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就新時代文藝高峰 ——文藝界委員熱議打造精品力作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值也要看作品,高質量是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如何提升質量打造精品力作,推動文藝高質量發展,不斷從高原邁向高峰?文藝界委員在兩會中聚焦于此,通過深入調研建真言、獻良策,同時這也是他們在創作實踐中孜孜以求的目標。
汲取生活的源頭活水
近年來,《山海情》《人世間》《人民的名義》《狂飆》等一系列優秀影視劇作品相繼涌現,受到觀眾的喜愛。在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張凱麗看來,這些作品之所以受到歡迎,不僅因為制作精良、表演精湛,更重要的是它們與國家、與時代、與人民同頻共振,記錄、折射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程的點點滴滴,讓奮斗中的人們從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溫暖的力量,更看到了前行的方向。而在這些作品的背后,有著“眾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藝工作者默默付出的身影。”
“只有精準了解老百姓口味,才能烹制出具有時代特色的色香味俱全、引領社會風尚的文化大餐,從而更好地滋養百姓心靈,服務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張凱麗表示,對于文藝工作者來說,只有真正了解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格局、站位,才能創作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新時代文藝作品。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張凱麗建議,多開展采風活動,用設立基層采風工作聯絡站等方式,讓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在基層捕捉創作靈感,講述百姓身邊的故事,展現新時代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家國情懷。
傾心書寫“時代之變”
去年,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副院長劉笑偉的詩集《歲月青銅》獲得了第八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在他看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表達了很多反映時代發展的軍旅元素”。“文學的意義在于‘發現’,‘時代之變’是作家們最應該關注和描繪的。”劉笑偉如此“分享”自己的創作體會。中國大地上躍動著創造歷史的火熱篇章,文藝工作者要真情傾聽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生動謳歌改革創新的火熱實踐。
“書寫新時代巨變,題材無疑是宏大的,但越是宏大的主題越需要藝術性,否則就會變成生硬的口號和沒有生命力的東西。”劉笑偉感到,越是歷史大事,越需要個體生命的獨特體驗,杜甫就是通過“感時花濺淚”這樣的句子來表達他的時代感受的,誰善于發現并藝術地記錄表達出“時代之變”,誰的作品就是創新性的,就能夠在文學史上留下印記。
“在新時代的歷史洪流中,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進而以獨特的生命感受折射出整個時代。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的風格氣象,也只有這樣,才能把時代的主旋律化為深入人心、流傳后世的藝術旋律,形成獨具特色、氣象萬千的‘高峰’。這就是我們新時代作家的責任和使命。”劉笑偉說。
同心合力促精品創作
2021年,大型情景史詩《偉大征程》以精湛的藝術表達濃墨重彩展現中國共產黨百年來走過的光輝歷程,在社會各界引發巨大共鳴。作為《偉大征程》的副總導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沈晨深有感觸。
“無論是《偉大征程》,還是追溯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以及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等,這些精品力作都有一個共同點,作品的主創核心團隊皆是由全國最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們組成,在他們共同的思維碰撞中,集體創作完成。”沈晨表示,集體創作,對于創作者而言,可以改變自己已有的慣性思維,在受到否定后,重新激勵出全新的想法;其次,對于藝術手法而言,多維度的視角、多元化的手段,可以相融派生出獨特的藝術語言體系;再次,從作品本體而言,可以實現海納百川、博采眾長。因此,他建議要重視集體創作的力量,探索集合國家院團、藝術高校和社會各界中德藝雙馨、有思想高度、有藝術高度的藝術名家共同創作的路徑,如組建核心創作聯盟等,優勢互補、同心合力,促進高質量文藝作品的創作生產,不斷從高原邁向高峰。
構建中國文藝話語和敘事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這為鑄就新時代的文藝高峰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郝戎表示,提升作品質量,打造文藝高峰作品是在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文藝建設面臨的迫切問題。而影響高峰作品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未形成系統的、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能夠指導文藝創作的理論體系、話語體系。
“現當代藝術門類如戲劇、電影等多為西方舶來品,相關基礎理論和學科架構基本沿襲西方理論。用西方的土栽中國的樹,本身就水土不服。”郝戎非常關注構建中國文藝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問題,他認為,高校、文藝院團乃至藝術家要自覺擔負時代使命,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實踐中努力構建獨具特色的中國文藝話語和敘事體系,同時建立健全藝術創作管理的體制機制,加強藝術人才隊伍建設,為高峰作品創作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