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漢字故事 普及漢字文化
從2018年11月到2019年10月,音頻節目“李守奎說解漢字”連續播出150期。節目播出后,聽說有多家出版社與李守奎教授聯系,希望出版講課書稿,可見這個節目已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
漢字作為世界上現存唯一的古典文字系統,數千年來記載、傳承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漢字本身就是一個文化符號系統。通過對漢字形體結構的分析和發展演變的考察,進而揭示漢字符號蘊涵的中華歷史文化奧秘,探尋漢字與中華文化的深層關系,這項工作被文字學和歷史文化研究學者稱為“漢字的文化闡釋”或簡稱為“漢字闡釋”,“說解漢字”則是“漢字闡釋”的通俗表達。
建構漢字闡釋學不僅可以完善漢字學理論體系,也可以為語言學、歷史學、人類文化學等學科的發展做出貢獻。在實踐上,漢字闡釋的目的是揭示漢字形體結構及其發展演變與中華歷史文化的深層關系。這項工作很容易出現偏差和謬誤,需要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指導。當今一些讀物“戲說”漢字,鬧出不少笑話。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面看,漢字闡釋研究都需要重視和加強。
《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這部書體現了李守奎教授漢字理論研究與闡釋實踐相結合的追求。著者給這部書定了三個目標:通過講述漢字故事,成為高中生就能讀懂的普及讀物;探索漢字構形、演變規律,啟迪讀者的思考,服務于漢字學與漢字文化學的教學;“以普及的形式講述學術研究的事兒”,成為“探討學術問題的著述”。
現在看這部書稿,作者“心向往之”的目標,我覺得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
從表達來看,著者以簡潔明快、通俗曉暢的口語闡釋內涵復雜的古代漢字,使常用字“陌生化”,然后深入淺出,娓娓道來,而又極富內涵,使“陌生化”的漢字變得可親可愛。從內容來看,著者著眼于每個字的構形理據分析,揭示漢字中體現的古人思維、智慧和歷史文化背景,并簡要精當地描述其形體演變的來龍去脈,要言不煩,內容豐富。我相信,通過對漢字文化內涵和發展演變的了解,讀者會更加熱愛博大精深的漢字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正是實現漢字闡釋和文化普及的根本目的所在。
從理論和方法來看,這部書結合新出古文字資料和學術界前沿成果,遵循漢字構形與演變的基本理論,運用漢字系統的內在聯系,成組說字,彼此印證,并抽繹出若干理論問題和思考題,將古文字釋讀、漢字闡釋、漢字理論和漢字文化普及融會貫通,從而實現對不同層次讀者需求的兼顧。全書150講構成了一個形散神聚的整體,是漢字闡釋理論與方法的一次成功實踐。
漢字的闡釋和漢字的文化普及都是有深遠意義的事。《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這一新作,在漢字闡釋實踐和漢字文化普及方面做出了實實在在的工作,希望有更多文字學、古文字學學者參與這項工作,為讀者奉獻更多漢字闡釋和文化普及類優秀讀物。
(作者為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此文為《說解漢字一百五十講》序言,本版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