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啟程
組長來電了,叫我捎一些米面回來。我說:“是不是給鄉福的?”他很驚訝:“你怎么知道的?”我說:“我猜的,聽鄉親說,他受了一點傷。”
鄉福有一個三輪車,但不方便騎車進城了。他的左腿,不怎么聽話了,走起路來,點頭晃腦的。
春節前,他和響應號召的村民一起平整小組里的大面積土地。冬天天黑得早,夜說來就來了,鄉親們都說笑著回家了。貓頭鷹掠過,發出幾聲怪叫,把鄉福嚇得不輕。做了一輩子的莊稼人,他能忍耐這些。土地是他的人生依托,在土地上每向前走一步,他都充滿了希望。他絕不惜力,想多干一會兒,但隆冬的風發起了大脾氣,一下揪起了他,他滾下一個小坡。骨縫里撕裂的感覺,緊抓著他,讓他進入更深的夜色里。他心想:“我是副組長,能為村民做點事,也值得了。”
我在小城里從事文藝管理工作,但周末常常是回到村里的。節假里,更多地深入到老農中間,我身上的鄉土味,一直伴隨至今。此時的鄉福低低地不知說著什么。他一笑,臉就大了,上面滿是幸福的文字,有著濃濃的鄉土的味道。
“腿好了嗎?”我問。
像竹筒倒豆子,他急急地答:“好了,腿也忙著要過年,急急地好了。這次又麻煩你了,幫我捎米面。”說著,他已經伸出了雙手,不好意思的模樣。
女兒遠菲打開后備廂,我輕推了一下鄉福:“你的腿剛好了些,我給你搬。”
他快人快語:“腿疼一下,沒事的,哈哈,只要腿還在……”
鄉福是鎮子里有名的勤快人,他的腿,被節令追趕著,從沒有閑下來,自家承包地的莊稼,總是把深秋的枝頭壓彎。他還配合著組長,忙大伙兒的事,跑小組,跑村里,跑鎮里,小組的面貌眼看著俊俏了許多,發展的路子愈來愈寬闊了。
他捏了一下,看著不怎熟悉的袋子:“不是米面吧?”
我說:“不是。”
他驚慌了:“那怎弄呀?還準備給老墩一家人,他們這幾天回來,不準備在內蒙古那兒了。”
我穩穩地說:“一會兒就到。同興老板的車快要回來了,給你買上了。”
他放下心來:“噢!那就好。”
我說:“這是種子。”
“種子?我已經備好了,估計夠了。”
“我這個,是從咱神木種子公司買來的。”
鄉福一下子醒了過來:“那好哇,還是種子公司的!”他連聲“謝謝”,從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抿著嘴說:“正月了,老哥給你喝點酒吧。”我說:“不能了,我開車,單位還有事。”我們說了鄉村的一些喜氣事,說著說著,不覺就是正午了。
窗外是雨聲,輕輕的,裹著燕子銜來的春天,像一個農人的傾訴,伴著土腥味。
鄉福緊貼著窗眼,是滾燙的話語:“老弟,你趕快出發吧,濕漉漉的,不然路滑就不好下山了。”
握著他的手,我說:“謝謝老哥!那我們啟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