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新堂:《路燈》照亮中拉文學交流之路
隨著中拉文學交流的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拉美作家、學者成為中國文學的忠實讀者。從十年前拉美書店里零星出現的中國古典文學,到十年后中國當代文學擺滿醒目的櫥窗,這些變化中,都留下了北京語言大學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主任、阿根廷國會大學教授孫新堂的身影。
日前,《人民文學》特授予孫新堂2021年度青花郎?人民文學獎翻譯貢獻獎。孫新堂長期從事漢語與西班牙語當代文學的雙向互譯,多年來不遺余力地向西語國家推廣中國當代文學,卓有成效地促進了中國與拉丁美洲的文化交流。自擔任《人民文學》西語版《路燈》翻譯總監以來,獨辟蹊徑,以《路燈》為平臺,培養和團結了一大批熱愛中國文學的翻譯家、漢學家,有力地推動了《路燈》西班牙語版在智利和墨西哥落地出版并得到切實有效的傳播和推廣,向拉丁美洲讀者展示了豐厚、多元和生機勃勃的中國當代文學。
孫新堂在頒獎典禮上說,此時此刻(北京時間上午九點多),中國藍天白云,陽光明媚,而西半球的拉丁美洲星光燦爛,華燈初上。《路燈》西語版是一盞明燈,溫暖拉美讀者的心靈,照亮中拉文學交流之路。
中國詩歌大洋彼岸遇知音
2014年,在拉美工作的孫新堂來到阿根廷首都的雅典人書店,僅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幾本中國書籍:《道德經》《孫子兵法》,這讓孫新堂心里五味雜陳。“當地人對中國文學的認知還停留在古典作品,即便是大學生、教授這樣的知識階層,也對當代文學知之甚少。”如何讓拉美讀者了解當前多元而立體的中國文學?如何改變單向的中拉文學交流現狀?成為孫新堂心頭縈繞不去的思考。
于是,孫新堂策劃組織了“中國作家講壇”“中國詩歌工作坊”等項目,邀請莫言、劉震云、韓少功、麥家、于堅、西川、藍藍等40多位中國知名作家和詩人訪問拉美,在當地大學、孔子學院、聶魯達基金會等機構舉辦朗誦會、講座等交流活動,直接與當地讀者、作家、評論家交流對話。
“拉美民眾喜歡詩歌,中國作家借此文化契合點參與到當地詩歌節、文學節和書展等活動,產生了奇妙的精神共振和人文交流。”孫新堂回憶,有一次中國詩人周瑟瑟在麥德林國際詩歌節上朗誦了一首關于母親的詩,臺下一位巴拉圭詩人不禁潸然淚下,活動結束后仍有讀者找周瑟瑟交流提問,甚至請求簽名。“詩歌可以跨越國別與民族,抵達人類心靈相通的地方,是一個很好的促進中拉文化交流的途徑。”孫新堂說。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國當代詩人、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胡弦參加哥斯達黎加國際詩歌節后,在當地引起轟動。“當地詩人胡麗埃塔·多布萊斯發言說,能與胡弦對話太榮幸了,讀到世界一流的詩歌讓人倍感振奮。”孫新堂說,胡弦的詩歌融合了古典詩傳統和現代詩手法,匯入中國歷史、地理和人物的意象,成功吸引了哥斯達黎加讀者。
不久,由孫新堂選編、翻譯的中西雙語版胡弦詩集《星象》出版,哥教育部向600所全國公立中小學捐贈此書,并開展“全國中學生讀胡弦”活動,組織學生通過隨筆、詩歌、繪畫等方式表達讀后感并結集成冊。哥國政府還邀請了歌手將胡弦的兩首詩歌譜成曲、伴著吉他演唱作為推廣。“這件事讓胡弦本人也倍感興奮,這說明,中國詩歌在拉美西語國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傳播盛況,做詩歌在拉美可以達到想象不到的高度。”孫新堂篤定地說。
“中國詩人之所以能夠在拉美覓得知音,是因為中拉民眾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孫新堂認為,中拉詩歌交流基于相似的口語習慣。比如墨西哥的納瓦特爾語、秘魯的阿伊馬拉語和智利的馬普切語等拉美原住民語言雖然遺失了文字符號,但仍保有著口語吟唱的傳統。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國,自古代周朝的《詩經》《楚辭》到西漢樂府詩乃至宋詞曲牌,亦形成了唱詩為歌的文化習慣。與此同時,拉美民族隨性浪漫的性格特點與中國人忠誠內斂的品格形成了互補。“拉美人熱愛生活,音樂響起來肢體動作就得跟上,高興了就馬上要朗誦一首詩歌。”孫新堂笑稱,“云南作家存文學到了拉美大為感嘆,說這就是我的家。”
“路燈”照亮中拉文學交流之路
新冠疫情也沒能阻斷中拉文學交流。今年5月,由拉美著名漢學家、墨西哥學院教授莉亞娜和孫新堂主編、主譯的《隔離期的閱讀——中國短篇小說選》在墨西哥出版發行。相隔大洋兩端,莉亞娜和孫新堂線上組織起一批青年譯者,將40余篇不同代際、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中國當代短篇小說譯介到拉美,讓當地讀者了解中國文壇的最新動態。
“面對疫情帶來的焦慮,何不把大家組織起來做點事情呢?莉亞娜在和中國譯者范童心散步時萌生了這個想法,立馬給我打電話,我們一拍即合!”講起這本書的緣起,孫新堂津津有味。更有趣的是,本書取名“Los cuarenta de la cuarentena”,西班牙語中“隔離”一詞的詞根正是“四十”。“這樣的構思不僅讀起來有個諧音,在文意上四十天隔離期閱讀四十篇小說,產生了奇妙的互文效果,讓人過目難忘。”
此外,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的研究生也參與到本書的翻譯,多次在線上與漢學家、中國作家切磋交流。莉亞娜表示,拉美學生借此更加了解中國當代文學和中國文化,增進了中拉學者間的溝通,傳遞了美好的情誼。
除了增進中拉作家間的對話,孫新堂還向拉美各國的出版社和文學雜志推介中國文學作品。在他的協調下,拉美發行量最大的詩歌雜志《筆記本》、智利作家協會主辦的文學雜志《辛普森七號》、阿根廷著名文化刊物《當代》相繼推出或正在推出中國文學專刊,均為刊物歷史上第一次。
此外,墨西哥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智利辛普雷門特出版社、阿根廷拉丁美洲出版集團等二十余家出版社也開始長期地關注中國文學動態,有了系統性的出版計劃,這孫新堂感到“特別高興、欣慰”。
2022年新一期《路燈》墨西哥版在該國所有Sanbors書店上架
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國唯一在拉美出版的文學雜志、中國標桿性文學期刊《人民文學》的西班牙文版《Farolas》(路燈)近年在墨西哥和智利等國家落地開花,孫新堂出任該刊翻譯總監。曾經讓他長久思索的問題或許在實踐中找到了答案:“中國當代文學是中國文化發展的優秀成果,具有促進民心相通、跨越文化隔閡的力量,是了解當代中國的最好鏡面,因此,我們希望呈現出最新的、立體的、綜合的文學視野,讓‘路燈’把中拉文學交流之路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