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大散文漫談 ——以膠東散文作家寫作為例
    來源:中國作家網 | 焦紅軍  2022年07月07日14:34
    關鍵詞:散文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全媒體、融媒體以及全民寫作和碎片化閱讀的興起,散文寫作已經進入新的語境方式:這種寫作,既一方面通向自五四白話散文興起的未來,一方面又聯系著先秦諸子、兩漢文學、唐宋八大家的古代散文,其姿其態形同江河,任憑風吹雨剝,旁涯無濟,勢不可擋,一路奔向大海。

    散文千年,從古代散文的文以載道到五四散文的獨抒靈性;從十七年的走政治路線到當今的網絡寫作、全民寫作;從遵古擬古的循規蹈矩到當代散文尋求的變體破體;從新時期狹義散文到廣義散文,尤其是改革開放后文化大散文的破土而生到2000年非虛構寫作的走紅,在民間網絡散文與報刊散文、專業散文的共同推動下,加之四十多年來散文寫作者的共同努力,“大散文”的概念、寫作風格、方法、技巧、發展理論、體系已經形成。“大散文”以其自身的自由性(尊崇個人空間和私權利)、普適性(人人可以寫,人人都能寫)、開放性(不分貴賤貧富高低)和強烈的質疑精神,已經完成了自身文體的歷史性嬗變與發展的重構:一方面“大散文”具有更強的解構日常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大散文”在弘揚民族精神、傳播優秀文化傳統上,獨樹一幟,去舊布新,能更好地引領人們精神生活的發展,面對生活的瞬息萬變,充滿信心地去迎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未來。

    但散文寫作無論何為,都是人類文明生存的進程文化的凸現。作為一種文學活動,一種人類高級的精神文化活動,一個作家最終要靠作品靠文本說話,而不是靠身份更不是靠虛名說話。縱觀歷史,那些走入文學史的散文家,他們的名字往往是與名篇佳作聯系在一起的,一個好的散文家能夠流傳下來的東西也就是為數極少的優秀之作。人之一生由于精神、健康、物質等方面的限制,創作上也是“一山翻過一山攔”“山外有山,一山更比一山高”。所有量上的積累都是為了質的突破。你是什么不重要,關鍵是你的品位、思想、認識、作品能達到哪個境界層次,這是最重要的。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詩文傳統的國度,“詩文傳家遠,勤儉濟世長”,為文也合乎只有詩與文之分,能文擅詩,是古代文人的標配和最高境界。

    1605年利瑪竇輯著《乾坤體義》,被《四庫全書》編纂者稱為“西學傳入中國之始”。只是在進入西學東漸、五四運動以降,小說、詩歌、戲劇、散文的劃分漸漸成型。散文較之小說、詩歌、戲劇上述幾種,更多地承載了中國好詩文的“國粹”基因,與卜易、氣功、武術、中藥等諸凡一道成為中國國學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源頭來說,中國散文的位置和分量可稱為大矣。

    但仰觀俯察時下散文,是張中行、季羨林等老先生已經不再,是史鐵生、余秋雨各路大師遠去的午后,熱鬧是熱鬧了,就像現在的過春節,不串門,不走動,微信拜年,手機上放鞭炮錄音,小孩子也不知道該怎么放二踢腳了。和是和了,沒有挑刺架秧子的了,卻也失了生活的樂趣。每天睜開眼,鋪天蓋地的是散文篇目的目不暇接的推送,卻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你方唱罷我登場。諸君請看,在廣州雜志發表的散文與在青島發表的散文有區別嗎?雜志百年劃分依舊四大塊:小說、散文、詩歌、評論。有個理論:大狗叫小狗也叫,請問大報發表的文章,在小報上發表,有什么不一樣嗎?能看到的總是那些讀者,不能看到的還是那些。這叫受眾限制,研究廣告的也頭疼。

    散文的真實面目就這樣在煙火世俗中,在歲月洪流的裹挾中,日益渙散、模糊不清——沒有主題,沒有目標,沒有評論,沒有聚焦,老調重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樣的寫作自然也談不上提高。

     

    1992年,賈平凹在《美文》創刊號發刊詞中說:“那種流行的、幾乎滲透到許多人的顯意識和潛意識中的對于散文的概念,范圍是越來越狹小了,涵義是越來越蒼白了,這如同對于月亮的形容,有銀盤的,有玉燈的,有桔的一瓣,有夜之眼,有冷的美人,有朦朧的一團,最后形容到誰也不知道月亮為何物了。我們先是什么形容也不是,月亮就是月亮。于是,還原到散文的原本面目,散文是大而化之的,散文是大可隨便的,散文就是一切的文章。”

    “大散文”的概念,由此發端,我們不能不說,賈平凹先生的這一首創,是宏大的、前瞻性的且帶有哲辨性的思考。加之余秋雨先生文化大散文近二十年的創作播火式的影響,這都是散文界發展至今的本質性力量。歷經三十年的發展,“大散文”的發展雖然其所針對當年解決散文的問題導向性有所不同,實際上作為“大散文”的概念已經被廣大散文寫作者所認識,且大有星火燎原、沃野千里之勢。

    回溯歷史,中國傳統散文越千年,傳統散文、西方散文誕生的時間、概念相若。中西方散文存在及當下全民寫作散文蓬勃生動的發展實踐本身就是一種證明:只有動態發展創新的理論,永遠沒有靜止的理論。

    因此,“拋掉無謂的非彼即此的散文理論式拉鋸,還是各執一端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論,把觀察、研究、寫作放到事物的、生活的現場,回到散文寫作的主體本身”,這也許正是膠東大散文寫作者的目標和夢想所在。

     

    有鑒于此,2022年,創刊十年的黃海散文平臺推出的“大散文”,“不重大之名頭,不重有形無形之關索,重在寫作者思想上的見解獨到,文章氣韻恢弘,藝術的翻陳出新上”,引導基層散文創作者從題材、技巧、地域特色、創作邊界、藝術創新等方面進行聚焦與創新,深耕細作,寫出思想的高度、題材的深度、視野的廣度和人文厚度的大散文佳作。自2000開始以來,膠東半島成熟的一代散文寫作者在歷盡滄桑艱辛之后,在“大散文”的寫作旗幟引導下,終于邁上了“大散文”的寫作大道,散文寫作已然在當下進入了搖曳多姿、豐富多彩的深耕時代。

    近幾年,膠東散文作者以寫“大散文”為榮,在“大散文”的導向下,涌現出來許多名篇佳作。如崔洪國的《前方列車到站——徐家店》《濟南的橋》,鄒積平的《最近的遙遠》,梁績科《探春?苦夏?秋憶?冬蘊——陪你領略煙臺四季的芳華》,林霞的《大姑和黃河古村》,汲海的《煙雨曹州》,張戀的《夏日物語》,高芳的《小鎮青年》,劉尚偉的《親情三篇》,馬秋梅的《我不是一個丑小孩》,劉軍的《又是一年杏兒黃》,鞠藝澤的《姥爺的愛》等等。

    在大散文的導向下,黃海散文平臺推出的“大散文”系列,在創作方法上、技巧及思想上都有了重要的探索,推出的佳作層出不窮。

    劉尚偉《悼念母親》:讀劉尚偉的文字也一如他的為人,平易親和,從善如流,感情的分量在作者的眼里拿捏得恰到好處。那些大情小事、家長里短、孝親敬老等身邊流、生活流,總是能通過紙上的抵達,將人世間的溫暖和凡人平實親愛的情愫,表現得淋漓盡致,直抵內心,顯示出安靜自若和隨和沉穩的氣息。

    劉軍《又是一年杏兒黃》:《又是一年杏兒黃》以杏喻事,以杏寫人,從民間煙火寫到民間奇幻再歸結到仙道文化在膠東地方民間的影響力,使文章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群體性,多樣性,文本本身也具有了一定互文性取向,從而使單一的散文創作從而具有了多向度發展的可能。

    馬秋梅《我不是一個丑小孩》:作者第一次發來的文章題目是《我是一個丑小孩》,我建議作者將文章反過來寫《我不是一個丑小孩》。思想一變天地寬。在做了題旨的重新調整后,作者對“丑”的認識發生了冰與火的變化。于是就有了這篇《我不是一個丑小孩》作為大散文作品的推出。

    丁雪《父親下崗》:丁雪的《父親下崗》文筆直白,文字淺顯,口氣率真。丁雪一反以往,舍棄華麗的語言描寫,關注自我,由深返真,超出了我們對常規散文寫作的理解和要求。

    散文是作者作為“有我”寫作的親歷,它不是教科書中的散文,也不是符合編輯標準答案的散文,是普通人生活中“有我”寫作的呈現。黃海散文平臺提倡的大散文寫作,其原由不就是來源如此嗎?讀慣了親情散文一路“贊美”“感動”“悔恨至哭”的寫作路數,僅這一點,我就很佩服丁雪在寫作上勇于解剖自己的勇氣。真實的散文寫作不就是如此嗎?這不就是崛起于膠東民間鄉野的“大散文”寫作者的本質追求所在嗎?

     

    膠東民間散文寫作者這種以“大散文”寫作為探索,以地域文化、文學地理方位為分布的聚集,在自媒體互聯網平臺交流、發表、評論、出版的成果研討活動,呈現出一浪高過一浪之勢。

    如果將散文寫作比喻為一種變量,那么散文發展到今天,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力量,散文以其現代性、普適性、自由性站到了全民寫作的文體頂端,散文的創作形式愈來愈呈現出地域性、群體性、包容性、多樣性和扁平性的特點。民間自媒體寫作也隨之成為繼專業創作、報刊雜志、數字出版推動之后的第四種力量。2022年,創刊十年的黃海散文平臺推出的“大散文”,引導基層散文創作者從題材、技巧、地域特色、創作邊界等方面進行聚焦與創新,激發了地域寫作者的寫作激情。

    孫建業的《仙境海岸鮮美煙臺》,就是作者在“大散文”寫作的導向下,將回到家鄉后,閱晨昏、歷人情、經歲月、富觀察的一番思考,歷時一年多的時間,寫下的汩汩流淌如黃海深海泉水一般的文字。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膠東散文的寫作者以“大散文”為導向,突出的對“大散文原創性,辨識度和思辨性”的鼓勵和提倡的創作實踐,也引發廣大散文作家、愛好者、讀者的一系列評價和關注——

    李海粟說:“閱讀近期的‘大散文’,仔細品味,確實大有不同之處。常規的散文作品始終籠罩在‘收’的筆觸之中,而大散文則是充斥著‘放’的為文手法,從作品的立意、文字以及所充斥的情感主線,都有一種廣袤豁達的氣韻。與日常散文‘和風煦雨,涓涓細流’相比,大散文更像是‘大浪淘沙,千里江山’。‘高立意、放筆觸、收絮語、真情感’,方是大散文的精髓。”

    邵云瑞認為:“把散文的精巧細致放送到廣闊的思維空間里去,以其穿針引線的蝴蝶效應,帶活大范圍的意義空白,起到以小馭大,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藝術效果,才能算得上大散文。”

    崔洪國評論說:“黃海散文平臺的打造和建設,在包容性、指導性、學習性上非常強,對‘大散文’思考深邃,特別是對膠散文友推出的‘大散文’的閱評用心、用情,與眾不同,突出的是對‘大散文’原創性、辨識度和思辨性的鼓勵和提倡。‘大散文’的創作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在創作的多元性和多維度上,在散文創作的深度和厚度上的不斷探索和嘗試。相信在‘大散文’引領下,‘大散文’創作一定會獨樹一幟,闖出一片嶄新天地。”

    楊宗澤先生說:“剛才看了‘大散文’之七那篇文字,很好!照這樣引導下去,佳作必然會越來越多。”

    劉玉濤:我喜歡“大散文”定義上疏離狹隘的私人化寫作傾向,它有著人文情懷的品質,在一個較有高度的文化基本點上,以散文的方式去觀照、體悟、思考現實社會的歷史演化,以及社會風情存在的方式。曾經也寫過“大散文”,不過我還是寫慣了文化散文,它是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一種散文,其在創作中注重作品的文化含量,往往取材于具有一定文化內涵的自然事物和人文景觀,或通過一些景物人事探究歷史文化精神。

    還有的文友留言:“以前讀平臺的文章只是有點感覺,感覺每一篇都風格迥異,最近看到的大家的散文作品,才覺得確實有‘大散文’這種的存在,感覺像是一種流派。”

    民間有大美,奮寫正當時。這就是來自膠東半島的社會、民間、基層、民眾的大散文寫作的力量。 

    国产精品久久99|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久久精品|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免费|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熟女| 99精品中文字幕|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 99久久精品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手机|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娇小videos精品| 99热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www| 国产精品水嫩水嫩|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麻豆精品不卡国产免费看|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