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防控下更要高度重視口罩管理處置
當前,口罩成了億萬人群生活、出行的“標配”。廢舊口罩存在數量激增、降解速度慢、處理方式規定不嚴格等問題,有造成環境污染、病毒傳播的極大隱患。
廢棄口罩的回收與處理,值得也必須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視。口罩在疫情防控中不可或缺,但廢棄口罩屬于危險廢物,如果處置不當,將會成為新的傳播媒介,導致前功盡棄。按照不同的來源分類,廢棄口罩可分為醫用廢棄口罩、集中隔離場所或隔離進行醫學觀察人員所產生的廢棄口罩和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廢棄口罩三種。隨著疫情防控的持續和人員流動的加大,廢棄口罩數量必將大大增加,引發新疫情的可能性加大。建議依法管理和科學處置廢棄口罩,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保障。
當前對于廢棄口罩的處置存在諸多問題:一是廢棄口罩的處置能力、風險意識水平參差不齊。安全處置廢棄口罩的能力與各地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水平直接相關,一些地方由于垃圾分類體系不健全,導致安全處置水平不高,想短期補齊短板并不容易。相較于處理能力提升,更大的挑戰在于市民能否自覺落實廢棄口罩分類單獨投放,這取決于市民的風險意識和衛生素養高低。很多市民不清楚廢棄口罩是扔掉還是燒掉,扔掉的話也不清楚屬于有害垃圾還是生活垃圾。二是一些農村和城鄉接合部地區廢棄口罩處置困難較多。農村地區處置廢棄口罩存在人員分散、容器缺乏、管理薄弱、末端處理設施不完備等隱患。多地村鎮干部反映,農村住戶分散,專人收集受到人力和技術的限制。同時由于處置能力有限,不少村鎮很難做到“日產日清”,由此增大了風險。同時,也應警惕城鄉接合部地區這類外來人員流動頻繁的區域成為治理盲點。三是關于廢棄口罩處置的文件多、通知多,但落實難、監管難,有以文件落實文件的現象。不少地區已經制定并實施廢棄口罩管理的專項規定,取得良好工作成效。但也有些地方工作流于形式,只滿足于出臺文件和通知。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拾荒者從垃圾桶拾取口罩使用,不法分子尋找廢棄口罩進行簡單處理重新售賣的情況,要重視疫情常態化防控中這一漏洞。
針對上述情況,我建議首先從嚴執法監管,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妨害疫情防控的違法行為應采取零容忍態度。地方人大、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及時整合危險廢物管理、傳染病防治、醫療廢物管理和有害垃圾處理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內容,在立法權限范圍內盡快制定關于廢棄口罩管理的專項規定。進一步強化強制性管理規定,并且保證能夠得到最有力的執行。其次,在現有垃圾分類的基礎上完善有害垃圾處置制度,構建全覆蓋的日常廢棄口罩處置體系。在此非常時期,可以全員動員,充分發揮黨政機關、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以及基層自治組織的管理職能,將廢棄口罩處置工作落細落實,深入到村、社區、商場、車站、辦公樓等各類場所,構建全覆蓋無死角的日常廢棄口罩回收和集中處置體系。最后,鼓勵推動口罩生產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生產企業應在制作材料上進行深入探索,加強研發可降解口罩,避免口罩對環境、生物和人造成危害,或成為新冠病毒傳播的載體。回收處理口罩的企業也應加強相關研究,轉換思路,在充分消毒的基礎上“變廢為寶”,有償回收,將其轉換為各類輔助材料。要加大對廢棄口罩的危害及處理方式的正確宣傳,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需要共同努力,采用多種辦法,大力普及口罩回收處理的正確方式并養成良好習慣。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