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頤武:游戲是怎樣影響網絡文學創作的 ——評《編碼新世界: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的價值
《編碼新世界: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是青年學者王玉玊長期思考、探索成果的集中整理,是對互聯網環境下的網絡文學生長出來的新的文學經驗的分析與處理。該書通過對大量網絡文學文本的細致分析,闡述電子游戲和玩家經驗對網絡文學的題材、結構、創作方式與接受方式的深刻影響,探討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的基本特征,并從網絡文學的書寫與閱讀作為一種生存方式的角度,思考網絡時代文學的境遇和其中蘊含的價值張力,極具前沿性與理論性,為“數碼原住民”一代的意義呈現和價值表達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視角。
王玉玊的這部書體現出較強的理論能力,她對于網絡文學的整體發展有相當精準的感受和深入的把握,那些對網絡文學有深刻影響的文化現象和跨媒介、跨文化文本,如電子游戲、動畫漫畫等,在這部書中都有相當精當的排布,這給了她進行理論創新和文本細讀的空間。她對很多基本概念的構想兼具新意和深度,整體分析也很有創見,在整個網絡文學研究領域中有其獨特的貢獻。
在近20年中國文學的發展中,網絡文學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它現在已經和紙質文學“雙峰并峙”。在傳統文學失卻轟動效應之后,網絡文學逐漸伴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和互聯網發展一道成長起來,儼然成為中國文學中最大的新增量和新空間。即使從世界文學的角度看,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的漢語寫作網絡文學也是獨樹一幟的。它的成熟程度、獨特的運作機制、巨大的社會輻射能力都是其他語言的網絡文學難以比擬的。在今天,隨著網絡文學的主要消費群體成長為社會的中堅力量,整體的產業環境日趨成熟,在其內部沉淀著的相當豐厚的優秀作品、文化資源,通過更加迅捷的移動終端,借由影視劇改編等一套商業模式,延伸至中國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理解和進入現代中國社會文化生活不可忽視的現實存在之一。
王玉玊是閱讀網絡文學成長起來的一代,她有學者的眼光,也有作為網絡文學資深讀者的切身經驗。“80后”“90后”在中國物質豐裕時期成長起來,幾乎沒有經歷過匱乏,全球化和互聯網給他們帶來開闊的視野,市場經濟帶給他們非常多元的選擇和多種可能的未來。多種偶然和技術性突變的疊合使得他們具有相當獨特的生存經驗。他們是“數碼原住民”的一代,這樣的獨特經驗天然地烙印進以他們為主要創作者、接受者的網絡文學空間當中,也在他們的閱讀、體驗中完成。這些在王玉玊的研究中都有非常詳盡的分析。她抓住了經由網絡文學中的電子游戲要素顯影出來的當代文藝創作的數碼文明底色,發現了這代人對時間與空間、真實與虛擬、行動與價值都形成了獨特的感知方式。這些人的經驗勾勒出了當代中國社會的后現代境遇,她對于網絡文學游戲化向度的思考正是抓住了網絡文學與網絡文化發展的重要議題。從游戲的敘事路徑和表意方式與網絡文學的相關性這一角度對網絡文學進行探究,是這部書的重要特色。在她看來,網絡文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其中的經驗和意識已經發生了變化,這樣的變化會給什么是文學、人們如何理解世界這類問題帶來不同的回答。
《編碼新世界:游戲化向度的網絡文學》在多方面的探索有重要意義。一方面,網絡文學有著龐大的讀者群體,對于年輕一代仍有很強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作為當代文學和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網絡文學還在多媒體融合的過程中繼續生長。王玉玊尤其敏銳地捕捉到了它在20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呈現出的變化。這些變化蘊含的文化能量甚至超出了文學本身,朝向更廣闊的方向演進,這些思考是新的社會意識成型中可供利用的思想資源,也是以互聯網媒介革新為中心探究未來社會生活變革的一種方式。技術關聯著未來,也為當下生活提供經驗基礎,在這一意義上,王玉玊關注到的議題有其先鋒性,也有當下價值。她對于網絡文學的探究既是一種“在場”的參與性觀察,也是一種具有某種“超越”性的對于網絡文學的理論性探索,兩者結合所形成的分析是具有說服力的。
從王玉玊的努力和思考,能看出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對作為中國現代以來的文化焦點的自身主體性問題的自覺,以及對于新的文學現象的敏銳的觀察。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