實世界決定了這個想象世界的地形。蓬萊洲的各路人馬幾乎是直覺性地選擇了反抗,哪怕是作為高級生命的地球代理人的幾位,也更多是借助外星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自由意志成為人類標識自身的符號。也正是在這里,本書給出了明顯不同于當下科幻的答案。在當代科幻中,宇宙被心理性地視為競爭空間,它的唯一運行規則便是絕對理性,或者說力量法則,弱小必須服從強大,人性必須服從于理性。然而,當人們欽佩于“黑暗森林法則”的想象力,或是爭論“要人性還是要生存”時,似乎都忘記了選項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只有兩個。能否意識到強權之外還有規則,似乎已經成為劃分宇宙想象的一道分水嶺:此端是一個必須接受強權的黯淡未來,彼岸是一些陌生、危險和生機并存的可能性,它通向無數扇另外的門。《與光與影與空》顯然更靠近后者,即使面對整個宇宙聯軍的威壓,新唐城的“芻狗”們仍要按照自己的意志盡力一搏。實際上,它的主要筆力都放在人類抗爭命運的復雜意志上面,而非建造新式宇宙飛船。新唐城里濃縮了人類世界的眾生相,其中有理想主義者,有野心家和投機分子,有遺世獨立的人類導師,也有懵懂而盲目的大多數。他們的動機、愿望、行事復雜地糾纏在一起,最終產生的效果,就是地球作為宇宙間的一粒灰塵,卻能在無限空間中攪動起軒然大波。從這個意義上說,《與光與影與空》的科學理論基礎更接近復雜系統,而非簡單的物理決定論。作者不斷好奇的是,某個個體/局部如何探索和改變了整個系統,在某個臨界點上,復雜系統會被一個簡單因素改變。在這個意義上說,《與光與影與空》并不提供故事淺表的爽感,卻能讓習慣傳統文學閱讀的讀者感到索解的滿足。宇宙生命的設局、人類社會的革命和政治斗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本書結構復雜,讀者需要耐心地在情節中抽絲剝繭、尋謎解密,在宇宙中找出自己的那份答案。或許在整個故事的最后,宇宙的終極答案并不是英雄拯救了地球,也不是找到了宇宙的真理,而是“認識你自己”。

    2、“曼荼羅”里的希望

    回到文章開始的疑問,科幻學者羅伯特·斯科爾斯(Robert Scholes)曾說,科幻這一類型的根本并不在于想象科技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而是想象人類如何在環境中不斷求知,盡力適應新的環境。科幻文學逐漸肩負起這一重任:在科技越來越顯現為主宰力量的時代,人類如何同包裹它的科技相處,是借助科技延伸自己,亦或是從侵占性的科技手中搶奪自己的定義,或者構想一種完全異質的科技-人?一個有趣的歷史事實是,科學文學的起點也是人類開始反思理性自我的時刻。黑格爾在19世紀初的一次演講中,提出了后世反復被引用的那句話:“當我們在眼睛里觀察人類的時候,我們看見了夜晚,那個使我們害怕的夜晚:世界的夜幕在我們面前升起。”人類開始意識到,人誕生于世界的黑暗虛無之中,并堅持地保持自己的存在。這幾乎曾經是人類認定的自己的全部。幾乎是在同一時間,瑪麗·雪萊寫出恐怖故事《弗蘭肯斯坦》,它被追認為第一篇科幻小說。科學家用電制造出了新的生命“怪人”,他甫一誕生就超出了造物主的掌控。與其說科幻文學將科技放置在描寫中心,不如說,對人類命運的關注才讓人們想象未來科技,于是我們才設想電力技術下的科學怪人,控制論技術下的賽博格,網絡技術下的神經漫游者,以及基因技術下的秧雞人(《羚羊與秧雞》)。在科幻事實的堆疊中,人性被無數次改寫涂抹,時至今日,它似乎成為一個可以被扔下的包袱,通過生物技術、數字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人們終于能制造出超越普通人限制的“超人”,比起在人文學界不斷唱衰的后人類(posthuman),人們更愿意積極擁抱這種無所不能的超人(transhuman)。這種對人類增強的期盼似乎建立在一種假設之上,未來不是一片普通人能夠生存的樂土,只有在各種參數上全面增強的人類,才有能力迎面未來。這條人類進化的單行道同宇宙強權相搭配,獨獨無法提供答案的是,普通人是否會直接被淘汰。科幻故事更關注的是人如何做出選擇,而非最合理的選擇,在超人的未來世界里,科幻故事和普通人都沒有存在的空間。

    《與光與影與空》里設計了許多奇異的“非人”和“超人”:有星球那樣大的單細胞暗物質生物;能夠瞬間殺人于無形、沒有實體的純意識生物;在云端永生,擁有666個放生機器人的超級人工智能;能操縱時空的外星生命……它們充分釋放了科幻的想象力,但這并個故事并不屬于這些“非人”和“超人”,三個主角是掙扎求存者的奇異代表,他們組成了并不純潔的“地球聯軍”:光(井下光)來自蓬萊洲的貧民窟,被破產的父母賣給殺手組織,曾被宇宙高級生命控制著由生到死的一切,連死亡都不由自已;影(卓深影)本是純意識生物、地球的操縱者蜃姬的分身,卻在地球上發展出了屬于自己的獨立“人”格,選擇背叛主人,與地球人站在一起;空(波夜空)雖是普通人類,但他身上反而謎題最多,按照故事走向,他注定要承載最多痛苦。三人顯然并不“超人”,然而,他們確構成了人類進化的另一種方向:在向超人進化的單行道外,還有同其他生命的協助共生。作者有意識設置三人形成相互依賴的關系:影曾吸收了光無法承載的悲慘過往;空對影有好感,而光則下意識地喜歡著空。這種情感關系并不僅僅是戀愛,他們更像是在生命狀態上形成了奇特的相互支撐,相互補充。正如本書題目《與光與影與空》,重要的并不是分開的光、影、空,而是“與”,是在相互支撐中形成的無法分割。三人的組合有很大的理想性,它寄寓著自由、赤誠、無私等人類的美好品質,即使在蓬萊洲的廢土之下,這些品質依舊被人們所期待。

    相互共存的邏輯延伸成為整個宇宙的規則,這也是本書在科幻設定上非常精彩的地方。在書中,宇宙高級生命(帝釋會成員們)奉行強權即真理的邏輯,將地球作為真人游戲場,而本應主持公正秩序的力量(勢力均衡理事會)也只說犧牲地球是政治決定的成果,在這場權力的游戲中似乎沒有弱者的地位。地球只能訴諸“曼荼羅(壇城)政治學”:將整個新唐城構建為宇宙的元文本,每一寸時空都在整個宇宙中有對應物。折斷新唐城中一只蝴蝶的翅膀,一個宇宙種族可能就會莫名消亡;拆毀新唐城中的一座建筑,高級生命們依賴的時空躍遷點便會毀于一旦。“宇宙是一串連鎖反應”,曼荼羅的關聯性將極端不平等的生命聯系在一起,在根本上講,它是弱小者逼迫強力者必須與之共謀的手段。“曼荼羅政治學”是多數的政治學,是弱小者的聯盟,它將一個樸素的真理激發為宇宙的至高法則:生命之間本就是休戚與共,相互關聯的,即使是超人,也必須同身體內的萬億種細菌共存。

    3.觀察者的技術

    非常特殊的是,《與光與影與空》不僅僅是科幻,更將自己的想象力延伸到其他的宇宙哲學中。整個故事起源于空藏大師將自己的能量一分為三,設下壇城保護蓬萊洲,“曼荼羅政治學”的靈感源自佛教,將各種生命視為交織在一起的連鎖反應,也深受佛教因果觀影響。對于習慣了科學架構的科幻文學讀者而言,這是一種非常新奇的資源。在本書中,佛教本身并不是科學的替代或者補充,而是一種新的觀察技術。在科學社會學家布魯諾·拉圖爾對科學文化的觀察中,西方現代科學仰賴分割的原則:將自然與人類社會相分割,將自然科學與政治文化相分割,從而建立起獨立運行的科學王國。在這種文化中,觀察者同觀察對象是清晰二分的,穿白袍的研究者絕不會同作為實驗對象的小白鼠發生任何雙向的交流,也不會在命運上產生任何糾纏。觀察者必須遵守這種技術,否則便有不專業之嫌。這是一種完全隔離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技術,它將每個個體隔離為孤立、抽離、自主而封閉的對象,看不到彼此之間存在的聯系。當宇宙高級生命觀察地球時,他們只能看到一些低等生命在無意義地奔忙,因此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將其作為玩樂對象。而空藏大師與他的三個徒弟代表著新的觀察方式,“曼荼羅政治學”實際上是一種觀察者與對象不可分的技術,也是超越自身的局限視角,看到蓬萊洲中的眾生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技術。從這個意義上說,強大如摩西沙羅、蜃姬,渺小如蓬萊洲上的人類,都需要超越個體的視角局限,學習宇宙的必修課。《與光與影與空》不僅僅是科技未來中的人性寓言,還能夠在認識論層面上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觀察技術進行反思,不得不說,這并非是科幻脈絡自身能提供的,而是要歸功于科學與佛教思想,尤其是中觀論的雜交優勢。

    另外一重觀察者的技術,是這個虛構故事同現實的關系。非常明顯的是,作者設置的未來世界同今日危機四伏的世界有緊密的關聯:蓬萊洲的經濟崩潰源于替代性氫能源被發現,高碳能源被徹底淘汰,世界經濟大洗牌;經濟崩潰瞬間將蓬萊洲的移民打成“裸命”,人口買賣和垃圾處理成為支柱產業,從而有了井下光的悲慘人生,另一位主角波夜空的工作是修理報廢了的汽車零件……這雖然是一個虛構世界,然而讀者在閱讀中往往會錯愕:在現實中真實發生的問題,比如世界性的貧富分化、能源與生態危機、難民問題,是否會將我們的未來也變為蓬萊洲?科幻文學追求陌生性美學,它與現實往往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也因此形成了觀察未來的視角:將科技視為對未來有決定性作用的改變力量,科幻文學往往用大量筆墨描摹未來世界中的科技。然而,決定未來樣貌的往往不是科技。比如在不久前,世界首富、亞馬遜總裁杰夫·貝索斯搭乘航天火箭上天環游,這是他的商業航空計劃的第一步,也正式拉開私人巨頭競逐太空的序幕。從科技本身來講,貝索斯所使用的載人航天技術在上世紀已經成熟,送他上天的動力顯然不是技術,而是私有化擴散至原本國有的航空領域。現實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才是構建未來寓言的參數,而這卻往往是科幻文學忽略的層面。從這個層面來說,與現實如此貼近的蓬萊洲是一種提醒:科幻可以成為觀察現實的技術,只有認真對待現實問題,人們才能談及未來。

    當近年來的科幻寫作多聚集于日常性,越發描寫人們沉浸在科技中的纖巧感受時,很高興能夠看到《與光與影與空》這樣的小說,它能在奇情異想的幻想之中保持對現實的高度敏感,也能以不設限的想象力試探未來的可能性。作者將主人公波夜空設置為一個永遠好奇、永遠浪漫的赤子,這并非偶然,他或許是更能肩負重任的人類之子,能夠持續向眾生、向宇宙發送著希望的訊號。

    嫖妓丰满肥熟妇在线精品|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爱| 无码人妻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芒果|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精品国产sm捆绑最大网免费站| 亚洲精品无码中文久久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电影网在线好看|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下|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99re在线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久久久久久极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国产乱人伦app精品久久|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国产精品好好热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全国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无码精品电影网|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 国产主播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网红无码精品视频|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