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殷健靈:我為什么要三次寫留守兒童?
    來源: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 殷健靈 江玉婷  2022年03月03日08:45

    受訪人:殷健靈(媒體人、作家) 采訪人:江玉婷(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2022年初,新蕾出版社推出《云頂》,這是殷健靈第三次寫留守兒童。上一次還是10年前,在讀者“蚊子”的提議下,殷健靈進入貴陽大山,隨后寫下“甜心小米”系列。再往前,2009年《蜻蜓,蜻蜓》出版,這是殷健靈第一次關注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態。“說到底,那時候寫這個題材,是膽怯的,底氣不足的。”她在《云頂》后記中如此寫道。

    為了寫好《云頂》,殷健靈兩度深入貴州和四川的大山深處。在四川南江縣黑潭鄉元頂小學,她一住就是10多天,和孩子們一起生活,為他們擦洗。這些孩子身處的苦難是多樣的:小石頭沒有母親,有了繼母以后,一到晚上繼母忙于打牌,把小石頭關進柴房;舒柳曼的父親兒時掉進過糞坑,記性變壞、脾氣變壞,妻子生下女兒后就走了;水冬的爸爸失蹤了,也沒有媽媽;金鎖、金枝的父親失蹤,母親改嫁……

    與10年前相比,當下鄉村留守兒童在物質上已經有了很大提升,但生活中的困境仍然具體而黏稠。正如殷健靈在書中寫道:“好端端的可愛的孩子,走著走著,丟了媽媽,又或者丟了爸爸……爸爸意外離世了,坐牢了,媽媽在孩子身邊守不了多久,就將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自己尋找新的依靠了,重組了家庭,又有了新的孩子。”殷健靈將真實的生活進行重構,寫成了《云頂》。這部作品入選了“商報一月嚴選好書”。在寫作過程中,一旦遇到瓶頸,殷健靈就開始閱讀——讀書,看電影、話劇……當然,在她看來,最重要的是讀生活,是讀人。

    《云頂》來自于真實生活,這是一部紀實文學嗎?您怎樣處理虛與實的關系?

    寫《云頂》,我考慮最多的是,如何擺脫真實新聞事件和人物的無形束縛,提升作品本身的文學性和藝術性。因此,確切地說,《云頂》不是紀實文學,而是一部兒童小說,有人物原型和事件原型,但更多的成分來自虛構。文學和新聞一樣,都是現實世界的反映。文學又和新聞不同,新聞告訴你世界的真相。但是,當新聞形成文字之后,新聞的意義也就終止了——我們很少會在10年后去談論一條當年的熱點新聞。但文學不同,文學即便來自某件新聞事件或是某個新聞人物,但它是生活的提煉,是詩性的、人性的、精神的、終極關懷的,經由寫作者的藝術創造,會帶給讀者強烈的審美感受,它的聲音可能會在你心里余音不絕。

    現實生活提供了大量鮮活的素材,這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能支撐起一些作品的細節;另一方面,也束縛了作者的創造力。因此,創作《云頂》的過程,和我先前創作《野芒坡》《象腳鼓》等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或是真實人物的作品一樣,是將大量的散沙一般的素材重新打碎、變形、切割、揉捏、整合、打磨、再創造的過程。只有將瑣碎的素材重構為不失真實的“故事”,才可能離“小說”的模樣近一些。

    《云頂》不僅僅是一對模范鄉村教師夫婦以及“童伴媽媽”的寫照或者贊歌。他們是普通人,我想寫的是他們的心路歷程,他們為什么選擇這樣的生活,他們的驕傲與愁悶,困惑與無奈。《云頂》描摹的是失愛的鄉村留守兒童群像,他們的父母迫于生存的壓力或者因為各種原因暫時離開他們——脫離了殘酷的生活現實,任何道德判斷都是無力的。幸運的是,他們在“云頂”得到盡可能多的情感補償。我想寫倔強的童年在暗淡中盛放,寫生命和希望,寫夢想與渴望。

    我想,同樣的寫作素材到了不同寫作者那里,會呈現不同的樣貌。這和寫作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審美取向都有關系。到我這里,我希望呈現的《云頂》是童真詩意的,是直面真實,又啟人思考、燃點希望的。

    《云頂》里有兩組對照關系,楊果和小石頭,春曉和金枝。他們是師生,也是某種意義上的“父子”“母女”,還是“我”和曾經幼小的自己。這是兩代人的對話,也是兩代人的救與贖。您為什么要寫云頂小學教師的過去?為什么找回他們的童年如此重要?

    人物的真實可感,在于他的所作所為符合他的性格邏輯和生活邏輯,如此塑造的人物才是有根基、有說服力的。而童年是一個人人生最重要的根基,直接影響了他后來的性格養成和人生選擇。

    楊果的回來,來自童年這塊土地給予他的哺育,來自做教師的父輩給予他的人生方向的指引;而春曉的選擇,除了對丈夫楊果的“跟隨”,更來自于自身童年愛的缺失,才會對當下留守孩子感同身受。她付出的同時,也是對自己童年缺憾的補償。

    包括小說中的兒童群像,小石頭之所以膽怯、缺少安全感,是因為他從未得到過母愛,有過被關柴房的心理陰影;幼菊之所以如此渴望與手機親近,是因為她被外面世界表面炫目的光彩迷醉過;金枝讓人憐愛的懂事和善解人意,是因為她耿耿于懷自己和哥哥對春曉夫婦的虧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邏輯,即便那些行為不可理喻,依然可以找到他們之所以這么做的理由。一個寬容的寫作者,對善與惡都能一視同仁,并且用同情的目光關照人和世界——這也是我一貫想用自己的文字向成長中的讀者傳達的觀點。

    生活中的一切高尚常常以平常的面目出現。高尚應該來自一個人內心自覺的選擇,卻又從不以高調示人。取與舍相輔相成,奉獻的同時也是一種自我實現和滿足。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比舒適的臥榻、豪華的屋宇更有價值的東西——那就是富足而高貴的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強大到足以為別人發光發熱。

    和10年前相比,當下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態、精神狀態發生了哪些變化?他們更需要什么?

    10年前,留守兒童除了缺愛,還缺物質。10年后,脫貧攻堅顯見成效,鄉村生活狀況極大改觀,加之有了“童伴媽媽”之類切實有效的公益項目,留守兒童有很大一部分已經不缺物質,但仍然缺愛,來自社會的關愛不足以彌補親情的缺失。同時,網絡發達,交通便利,他們還要面對復雜世界的誘引,這比10年前留守兒童的境遇更加復雜。

    我在《云頂》里提出了一種“最好的生活”的設想:走出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回來,一家人完整地生活在一起,這便是最好的生活。聽上去特別樸素簡單,但是,實現起來也許并不那么簡單。

    《云頂》里寫到了學生的苦難,有的孩子自小被父親或者是母親拋棄。這類現象會讓您感到困擾嗎?

    被媽媽拋棄,這是我近年在鄉村生活體驗中很受沖擊的現象。年輕一代的媽媽,更加自我,在貧困面前,母愛、責任都變得虛弱無力。這確實是讓我困惑的一個問題。傳統家庭結構的牢固性也面臨挑戰——這不僅是山中家庭的問題,這是現代社會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

    “留守兒童”這個主題為什么這么牽動您,愿意一寫再寫?

    一部作品帶給不同讀者的感受是不同的,對自己的任何作品,我都沒有什么預設。讀者會在閱讀中將文本再創造,他們甚至會帶給作者意想不到的驚喜和解讀。《云頂》出版后,在有限的2次與大小讀者面對面分享中,都有大人和孩子被打動、流淚,甚而有孩子回去跟家長宣布:要把自己所有的“財產”捐給那些缺少愛的孩子。無論是同情也好,被作品中人物的高尚感動也好——假如這部小小的作品能讓人沉思,或者心靈顫動,或者激起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這大概就是閱讀文學作品和新聞的最大不同。

    “留守兒童”牽動我的,不是這個話題的社會性。它不是中國的獨有現象,在國外不同時期都有不同類型的“留守兒童”。我在作品里一向關注成長中的心靈,留守兒童無疑是遭受心靈風暴的一個群體,因此也更能引起我的關注。

    您怎么看待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寫作者如果不大量閱讀,持續性的寫作是無法進行的。事實是,我用于閱讀的時間比用于寫作的時間要多得多。不僅閱讀各種類型的書,也包括影像、戲劇、舞臺藝術,撲面而來的有選擇的資訊,最重要的是讀生活,是讀人。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无码国内精品久久人妻麻豆按摩 | 国产亚洲精品资在线|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YW|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精品一区二区综合在线| 中文字幕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久久国产香蕉一区精品|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主播精品大秀系列|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区|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99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的视频| 米奇777四色精品人人爽|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亚洲精品国产美女久久久|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 国产剧情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国产 |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九九热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婷婷久久|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