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深廣與精進中的馬金蓮 ——略談馬金蓮的小說創(chuàng)作
幾十年如一日,馬金蓮在小說創(chuàng)作這條道路上就這么持續(xù)不斷地攀爬著、奮進著、輸出著,發(fā)表、出版了大量作品,而且質量都很高,頻頻獲獎,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很有一些勞模的風采和精神。我很熟悉馬金蓮的小說創(chuàng)作,我和她是1999年—2003年時寧夏固原民族師范學校的同班同學,她正是在那個時期開始了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的嘗試并發(fā)表作品,還曾積極地鼓勵帶動過我。后來她一路的創(chuàng)作我一直都關注,她出版的20余本書,我?guī)缀醵加校⑶叶甲x了,我將此作為向老同學致敬的方式之一。這次,我結合她的最新作品,從女性意識的鮮明存在與女性視角的嫻熟運用、深入而成功的人物心理開掘與展示、80后作家身份與作品主旨的錯位與獨特顯現、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階梯式精進、筆墨緊跟時代自覺轉型與有效突破等方面分別談談我的感受與理解。
一、女性意識的鮮明存在與女性視角的嫻熟運用
所謂女性意識,是指女性對自身作為人,尤其是女人價值的體驗和醒悟,其表現為拒絕接受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傳統(tǒng)定義,以及對男性權力的質疑和顛覆;同時,又表現為關注女性的生存狀況,審視女性心理情感和表達女性生命體驗。
從新文化運動至今逾百年的時間里,中國女性的地位可以說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諸多領域,女性的價值、力量、權益和地位都得到了空前的彰顯與保障。在城市文明中,這點尤其可喜。
遲滯的地方是鄉(xiāng)土。鄉(xiāng)土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地方,自然也是現代化革新最為艱難的地方。馬金蓮早先是居于鄉(xiāng)土的,生于西部農村家庭。鄉(xiāng)土的馬金蓮目光投向的是西北鄉(xiāng)土的女性,她對鄉(xiāng)土女性有著獨特的關懷,有著在位的表現,有著豐沛的情緒去關注她們的喜怒哀樂與人生酸甜。她的作品絕大多數的主人公都是女性,作家致力于表現她們詩意的童年、慎微的生活、悲苦無奈的命運、饑餓的記憶、附庸的地位、寬容的胸懷等,在作品的世界中,她們大多是弱者。
《方四娘》中那個單純命苦的方四娘,16歲被迫嫁到所謂的富人家去享福,慘遭愛情失敗不說,還備受婆婆變態(tài)的折磨、小姑子的欺負、公公報仇般的毒打,最后被毒打至死,實讓人驚嘆舊傳統(tǒng)家庭秩序里對貧弱女性的摧殘,令人心生憤怒而難平?!讹L痕》中那個患有羊角風的女子,因為有病被夫家說休就休掉了,而娘家人不但不為她撐腰,反而當她是拖累,央求其丈夫領回去,并自此不再過問她的死活,最后她竟被丈夫領出去扔了,當個物件一樣,最終拋尸何處誰也不曉得,也再沒有人關心過,那都是貧窮落后年代里人造的孽。作品中展示出的弱勢女性地位卑微下的人性災難,實在是讓人難以平憤。小說中另一女人啞奶也是一個弱者的代表——一個聾啞的女人,兩個孩子被前夫家趁人不在時騙領走,她卻除過深深的痛苦外沒有任何維權的辦法和能力,從此與孩子再無相見。又懷孕后,新的丈夫不想要孩子,竟“雙膝跪在她肚子上壓、顛,用拳頭打,手擰,就是要弄死這個娃娃”。最后娃娃流掉了,啞奶從此一病不起。這樣一些女人的命運,馬金蓮在作品中給予了深深的同情與哀嘆。短篇小說《父親的雪》中,親生母親最后對“我”的冷酷與決絕,母親滄桑的人生命運,“我”的弱小與寄人籬下,均讓人感嘆女性命運寄予別人之手的悲苦。
馬金蓮的作品對女性的大量書寫、深深同情及常有的嘆息,對女性美的發(fā)現,充分而鮮明地體現了作家女性意識的存在。
女性視角是馬金蓮寫作的基本視角,馬金蓮的小說中,女性都對自己的身份高度認同,自覺地接受了鄉(xiāng)土文明或者舊傳統(tǒng)文化中對女性的規(guī)約,按照習俗限定的范圍生活,這本來是鄉(xiāng)土文學表現中一直被普遍忽略的部分,馬金蓮讓她們在自己的筆下成為絕對的主角,是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的。作為女性作家,女性視角是她最便利的視角,這也是她最容易寫好女性的優(yōu)勢。事實上她確實于此很有實績,以女性視角寫出了一批別人寫不出來的女性,本色地寫出了西海固女性甘于犧牲的品質、寬容的情懷、默耐的人生,寫出了她們柔軟但堅強的擔荷、自覺的付出與真誠的守望。馬金蓮作品里大量女性視角的運用,讓她的作品有了更多闡釋的價值和意義。
二、深入而成功的人物心理開掘與展示
心理開掘就是對人物內心的思想情感活動進行描寫,借此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寫也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對人物心理的描寫,能夠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豐富而復雜的思想感情,進而表現與人物相關的環(huán)境與社會關系。
馬金蓮是善于寫人物心理的,馬金蓮的小說基本上不著意寫故事,情節(jié)一般沒有什么突出的設計,她的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往往在于營造出的濃郁的詩意與塑造出的各色鮮活的人物。人物形象的鮮活,得益于她對人物心理的成功開掘,并用了最恰當的方式和語言進行表達。馬金蓮有著豐富敏銳的感覺,對生活的體察細致入微。博爾赫斯曾有名言:“我只對平凡的事物感到驚異?!瘪R金蓮作品中向低的視角讓我們不斷地發(fā)現平常中的驚異,她能于平常處開掘出驚人的發(fā)現,尤其對人物心理猜度的準確和傳神十分出彩。中篇小說《父親的雪》中,對“我”寄人籬下滋味的揣摩真實而具體,對贍養(yǎng)自己的父親的兄弟巴巴的為難處境的理解深入而合情合俗,對改嫁母親心理的猜度、對“新大”對“我”的心態(tài)的揣摩,均準確而深刻。文中“雪”的意象的營造很好地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情感與情緒,對于饑餓的描寫尤其精彩:“肚子已經飽起來,饑餓的感覺還在。這是餓久了的緣故,長時間以來的半饑半飽,讓我總是處于饑餓狀態(tài)?,F在放開肚子吃了一頓,還是沒法消除這種饑餓的感覺。”《拐角》是一個與《父親的雪》主題相似的作品,對那個父親殘廢母親再嫁后按月去母親新家取撫養(yǎng)費的兒子缸子與他父親、母親的心理描寫都是非常深刻的,寫出了兒子對父親的同情與怨恨的交織,對改嫁后已在別人家的母親的仇視與不得不定期面對的沖突,寫出了母親不得不重新選擇人生的無奈與對前夫這個兒子的心疼卻不便表現。馬金蓮對人情的理解,對生活的理解,對命運的理解,均超過年齡的經驗,超過生活的經驗,超過知識的范疇。
讀她的小說會發(fā)現,馬金蓮基本上能走進她小說中任何一個人物的內心去,替他們表演、說話、展示,也即深入地成功地開掘了人物心理。比如《碎媳婦》中,雪花在面對提親的人來家里,母親詢問她的意見時,她先是本來沒有心理準備,腦子里顯得空白,但“母親臉上的欣喜好像感染了她,她也跟著高興起來了,莫名地興奮著,同時,又有點兒傷心,隱隱的不多的一點傷心,撕扯住了心里的某個地方,傷心什么,說不上來。母親見女子半天不吱聲,就笑了,帶著自以為是的聰明,說你要是沒意見,事情就成”。把一個尙年幼的農村少女被迫過早地面對非自主婚姻時那種盲目、懵懂、欣喜、羞澀,又有點兒期待的心理展露無遺。作家沒有用直接的語言展示心理,也沒有場景和動作的描寫,這種表現完全靠體貼到主人公心里去揣摩后描寫,充分體現了作家對女性心理開掘的到位與表達的傳神。再如《柳葉哨》中:“梅梅不去理睬,她望著剛出缸的水,心上泛起一個寒戰(zhàn)。這涼水擔回來,倒進缸里,再舀出來,就給人一種很涼很涼的感覺,似乎比在泉里時還涼。其實她心里清楚,它們是一樣冰冷的。但怪得很,在人心里,就覺得剛從泉里擔回來,帶著濃濃的泥腥味和水草味的水,要比在缸里呆了一陣的水暖和些。”通過一個姑娘的心理把人對土地泥土原始的溫暖的感觸巧妙地挖掘出來,這種感覺很細微,很難抓住。這種深入的心理開掘和表現在馬金蓮的小說中有很多,許多地方會一下子讓人物的形象鮮活起來。這種對筆下人物心理開掘的深度和恰當的表現,很好地起到了表現人物的作用,使她筆下的許多女性顯得具體、實在、典型和可感。
可能是女性作家的緣故,馬金蓮細膩的情懷和幽微的感覺成就了她體驗人物內心的深度和確切,那些細微的地方,被她一一表達、揭示,表現出傳神的效果,這成為她創(chuàng)作的一個非常大的亮點。
三、80后作家身份與作品主旨的錯位與獨特價值
以年齡范圍為依據研究作家作品,在社會學意義上是有充分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的,這種方法現在也普遍地被評論家們采用。從80后這一年齡范圍內看,馬金蓮確實不具有任何潮流特點,唯其如此,我們發(fā)現,馬金蓮的個體價值才顯得更加突出和珍貴,其實質就是更加個案、獨特。不同于其他80后作家,馬金蓮不是從出版市場走向文壇,而是從傳統(tǒng)的期刊走出來的,她出生于寧夏西海固,西海固的鄉(xiāng)土生活至今還保持著一些歷史傳統(tǒng)的模樣,雖在現代化的大潮中也發(fā)生了諸多變化,20世紀90年代后鄉(xiāng)村的凋敝西海固也沒有幸免,但西海固農民的生活方式的變化不是太大,除過外出務工的,種地的農民還是像祖輩一樣的活法,甚至一樣的想法。在全國范圍內來看,西海固也是鄉(xiāng)土文明形態(tài)保存比較完整的地方之一。馬金蓮繼續(xù)深植于這片土地的寫作,非絕大多數80后作家之選擇。
西海固是一個有名的地方,人們普遍知道它有些被過度渲染與消費化的干旱與貧窮,近年來,在這片瘠薄的土地上,生長出的文學景觀卻帶給它另一種名氣,“西海固文學”早已從地方文化人口中走向媒體,并走向了嚴肅的學術研究。西海固是一座文學的富礦,走出了像郭文斌、石舒清、陳繼明、季棟梁、火會亮、了一容、馬金蓮等一大批著名而有實力的作家即為明證。西海固土地上傳承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加之歷來受到秦文化的影響,民間保留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形式,具有一定的文化積淀。
馬金蓮的筆觸幾乎一直在寫西海固,寫農村女性,所以她的小說具有個性的特質。因為同年齡的作家,絕大多數已經不具有真正解構鄉(xiāng)土的能力了,寫到鄉(xiāng)土的大多是懷戀意義上親切的憂傷與酸楚,具有鄉(xiāng)土女性生活與心理寫作能力的人就更少。而透過馬金蓮的小說,我們可以看到農業(yè)社解散后的時代背景下至今相對完整的農業(yè)文明狀況,鄉(xiāng)村女性特有的柔韌、勤勞、質樸然而苦難酸澀的生活。這是同年齡的作家大都不具有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也是一種獨特的無有其二的寫作資源。馬金蓮的筆觸沒有離開過西海固的鄉(xiāng)土,《父親的雪》寫鄉(xiāng)村人們曾經的苦難記憶與內心滄桑,《碎媳婦》寫鄉(xiāng)村女子認命、默耐、順從而蒼白的人生,《春風》寫一個傻女孩子與她周圍人的不堪承受的苦難生活,《糜子》寫小女孩無聲的成長和爛漫的童年,《搬遷點的女人》寫了一個貧窮的向往美好生活而無法擺脫既定命運的女人的現狀,《巨鳥》寫了一個農村孩子對周圍人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流露出淡淡的惆悵和哀嘆,《細瓷》表現了貧窮狀態(tài)下人對精美細致的追求和珍重,《旱年的收藏》則寫了孩子對饑餓的體驗和認識,《1987年的漿水和酸菜》寫了鄉(xiāng)村婦女那貧窮而連綿不絕的日子與親情,《堅硬的月光》寫了“奶奶”那勤勞本分卻又無奈委屈的命運,《三個月亮》寫農村出門打工夫婦離婚后遺留在老家的孩子們……這所有的一切,非其他80后作家能寫出。這是由寫作資源決定了的。
馬金蓮寫了屬于自己時代的西海固鄉(xiāng)土和一大批鄉(xiāng)土女性,而且寫得細致、傳神、到位,也突出地體現在她的語言上。她在熟練運用現代規(guī)范漢語的基礎上,大量采用了西海固方言俗語入文,讓小說的風格很“土”,很細致,很原味,也很獨特。她運用的語言就是提煉了的西海固農村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浪親戚”“她新大”“賊打鬼”“烏蘇”“世下的”“日能的”“日眼的”“日鬼著鋤地”“窮得屁腥氣”“曬暖暖”“豁出去了”等內涵豐富、表達效果獨特的語言大量存在于她的小說中,讓她筆下的人物親切而立體,可感而生動。馬金蓮的小說語言可以說是很詩意精練的,樸素,寫實,緊貼生活。作家對于漢字詞的領悟能力很高,對于方言詞匯的品咂更是入味、傳神。她的作品基本上都不是靠故事取勝的,而是靠她的語言,寧靜中有力量,樸素中有真摯,細密中充滿詩意,馬金蓮的小說語言已經是標識度很高的了。
馬金蓮在寫作資源上的特點與她小說語言風格的形成,讓她的作品在眾聲喧嘩的80后文學現場具有足夠明顯的自我,顯得異常突出。
四、 階梯式精進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
在中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取得豐碩成果后,馬金蓮開始了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馬蘭花開》《數星星的孩子》《小穆薩的飛翔》《孤獨樹》,一步一個臺階,她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日益精進。
《馬蘭花開》2014年3月出版,全書近40萬字,無甚繁復龐雜的情節(jié),主要寫了一個叫馬蘭的鄉(xiāng)村回族女子,以馬蘭艱辛庸常生活下的精神成長與領悟為主線,從被逼失學到為人妻、為人媳、為人母的瑣碎過程與心路歷程,通過命運的變化與相應的精神砥礪,展現了她的精神成長,并以細膩之語言,典型、準確地展現了西部鄉(xiāng)土女性默耐、堅韌、勤奮、順從、寬厚的精神品質,展現了她們日常生活的現實景貌。在小說中,既有鄉(xiāng)土文化對生活的浸潤和對人物精神成長的指引,也有社會變遷對人物命運的強力干預與書寫;既有寧靜安閑詩意的溫暖幸福,也有貧困辛酸沉重的人性苦痛;既展現了主人公馬蘭的人性美善,也刻寫了李子梁等人的人性迷失沉淪和罪責?!恶R蘭花開》與她的短篇小說一致,體現出作者端莊的書寫態(tài)度、細致的情感體驗、詩意的生活領悟、獨特的生命精神內涵。
《數星星的孩子》2017年3月出版,《小穆薩的飛翔》2018年10月出版,這兩個小長篇是姊妹篇,都是長篇兒童小說,不是很長,是兩個詩意、唯美、貧苦卻浪漫歡愉的故事?!稊敌切堑暮⒆印芬孕∨ⅰ把嘧印钡囊暯?,表現了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西北鄉(xiāng)村一大家子人從春末到秋天的農業(yè)生活和與莊子里人的相互交往,表現了孩子童年的天真爛漫,大人生活的心酸艱難,親人之間那密實厚重的親情,莊子里人的包容互助與真誠善良?!缎∧滤_的飛翔》寫的是兄弟倆做飛機模型、將夢想變成現實的故事,雪的意境的描寫給故事加持上了純潔無瑕的美好啟迪。馬金蓮擅長的兒童視角讓她開掘出了女孩燕子、男孩小穆薩與小爾薩豐富純美的內心天地,照亮了那些艱辛的歲月,回放了那些美好的記憶,也彌漫出滋潤成長的詩意,彰顯出純潔善良向上等有價值的人生意義。
《孤獨樹》2021年8月出版,明顯要比《馬蘭花開》《數星星的孩子》《小穆薩的飛翔》更有力量,也更成熟、沉重了一些,展現出了留守兒童、婚變、校園暴力、城鄉(xiāng)文明沖撞等尖銳的現實問題,并予以文學觀照關懷,體現了作家逐漸開闊起來的視野、日益堅韌起來的內心與更有力度的情感。與馬金蓮整個小說創(chuàng)作一脈相承,《孤獨樹》的亮點主要體現在現實主義的積極意義與可靠的生活基礎對作品的滋養(yǎng)上,《孤獨樹》的故事就是西海固土地上現實的一截生活、一段人生的上演。在西海固大山深處,有一個叫窩窩梁的偏僻村莊,一對祖輩扎根農村與土地的木匠老漢和木匠奶奶,其兒子虎子求學未成后出門打工,混進時代大潮中逐漸遠離村莊,后來與另一打工女青年梅梅結為夫妻,生下孫子哲布后繼續(xù)飄蕩在外,哲布成為留守兒童,與爺爺木匠老漢和木匠奶奶相依為命、艱難生活。其后虎子與梅梅又婚姻破裂,哲布徹底成為一個無人顧及、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問題兒童,最后他為追尋母愛而終于“問題”了一次——離家出走。小說至此在哲布的心理描寫與環(huán)境描寫中結束了,意味著問題兒童的“問題”才剛剛開始,喻示了后面更繁復駁雜沉重的可能故事。《孤獨樹》是一部典型的現實主義佳作,作品中涉及的打工潮、留守兒童、校園暴力、鄉(xiāng)村衰敗、鄉(xiāng)土文明的現代轉型等問題就正是當前西海固的現實問題,也是社會正積極解決的主要問題,讀者尤其是西海固的讀者能從中讀到自己,看到見證、提煉與升華,獲得撫慰、力量與信心。馬金蓮是難得的本土作家之一,她寫在生活的本質處,《孤獨樹》中,馬金蓮在寫到窩窩梁的自然美景時,幾次點到,那是外來者眼中欣賞的美景,窩窩梁的老百姓們,心里裝的是生活的沉重和憂慮,估計沒有欣賞一絲半縷。從《孤獨樹》中,我們能讀到馬金蓮在把握現實方面的努力,她對故土是真熱愛,是真情傾注?,F實主義作品里,情感的力度會決定作品的成色。馬金蓮在《一棵樹所堅守的孤獨》的創(chuàng)作談中寫道:“《孤獨樹》算是抒發(fā)和承載了我內心的一些東西,但遠不是全部,每次面對村莊,面對故土,面對搬遷和生存這樣沉重的字眼,心都無比沉重。所以《孤獨樹》只是一部分,后面還得寫,還是圍繞著村莊、家鄉(xiāng)、底層生存、普通百姓、家長里短、生老病死、守望和失去、堅強和渴望……生活如此波濤滾滾綿延跌宕沒有盡頭,寫作的筆觸便一直蘸著新鮮的活水,揭過一頁,還有新的一頁?!眲?chuàng)作談是作家的真情告白,馬金蓮道出的是對自我在場的生活的深情和對現實生活這新鮮活水的依賴。文學也同莊稼,扎實的可靠的生活才能長出優(yōu)質的作品。馬金蓮于此是成功的,是典型的,她的作品受到讀者歡迎也主要由于此,大家讀出了共鳴,讀出了自我有感的生活與文學。
五、筆墨緊跟時代的自覺轉型與有效突破
馬金蓮是擅長鄉(xiāng)土小說創(chuàng)作的,她在這方面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她已取得的榮譽也主要來自此方面??上驳氖牵陙恚耆心芰γ撻_舊有的自我,跟上時代的步伐,寫出更新的東西,她的筆觸從鄉(xiāng)土書寫轉向城鄉(xiāng)書寫后,又很快轉向了城市書寫。
小說集《白衣秀士》2021年1月出版,收錄的《旁觀者》與《梅花樁》等作品顯示,她明顯地已由鄉(xiāng)土文學寫作轉向了城鄉(xiāng)文學的寫作,她在努力、敏感而深入地書寫當下隱蔽與沉重的現實?!杜杂^者》中的“我”是一個農民工的妻子,看到同病室病友家屬 “小翠”與她被摔殘廢的農民工丈夫的悲慘遭遇,他們因為善良而被人情世故所欺壓,本能獲得三萬的賠償而只獲得了兩萬,作者以旁觀者的視角和態(tài)度給予同情與悲憫,但不斷嵌入的卻是“自己”與丈夫類似的生活境況,其實怎么能是真正的旁觀者呢,而是非??蓱z與關聯的同類人啊。這里展現的是非常現實的農民工權益問題,是城市化進程中具體而微的人的困苦遭遇與艱難選擇的問題,是人情人性與道德的糾纏與平衡妥協的問題,這些問題沒有不尖銳的??吹贸鰜恚R金蓮內心的力量在增加,緊跟時代書寫現實的意識在增加,而她始終堅持并擅長的底層視角,使她的作品的現實性有了大跨越的增強。《梅花樁》的主旨與意蘊的深度有了更明顯的增加與拓展?!拔摇被橐鍪”徽煞驋仐壓蟛桓覍τH人說出實情,很累很自欺地偽裝著。哥哥內秀柔軟卑怯,卻因為妻子出軌與婚姻破碎的脅迫最終痛下殺手犯了大罪。但我們都互相隱瞞著,互相溫暖著,互相可憐著,共同可悲著。本來相互依靠著,但“我”卻在兒子“丟失”的問題上,瞬間推翻了這些,報警出賣了哥哥,成了哥哥最后的致命傷害者,回家卻看到哥哥接回了“我”的孩子給他做飯吃,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著妹妹,也珍惜著這人間于他而言已所剩無幾的能享受人間親情的機會,哥哥最后勸“我”再找個好人嫁了的囑咐是他對我最后的關懷與溫情,但“我”那一刻卻只能黑暗沉淪、無語悲傷。這個小說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對當下城鄉(xiāng)交融中人的新境遇、新問題的關注,是因為主旨的深刻與多元繁復,寫出了親情的珍貴,寫出了婚姻的深淵,寫出了柔弱與暴強的統(tǒng)一,寫出了親情與親情的統(tǒng)一、沖突和相對性,寫出了人情溫暖與寒冷的一體兩面,寫出了人世間不清晰的許多含混、未知與可能,因之讀來引人無限感嘆和思考。
小說集《午后來訪的女孩》2021年7月出版,《化骨綿掌》2021年12月出版,收錄的作品多已是城市生活的書寫,這短暫時期內的完美轉身展現了馬金蓮的實力與潛力?!鹅F》寫的是同學戀情失去后彼此的無限追懷卻有限的關注、行動,以及夫妻間的日常平庸與不時扭結,結尾是指而不確的朦朧,喻示人生并不穩(wěn)固的狀態(tài)?!锻ㄇ谲嚒穼懙氖巧习嘧鍑@著通勤車的日常工作生活狀態(tài)與心理動態(tài),寫的是普通職員的齟齬現實、流水平凡、心理百態(tài)與感受領悟,以及人與人之間那些并不深刻的熟絡與打不透的現代隔膜?!豆卉嚒放c《通勤車》有異曲同工之妙,寫出了上班族清淺的日常與有心無意的發(fā)現和領悟,指向的是現代人的精神單薄與情感乏力?!妒㈤_》則寫城市難婚女子的精神偏移和我們的生活困境,植入的是快遞這一當代人最日常的所見所為,“她”近乎病態(tài)地強行地給“我”買東西快遞過來,對“我”的煙火味十足的家庭生活充滿了不屑,“我”對“她”的生活也很不屑,但也偶爾羨慕“她”的自由自在,就在“她”的快遞讓“我”將要奔潰之時,卻以“她”即將步入婚姻而結束了這壓迫人的游戲,作品以此書寫人的精神困境和無法完整的宿命,是馬金蓮寫作的新領域?!侗娀I》寫的是鄉(xiāng)親們參與當前常見的遇到困難網上求助的行為,很有時代特征與人情人性思考?!督^境》寫的是當代年輕人的出軌、面對與抉擇,是對最及時的中青年人生活的觀察與展現?!段绾髞碓L的女孩》寫的是00后女孩的奇怪行為與“我”的格格不入,“我們”在同一空間卻在不同的世界里,表現的是當今時代中人的巨大差異與隔膜?!锻印穼懙氖浅霾钪信c人合住時候的所見所聞所感,表現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和隔膜,深刻地展現了這個發(fā)展起來了的時代背后人生的多元多極,間接地表現了人的發(fā)展、解放與新疑難?!蹲灾疱仭穼懙氖浅鞘兄腥顺R姷南M行為中的所見所感,透出人與人信任感的單薄與稀缺,以及對人與人之間距離感的思索。《韓式平眉》寫的是在醫(yī)院看病排隊的故事,《友誼萬歲》則把筆觸伸到了去北京大醫(yī)院看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結尾是很輕很長情的。不得不說,馬金蓮筆下的這種新經驗是及時的,是新鮮的,是深刻的,表達也是有力的。這些小說全都不是馬金蓮以前慣常的鄉(xiāng)土書寫,全是當下城市人即時的人生百態(tài)與思想境遇,是時代里的新生活新情況新問題,是及時鮮活生活下的真實深刻與真相呈現,是普通日常經驗的細致捕捉與深刻探照。馬金蓮在絕大多數人還沒看到、還來不及鉆探的地方寫出了小說?!段绾髞碓L的女孩》《化骨綿掌》這兩本集子,讓我驚喜地看到馬金蓮完成了自我的艱難但很成功的轉型與前進,展現出了作家突破自我的自覺意識與強大能力。就像她在《午后來訪的女孩》的封底語所說的那樣:“想嘗試突破自己,渴望寫出和以前不一樣的作品,這兩年朝著這一方向用功……”從以上作品來看,她的突破與實踐是精彩且成功的。
總體來說, 從馬金蓮的歷史成績與當前的新步伐新氣象可以看出,馬金蓮還有更大的文學未來,所以本文標題我用了“持續(xù)深廣與精進中的馬金蓮”這樣并不學術但我卻以為準確的話語,這其實也是我對馬金蓮在文學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繼續(xù)期待與衷心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