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孔門的交友原則
    來源:中華讀書報 | 葉幫義  2022年12月07日08:42
    關鍵詞:儒學 傳統文化

    《論語》中多次提到“朋”“友”,再加上還有一些內容也可以作為交友的參考或者借鑒,這樣,書中涉及交友的文字就更多了,這些文字論及交友的原則、分寸、目的。在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看來,交友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忠信。曾子提出“日三省乎吾身”,其中包括了“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這兩條(見《學而篇》)。子夏也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學而篇》)這都是交友時要遵循的原則。《公冶長篇》記載孔子與弟子各自言志,子路說:“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這正是曾子為人謀而要忠之意。孔子說自己的“志”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正是子夏等人“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的意思,這說明曾子、子夏等人的交友之道直接受到了孔子的影響。

    二是真誠。《公冶長篇》記載了孔子的一番話:“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孔子恥于向朋友“匿怨”,實際上是說要對朋友真誠,不能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如果對朋友有不同意見,就應該說出來而不能隱瞞,體現出一種真誠待友的精神。孔子非常討厭“巧言令色”之佞人,主張“遠佞人”,正是因為這種人缺少真誠之心,難以成為真正的朋友。在一般人看來,朋友再怎么好,也沒有血緣關系,不及兄弟來得親近,所以朋友在不少人心里的分量不及兄弟,要讓他們真正待友不大可能,但《論語·顏淵》里一段話可以改變人們這種片面的認識: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四海之內皆兄弟,是一種交友之道,體現了一種真誠、友愛的精神,一種把朋友視為兄弟的精神。這種精神極大地擴大了朋友的范圍,也極大地提升了交友的境界,成為《論語》中讓人動容的千古名句。

    三是“不友不如己者”。這句話兩次出現在《論語》中,說明孔子對這個原則很重視,但后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如朱光潛《談交友》:“孔子嘗勸人‘無友不知己者’,這話使我很彷徨不安。你不如我,我不和你做朋友,要我和你做朋友,就要你勝似我,這樣我才能得益。但是這算盤我會打你也就會打,如果你也這么說,你我之間不就沒有做朋友的可能么?”讀者產生這種不安當然有道理,但似乎有點過慮。孔子一生結交廣泛,也包括不如己者,《憲問篇》就有這樣的記載:“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孫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原壤是孔子年輕時候就認識的朋友,但為老不尊,孔子生氣地“以杖叩其脛”。孔子與他交往多年,但并沒有受他的影響。因此,這段話更多地是在提醒那些道德文章還不夠的人,不要輕易結交那些不如己者,以免受其不良影響,這對那些涉世未深的人而言,不啻為交友的清醒劑。如果我們再看看《季氏篇》里的一段話,我們就更能理解孔子“不友不如己者”的用意: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我們不能把“損者”直接等同于“不如己者”,但“不如己者”當中的確有很多“損者”。在我們還不能抗拒這些“損者”的誘惑之前,我們還是盡可能多地結交“益者”和超過自己的人。可見,“不友不如己者”作為交友之道,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成立的,特別是在你還未成為君子之前,最好不要結交不如己者;只有你自己具備堅毅的力量,不被別人同化,你才可能去感染別人、改造別人。

    孔門重視交友的原則,但也注意交友的分寸。他們強調交友要忠,但也認識到過于忠也不行。子貢有一次問交友之道,孔子回答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顏淵篇》)孔子認為對朋友要盡到忠告善道的義務,但如果對方不聽,就不要再說了,以免自取其辱。子游也有類似的告誡:“朋友數,斯疏矣。”(《里仁篇》)跟朋友的關系太密切了,反而讓雙方的關系疏遠。儒家說“無友不知己者”,但子夏指出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要注意大的方面,不要拘泥細枝末節:“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憲問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以德報怨”當然可以作為交友之道,但這樣容易變成爛好人,顯然不如“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更能堅持原則。這些都是孔子交友堅持原則、不失底線的具體體現。

    孔門之所以這么重視探討交友的原則、分寸等問題,是因為交友對學習來說太重要了。在孔門看來,學習固然是自己的自覺行為,但有了朋友,可以一起交流切磋,可以互相駁難,是為了求道(仁、禮)成為君子。正因為交友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所以《論語》中很多交友之道,實際上說的也是求學之道,或者與其相通,如《衛靈公篇》“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指交友之道即是學仁之道;又如《里仁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述而篇》“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均體現了儒家謹慎交友、積極向上向善的思想,同時也體現了一種樂于學習、學無常師的態度。

    (作者為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国产精品无码2021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精品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99这里只有精品66视频|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gz久久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青青草原综合久久大伊人精品 | 精品精品国产理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下载|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 午夜在线视频91精品 | 三级高清精品国产|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精品久久久久不卡无毒| 国产精品视频分类一区|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不卡一区二区|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app|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国产视频|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蜜桃|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三级|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不卡视频| 99re国产精品|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