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浪漫行者聽見了大海的潮信 ——評海勒根那小說集《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
呼德爾的臉頰上映著金色的霞光,此時正瞇著眼睛望著腳下那一片蒼茫的無邊無際的水域,對我說:我們做的對,只有大海能盛得下巴桑。
——選自海勒根那小說集《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
作為內蒙古“中生代”代表作家,海勒根那以寫傳奇故事見長,這與他幼年失怙,18歲后開始“騎馬周游世界”的經歷有關,他的經歷和寫作相互慰藉,充滿傳奇色彩。海勒根那的小說集《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收錄其近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13篇,講述的皆為內蒙古東部邊地、小鎮、草原、森林“或神秘或傳奇或短歌或長調”的故事,從中可以清晰地觀察到他的創作特質。
如果從小說集《騎馬周游世界》讀到《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你會發現海勒根那的精神實質更趨近于浪漫主義的詩性抒發。他的小說總是不按照慣常敘事套路出牌,經常旁逸斜出,構成令人意外的情節。正如他自己所說,自身豐富的經歷使其養成了“流浪情結”,讓他保持著對未知世界極大的好奇和激情。
小說集中的同名短篇《請喝一碗哈圖布其的酒》,講述了一個新時代背景下的扶貧故事。為慶祝哈圖布其風調雨順、村民脫貧,村委會決定舉辦歡慶活動,讓牧民們好好熱鬧一把。南方來的第一書記雖然不善飲酒,但也入鄉隨俗地用草原禮節招待陌生來客。作者將陌生來客設置成一個遠道而來的古人,當他看到哈圖布其的青山綠水和當地群眾的幸福生活,暢快地將酒一飲而盡。正如作者所說,這是感懷“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美酒,于現實中充滿詩意。
《放生馬》展現了人與馬的心有靈犀,在命運的輪回間表達對愛與自由的向往。曾令祖父愛不釋手的云青馬在生命的盡頭被祖父執意放生于草原,而祖父在生命的盡頭也提出將自己“放生”(一個有著高山和峽谷的地方)。小孫子帶著他在草原上馳騁,祖孫二人遠離喧囂的凡塵,像兩匹并肩而行的馬兒,“鉚足了力氣撒歡而去”。
《白狼馬》采用借古喻今的手法,勸誡人們珍惜美好的當下。主角白狼馬既是一匹神奇的馬,也是一匹勇猛的狼,它是突然闖入小村的不速之客,也是帶給落魄小村熱鬧的使者。當白狼馬最終消失在遠方的那一刻,它在人們的想象中完成了與嘎達梅林的重逢,這是融匯古今的浪漫。
從以上種種可以看出,照亮海勒根那文學世界的是不羈的浪漫主義。
如果說海勒根那對草原的書寫彰顯出自由馳騁的想象力,那么對草原之外的書寫則多了些現實的人文關懷。小說集對小人物投以真摯關切的目光。作者從那些人們熟視無睹的角落觀察人生百態,選取與當下時代密切關聯卻又出人意料的主人公,讓筆下的人物在微塵中生根發芽,帶著自下而上生長的力量。
《巴桑的大海》的主人公巴桑是一個殘疾孤兒,幼年喪父后被同村孤寡老人斯琴額吉撫養長大。一次偶然的事件,讓尋找大海成了巴桑心中的執念,于是他歷經波折終于成為一名海員。身體的殘缺并不能阻擋巴桑精神的追求,他掙來的錢幾乎都用于資助沿途的殘疾人。他還與殘疾姑娘杉蔻組成家庭,收養了5名殘疾兒童。雖然命運沒有眷顧他,讓他失去了完整的家庭、健全的身體,但也不斷錘煉他內心的信念,使他在逆境中煉就了堅毅、善良的美好品格,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午夜沉溺》中,主人公的救命恩人劉叔是一個在命運面前不妥協、靠雙手生活的搓澡工,他工資微薄,并且要照顧生病的妻子和腦癱的兒子,但這些困難從未擊退劉叔對生活的信心。“你說人世間有過不去的坎兒嗎?”當主人公向劉叔發問時,劉叔堅定地予以否認。命運在劉叔眼中就像一條流淌的河流,挫折困苦不過是險灘和激流而已,河水流淌不止,生活永不停歇。如此開朗豁達的人生觀,讓小人物不再渺小,小說也轉而成為一種生活的哲學。
巴桑的海、劉叔的河、哈圖布其的酒、祖父的草原……小說中向上、向善的內核,令人感受到一股升騰的力量,這股力量源自作者對生命的深刻體悟以及在生活深處的行走。行走中有潮信傳來,那潮信也許就是理想的聲音,于是作者不停向前。這或許就是小說集帶給讀者既愉悅又深刻的收獲。
(作者單位: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