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破和繁榮中走向新境 ——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巡禮
進入新世紀以來,文學在不斷變化中前行,兒童文學也在創作題材與創作手法的不斷突破之中,在文學創作實績的繁榮中走向新境。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對評審機制進行了一些調整,如投票實名制,全面考量評委的身份、年齡、地域等,力求讓評審工作更加科學嚴謹。這次獲獎作品共20部(篇),涵蓋小說、詩歌、童話、散文、科幻文學、幼兒文學以及青年作者短篇佳作獎。這些獲獎作品題材豐富、風格多樣,體現了2010年至2012年間我國兒童文學創作發展的態勢。回望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可以感受到這一時期兒童文學發展的特點。這是我國兒童文學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與之前相比較,獲獎作品的題材更為豐富,風格更為多樣,鄉村題材及科幻類型的作品表現尤為突出。
回歸回望:鄉村題材的時代描摹
鄉土性、地域性的書寫一直以來是我國兒童文學創作的關鍵詞,是許多兒童文學作家的關注點與創作焦點。但從我國兒童文學創作的整體發展來看,可以明顯感受到,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在描寫“當下”這個時代背景時,較多的兒童文學作家將創作關注放在了城市兒童生活題材,立得住的農村兒童形象在兒童文學作家筆下一度缺席,農村兒童在新世紀的生活狀態、心靈感受的傳達明顯不足,可以說進入一種失語狀態。但201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兒童文學作家開始將創作視野投向鄉村兒童身上,這屆獲獎作品尤其反映了這一發展態勢。作品如胡繼風《鳥背上的故鄉》、鄧湘子《像風一樣奔跑》、牧鈴《影子行動》、曹文軒《丁丁當當·盲羊》等均以鄉村兒童生活為題材。
胡繼風的《鳥背上的故鄉》書寫農村遷徙兒童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狀態。胡四海作為遷徙兒童,并不像父母那樣渴望歸鄉,歸鄉后像個異鄉人;但在城里,他也同樣無法融入城市。小說透過兒童的目光來凸顯城鄉生活的差異性、多元性,真切反映了農民工孩子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狀態,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和生活氣息,風格樸實無華,情感真摯動人,引人思考。“鳥背上的故鄉”這一書名生動再現了胡四海的漂泊處境與尷尬心理。鄧湘子的《像風一樣奔跑》語言溫暖有力,地域色彩濃郁。小說以鄉村兒童為視角,以耕夫為主要人物,講述農村少年耕夫和妹妹的生活經歷與成長故事,其父母被下放,只能去投靠舅舅“鐵麻雀”,未曾想到,舅舅對他們不管不顧,生存異常艱難。但作品的可貴在于,耕夫無論如何艱難,都拒絕向生活屈服,呈現了少年堅韌的成長。牧鈴的《影子行動》描寫馬明、馬亮這一對孿生兄弟用“影子行動”的計劃輪流上學、輪流掙學費的勵志故事。這部小說的可貴之處在于并非將兒童作為受教育者,而是謳歌了童心的堅韌與奮發,直擊人心。曹文軒的小說《丁丁當當·盲羊》更是運用了獨特的敘事視角,描寫一個弱智孩子丁丁為了尋找走失的弟弟當當,歷盡種種艱辛的尋親之路。小說憑借精準生動的細節、唯美純粹的語言、獨特細膩的構思感動讀者。上述作品所呈現的共通性在于“精神”,在時代與鄉土的碰撞中,作家們在用堅韌詮釋生活,用努力闡述命運,用向善注解未來。
獲獎散文中,同樣是鄉間,孫衛衛《小小孩的春天》描寫了鄉村兒童特有的兒童場景,情感與想象飛揚,呈現了兒童心靈的真實情態。這篇散文從兒童心靈感受出發,文字活潑風趣,細節典型傳神,真實地反映了少年兒童快樂的年少時光,質樸中蘊含溫暖,簡潔中滲透美好。韓開春的《蟲蟲》以昆蟲世界的觀察為切入口,通過觀察那些熟悉與未知的昆蟲,展現鄉村兒童獨有的生活經驗和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同時也傳達出深刻的思考,作者寫道:“我無意懺悔小時候的殘忍,若是因為它是危害莊稼的害蟲,我們怎么處置它都在情理之中,而我們剝奪它生存權利的唯一理由,僅僅是因為它長相的丑陋,這不單單是蟲子的悲哀,更是人類的悲哀。盡管許多人會有意無意回避這個問題,但這實在是個繞不過去的客觀存在”,這些細節令散文具有深刻的生命意義。
這些作品有效書寫農村兒童的成長環境與精神狀態,或展現童真童趣,或書寫堅強美好,或寄寓莊嚴深刻……創作者們用自己創作維度與著力點,直面現實,緊貼鄉土,關注兒童心靈與精神,尋找鄉土世界中兒童文學表達的意義和價值,講述中國兒童的中國故事。此外,常新港的《五頭蒜》、李秋沅的《木棉·流年》、張潔的《穿著綠披風的吉莉》及單瑛琪的《小嘎豆有十萬個鬼點子·好好吃飯》,則是從不同的視角切入兒童的當代現實與心理現實,呈現了富有新意與兒童心靈關懷的文學表達。
想象飛揚:童話與科幻的收獲
想象力是兒童心靈重要的精神質素,也是兒童文學作品最典型的藝術特征之一。甚至可以說,飛揚的想象力是兒童文學、尤其是幻想類兒童文學的“準入”門檻。古往今來,兒童文學創作者用想象的邏輯引領兒童在想象與現實中徜徉,兒童憑著想象力天馬行空,飛過云端,越過海洋,走過草地,蹚過河流,從心所欲,釋放天性。隨著互聯網推動的更為便利的信息交互,迅猛發展的中國科技,中國兒童文學的藝術想象空間不斷得到拓展。
劉海棲創作的長篇童話《無尾小鼠歷險記·沒尾巴的煩惱》通過無尾鼠殼兒的歷險,生動記敘了老鼠一家充滿歡笑與感動的生活。作者將千金難買的人生常識,珍珠般撒落在趣味十足的故事情節中,小讀者在跟隨殼兒一起神奇歷險的同時,也像是在跟一位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老朋友聊天,談笑間學會勇敢樂觀、重情重義、豁達慷慨、獨立自主和真誠質樸。小說妙趣橫生,寓教于樂,于輕松的故事中彰顯了美好品質的光彩。湯湯的《湯湯繽紛成長童話集》包括三個中篇童話《喜地的牙》《一只蛤蟆叫太陽》和《青草國的鵝》。故事的受眾以小學中年級學生為主,著力書寫愛和信賴,講述同情、善良等美好情感,行文幽默清新,充滿詩意和溫暖。左眩的童話《住在房梁上的必必》情節單純卻蘊意深厚,作品聚焦于瞬息萬變的時代,以必必把美好的夢境送到康奶奶的頭腦里為主要情節,結局雖不完滿,卻傳遞出了成長陣痛和直面人生現實的力量,美好而溫馨。蕭袤的《住在先生小姐城》描繪一個神奇美妙的世界,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作品對話巧妙、俏皮、機智,想象飛揚。尤為稱道的是,小讀者還能從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是為兒童讀者代言的佳作。
本次獲獎科幻文學作品有兩部:劉慈欣的《三體Ⅲ·死神永生》與胡冬林的《巨蟲公園》。劉慈欣的《三體Ⅲ·死神永生》已經成為中國科幻文學創作的代表,更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標桿之作。作品展現了中國人想象力的新高度,以反思人類生存困境及探討人類未來命運為核心,在遼闊奇異的宇宙空間和深邃嚴謹的科學邏輯中,融會了人性的悲憫、未來的想象與深沉的思考。相比前兩部故事,《三體Ⅲ·死神永生》的故事背景從文明沖突的殊死搏斗擴展到整個宇宙的時空法則,想象力也再次突破極限,令人震撼。作品文字扎實凝練,格局開闊宏大,科學內涵與人文情懷兼備,極大激發了少年讀者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興趣,這部科幻作品也已成為眾多少年讀者包括成人讀者的必讀書目。胡冬林的《巨蟲公園》則具有奇幻性,作品將科學的嚴謹性與兒童文學的奇幻性相融合,故事情節曲折離奇,驚險刺激,不僅展現了一個奇異生動的昆蟲世界,向小朋友們普及了豐富的昆蟲世界知識,也充分地調動了他們的想象力,帶領孩子們馳騁想象,在巨蟲公園中盡情翱翔。如阿渾在蟾蜍的肚子里“大鬧天宮”,爺爺利用馬勃菌蛋的孢子霧嚇退螞蟻兵團等,融科學性、知識性于趣味性之中,并且以小昆蟲世界孕育大人文理念,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現代理念。
這些作品以想象力為載體,帶領著小讀者或探索宇宙萬物,或以科技和未來為背景展開科學幻想,或以幻想進入現實與社會情感的另一維度表達。兒童文學作家們以想象不斷開拓兒童文學表達的新路徑,以時代、科技、生態、親情、友情等關鍵詞,引領新世紀的兒童文學創作,突顯出鮮明的時代感。
創新思維:多角度的開拓探索
文學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創新,是開拓與探索,兒童文學亦然。這屆獲獎作品中,可覓得角度新穎、寫作手法上具探索性的佳作。任溶溶的《我成了個隱身人》以一個清澈、純粹的老者生命狀態為切入點,將兒童的積極游戲精神和世紀老人的智性通透自然融合,把人生暮年濾盡風沙仍然葆有的通達和人生初始階段的童心、童趣相聯通。美妙的童心、童話式的幽默、童謠式的天真和口語式的樸拙,構成了對中國本土兒童文學詩意文本在語言、方法和美學上的探索與拓展。安武林的《月光下的蟈蟈》用孩子的視角和詩人的心靈注視世界。面對雜亂和混濁不清的世界,作家選擇了更為機智的語言策略,童真世界的唯美和世界本身的復雜構成了顯文本和潛文本的相互觀照,在展現童真之美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富有質感的中國鄉村社會普遍性的詩意。詩集中的作品,或汪洋恣肆,或細膩沉靜,或清新自然,多角度表達了現代化、城市化背景下土地、自然和鄉村社會的復雜性與豐富性。
青年作家陳詩哥的短篇佳作《風居住的街道》展現了作家奇異而富有哲思的藝術想象力。作品用擬人化的手法,闡發“風”這一語詞的字面意義、引申意義和象征意義,恰到好處的調度,描繪出“風”的各種形象,角度新穎,生動奇妙,引入遐思。張之路的《千雯之舞》同樣顯示了張之路的又一次文學創新。作品把中國的漢字進行了獨特的而神奇的闡釋。桑南被字仙變成寸許大的小人兒,演繹了一段人與人、人與字、字與字之間曲折、委婉的故事。作品將文學創作與中國漢字文化巧妙結合,讓兒童文學承載傳達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作品在藝術突破的同時,將兒童天性與兒童情感緊密結合,用生動可感的細節,用文學的筆法書寫豐富多彩的兒童世界。
兒童文學的當代使命是書寫當代兒童的精神世界,引領未來兒童的精神生命。這屆獲獎作品無論書寫當代,還是描述未來,都可圈可點;無論是傳統文體詩歌、散文、幼兒文學、童話,還是科幻文學,均從不同的視角呈現出蓬勃新意。這些兒童文學作家懷揣民族情懷,立足全球與時代視野,以兒童為本位,以彰顯兒童情感與現實力量為核心,聚焦兒童的想象與探索,叩問成長中的困難與煩惱,定格心靈中的美好與堅定。文學需要經典,兒童文學更需要經典的洗滌。經典作品是兒童生命空間與生命世界的鏡像,也是兒童美善品性與健康情感生長的土壤。
(本專欄由崔昕平兒童文學名家工作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