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新文科視野下中文專業的發展路徑
    來源:文藝報 | 吳中勝 鐘詩雅  2023年02月08日09:35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質量革命的重要一環,“新文科”建設根植于知識生產模式轉變、世界范圍內的產業革命、我國新時期面臨的發展難題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發展新趨勢的時代背景中。近期,由贛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主辦的“新文科視野下漢語言文學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高層論壇”舉辦。來自復旦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云南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相聚云端,共同研討新文科視野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路徑和方法。

    參古定法,望今制奇

    新文科之“新”,新從何來?舊文科真的“舊”嗎?與會專家們認為,舊文科“往者雖舊,余味日新”,我們要守好優秀傳統文化,夯實經典學習,在建好舊文科的基礎上實現學科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吉林大學教授張福貴認為,新文科建設視野下,要注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特性,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新文科建設不僅需要“他新”,更需要“自新”,其根本不在于外在形式改變和結構性重組,而在于思想創造和思維更新。因此,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警惕新文科建設中過于知識化和技術化的傾向,積極發揮新文科的人文精神和文學性價值。

    復旦大學教授陳引馳從學科的人為構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科內在張力談起,提及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古典所承載的傳統文化因素有其積極的一面,應當要去發掘它、吸取它。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一種文化能完全割裂自身的歷史,然后得到延續發展。歷史的發展呈現出了求同存異的趨勢,但文化發展是具有多元性的。在此背景下,對于傳統,我們要站在今天的立場上重新建立認同。

    武漢大學教授李建中認為,我們既要“入門須正,立志須高”,跨學科閱讀經典,又要在“參古定法”的基礎上“望今制奇”,實現新文科的創新發展。具體說來,對于學生而言,新文科建設第一要緊事,是跨學科經典閱讀,第二件事是跨文體、跨語際寫作。而對于教師而言,作為新文科建設的引領者,應該擁有卓有建樹的批判性思維,成為引人創新的良師益友。

    中山大學教授彭玉平認為,中文學科的發展要關注其“文學”的底色,中文學者要具有創作、批評和理論三支筆,這是中文學科形態的“崢嶸”。從理論上說,沒有文學創作的體驗,要精微、全面而有深度地觸及文學靈動的底蘊,顯然是困難重重的。以《文心雕龍》為例,劉勰“深得文理”的原因在于他精于創作。文學史與批評史的事實可以證明,實踐出真知,實踐也出理論,創作對理論的影響力是任何人無法否定的。

    變則可久,通則不乏

    “文律運周,日新其業。變則可久,通則不乏。”在學科互涉的時代,邊界跨越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明確特征,學科的過于專門化可能會導致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而通過文史哲之間跨學科地整合性學習與研究,融會貫通,守正創新,將有助于實現新文科的跨越發展。

    云南師范大學教授蔣永文認為,新文科建設需要對高校學科進行重組,推進文理交叉,把新技術融入哲學、文學、語言等文史類課程中去,為學生提供綜合性的、豐富多樣的跨學科學習條件,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而言,要注重培養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將科研培養納入課程體系。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社會需要更多高層次、具有復合知識結構的人才,深化高校的專業改革建設恰逢其時,有利于傳統專業的涅槃重生。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晶提出,要結合時代戰略,把學科建設納入到國家戰略的范疇中,同時加強理論建設,將新文科與科技傳媒結合起來,通過專業的融合尋求新突破。且高校要發揮人才優勢,培養專業團隊,提高學者積極性,爭取學校及省級資源,凸顯地方優勢,合力創造豐碩果實。

    浙江師范大學教授高玉認為,在當下的學科建設格局中,中文專業的二級學科設置應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一方面,要繼承傳統設置的優點和合理因素;另一方面,要根據現實增設新的二級學科,或者進行學科更新,從而使中文學科更具有引領性、前瞻性。要大力推動學科交叉,實現學科內與學科外的合并、交融,產生“新”的學科方向。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湯擁華用“通”字概括新文科的構建特征,談到了新文科視域下的文史哲跨學科研究,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他結合華東師范大學的課程實踐來說明中文系在實際的新文科建設過程中所做的努力,如設置更專業的學術訓練的課程、制定更成體系的養成教育方案、開設更開放的專業實踐類課程等。同時,推動新文科建設仍需文史哲深度融合,也需要師生們更深層次地交流與合作。

    趨時必果,乘機無怯

    在新文科建設的大潮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融入學科發展的總體戰略。在會議中,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近年來漢語言文學專業在推進新文科研究與改革方面所做的各項努力,并對未來的新文科建設提出了切實中肯的意見。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永青從馬克思主義文論研究出發,認為新文科建設要以問題為導向,做好具有現實針對性的基礎理論研究。同時,要將具體的學術問題置入歷史語境中進行分析,切實解決具有現實性的學術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文學部主任張跣從中文學科的“無用之大用”出發,思考其在面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趨勢,認為在新媒體時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建設既要守正,也要借助新媒介實現創新。高校的文科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全方位素質和能力,由理論中心向問題意識轉變,由系統教學向專題教學轉變,由全面教學向特色教學轉變。在具體方法上,要找好發展的點,各文科學科之間融合發展,立足地方特色,解決現實問題,捍衛數字時代人文的價值,探索人與機器的共存之道,守“無用”之正,創“有用”之新。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吳春相立足國際,探討新文科背景下的國際中文教育,認為中文教師應具備國際視野,抓住機遇,開拓視野,創新思維,具備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建設中文課程的能力。國際中文教育也應適應新文科建設的形勢,在國際中文教育中表達漢語之美,在國際跨文化交流中講好中國故事。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張心科從教育哲學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語文名師的專業成長路徑。他認為,不同的哲學理念,會產生不同的教學風格。教學風格要依托教學模式,但不能模式化。教學風格不能僅僅體現在教學模式的建構與運用上,還要以論著的形式呈現并得以廣泛傳播。

    總之,從學科維度看,新文科之“新”主要體現在文史哲融會貫通、數字人文發展等方面,重在構建新的學科范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從時代維度看,新文科是教育領域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和“人文學科危機”的產物。新文科建設是構建中國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學術體系的必然要求。在新文科建設中,應當擁有文化自信,海納百川、兼容并蓄。要抓住機遇,切實推進新時代新文科背景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建設,不斷推動中文學科的發展壯大。

    国产成人精品大尺度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国内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国产奇米|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热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免费了| 亚洲色无码国产精品网站可下载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网址| 91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播放|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出轨| 色一乱一伦一图一区二区精品 | 少妇亚洲免费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亚洲av午夜精品无码专区|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又爽又黄|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熟女一区二区|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丰满白嫩大屁股ass|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2019国产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亚洲欧洲精品无码AV|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 人妻老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嫩草影院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9热视频这里只精品18| 2021年国产精品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热青青青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99久久久久| yy6080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a精品不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