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開幕式暨高峰論壇在京舉辦
3月24日,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開幕式暨高峰論壇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李洱、徐則臣、唐家三少、何常在等作家,網絡文學企業代表、專家學者、部分行業代表和新聞媒體代表近400人參加了活動。
開幕式上,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了《2021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報告主要包括我國網絡文學產業過去十年主要發展成就、2021年度基本情況以及未來趨勢與展望等三個部分。據報告,過去十年,我國網絡文學市場營收規模從24.5億元增長到267.2億元;作品規模從800余萬部增長到3200余萬部;注冊作者從419萬人增長到2278萬人,增長超過4倍;用戶從2.3億人增長到4.9億人;IP營收規模從不足1億元增長至40億多元,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100%;海外市場營收從2018年的4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29.05億元。關于趨勢與發展,中國網絡文學將呈現六大發展態勢:提升內容精品化生產能力,仍將是產業發展立于不敗之地的牢固基石;強化作者向心力、凝聚力和創造力,勢必成為企業構建核心競爭力的不二選擇;完善IP全鏈條發展,將成為企業優化業務模式的重要手段;出海模式創新和海外傳播體系建設,必將持續深化、不斷豐富;面向網絡文學領域的專業評論和評價體系,將得以較快發展和健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行業治理,將推動形成更加清朗健康的網絡生態。
開幕式上發布了14部第六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優秀網絡文學作品,其中,10部入選作品分別是驍騎校《長樂里:盛世如我愿》、麥蘇《生命之巔》、陸月櫻《櫻花依舊開》、含胭《寂寞的鯨魚》、陳釀《廊橋夢密碼》、花清袂《京脊人家》、齊橙《何日請長纓》、殷尋《他以時間為名》、卓牧閑《老兵新警》、童童《大茶商》,4部提名作品分別是邵子岐《國風少女》、李時新《重生:湘江戰役失散紅軍記憶》、魚人二代《故巷暖陽》、阿瑣《三餐肆季(原名:七公斤的愛情)》。
此外,源子夫、高喜順、繆娟、葉非夜、攜愛再漂流、百世經綸6位優秀網絡文學作家代表,通過誦讀經典作品節選的方式,向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6位文學前輩致以敬意。為了進一步促進北京題材與現實題材文學創作,推動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助力首都文化建設,北京出版集團與網易傳媒共同發起了“同行計劃”,在開幕式現場啟動了“同行計劃”項目的首次活動——“奔跑在數字時代”網絡征文大賽。
開幕式后,以“講好時代故事 共譜奮進新篇”為主題的高峰論壇舉辦。作家、《人民文學》副主編徐則臣圍繞《文學、網絡文學和網絡時代的文學》,作家、河北省網絡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常在以《網絡作家如何用現實題材更好地書寫新時代》為題,愛奇藝首席內容官兼專業內容業務群總裁王曉暉圍繞“網絡文學的價值與轉化”,分別結合自身研究領域,做了主題發言,為新征程上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思路。隨后,圍繞文學創作的初心和傳承,作家李洱和唐家三少進行了現場對話。
本屆大會以“網抒新時代,文鑄新輝煌”為主題,由國家新聞出版署、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中共北京市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廣播電視臺和北京出版集團協辦,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宣傳文化部承辦。
大會全面展現中國網絡文學經歷二十余年的蓬勃發展,特別是新時代十年以來,逐漸步入有序發展軌道,持續主流化、精品化發展的成果,并發出在新征程上網絡文學要進一步擔當用情用力書寫中國故事、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使命與新任務,展現出更大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擔當的倡議。本次大會將從3月24日持續到3月26日,期間,還會有網絡文學創作和網絡文學轉化傳播兩場分論壇、網絡文學新時代十年主題成果展、網絡文學企業特色展、IP嘉年華、網絡文學線上活動等多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