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要有廣泛閱讀和知識積累
編者按
6月7日,2022年高考正式拉開大幕。對于學子們來說,高考的結束,意味著下一段人生旅程的開啟。在迎接大學美好生活和更豐富的人生之前,考生還要在家長輔助下做好志愿填報工作——挑一所自己傾心的大學,選一門自己熱愛的專業。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如何認識專業?如何填報志愿?你究竟適合學什么?是依從學習興趣,還是依據未來趨向?本版今起推出《2022聚焦高考》系列報道,旨在從學科專業、志愿填報、社會需求等方面出發,為考生及家長出謀劃策,提供最具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志愿填報指導服務。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14個學科門類。5月19日起,本報記者在光明日報官方微博發起投票,請大家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截至記者發稿時,法學排名第一(15.8%),隨后是經濟學(10.1%)、藝術學(8.9%)、文學(7.8%)、理學(7.7%)、教育學(7.5%)、醫學(7.4%)。首期內容,記者將從大家最感興趣的學科門類開始介紹。
文學,大家最熟悉不過了。文學學科門類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三個大類。中國語言文學主要包括漢語言文字、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中文系不僅研究中國文學,也研究外國文學,后改稱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文系還強調對中外美學和文藝理論的學習與研究。外國語言文學學習研究范圍包括外國語言,如英語、法語、日語等,也包括這些語種的文學,如英美文學、法語文學等,有時也按照國家劃分,如美國文學、日本文學等。外國語言文學近年把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也納入專業版圖。新聞傳播學則主要包括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等。
有志于報考文學門類的考生,應有前期的廣泛閱讀,以及相關語言文學知識的積累,這需要以濃厚的專業興趣為基礎。學生應具備比較細膩的藝術感受能力和豐富的情感,對語言文字敏感,在文學藝術方面有一定天賦。文史哲自古緊密相連,因此考生還應具備一定的歷史、哲學等相關學科背景知識,最好還能有一些諸如繪畫、書法、音樂等方面的興趣愛好,這對學生未來在文學門類的學習和工作均大有裨益。值得注意的是,文學門類中的新聞傳播學相對特殊,新聞講究真實性和導向性,因此學生在學習和研究過程中,不僅要有扎實的文學基本功,還應具備豐沛的想象力,這也是從事文學創新性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文學門類畢業生就業比較傳統,有一部分選擇做中小學老師,還有一部分學生本科畢業后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之后再做高校教師或科研人員。當然,文學門類畢業生一個重要就業方向,是到新聞出版等文化宣傳機構工作,以及在政府機關和商業機構從事文字工作。報考文學門類的學生因閱讀量大,寫作任務重,可能會比較辛苦,和商科等熱門專業相比,畢業后的收入也不會很豐厚,但因其從事工作特性,收入相對穩定。
(作者:代迅,系廈門大學中文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