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研學 砥礪前行 ——記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
中南大學是我國最早開展網絡文學研究的高校之一,構建了以歐陽友權教授為領軍人物的優秀學術團隊,產出了一批標志性學術研究成果,為有效回應網絡文學發展中的問題、評價網絡作家作品、推進網絡文學的基礎理論建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我國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的繁榮發展有著“篳路藍縷”之功。
構建團隊,打造網絡文學研究重鎮
1999年開始,歐陽友權教授帶領一批青年教師走進網絡文學理論批評領域,開展網絡文學調查。2000年4月27日歐陽友權在《社會科學報》發表了《網絡文學的五大特征》的文章,隨之又相繼發表論文《網絡文學:挑戰傳統與更新觀念》、長篇研究報告《互聯網上的文學風景——我國網絡文學現狀調查與走勢分析》等,正式深耕這一領域。2002年成立網絡文學研究所,2005年建成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南省網絡文學研究基地”。2013年,“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網絡文學研究分會”落戶中南大學。2016年4月16日,“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中南大學研究基地”揭牌,標志著我國第一家國家級網絡文學研究基地落戶中南大學。2019年,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入選全國CTTI來源智庫。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提出的“大力發展網絡文藝”的基本方針,以加強我國網絡文學的理論評論工作,繁榮網絡文學,引導其健康發展為宗旨,其目標是經過若干年發展,把基地建成全國網絡文學的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人才培養中心,成為黨和政府有關網絡文學決策的咨詢機構,成為具有較高水準的中國網絡文學理論評論專家智庫。基地的職能定位是:建設網絡文學國家智庫,開展網絡文學基礎理論研究,實施網絡創作評論人才培養,舉行網絡文學作品研討,組織網絡文學理論批評成果評獎,編撰《中國網絡文學年鑒》等。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是我國最早開展網絡文學研究的學術群體。研究基地下設協調小組、管理機構與學術委員會,對基地工作進行協調和管理。協調小組主要負責決策基地重大事項和協調處理內外關系,基地管理機構負責基地日常管理和運行工作,學術委員會主要負責基地理論研究和學術活動的策劃與把關。經過20余年的努力,中南大學現已成為我國網絡文學研究重鎮。
緊盯前沿,團隊協作攻關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一直緊盯、深耕網絡文學研究前沿領域,在學科帶頭人歐陽友權教授的帶領下,打造出了一支具有創新活力、敢于攻堅克難的優秀研究團隊。
這支隊伍既是專職的——他們都是文學博士、博士后或教授、副教授,研究網絡文學是他們的本行;同時也是兼職的——他們并不是網絡文學出身,而是來自于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文藝理論、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甚至有語言學、傳播學等。平時他們要完成各自的教育教學任務,一旦有了研究項目,大家便聚到一起,攜手合作,一起調研,一起討論,協作攻關,一個個課題、一本本專著、一篇篇論文、一次次學術活動就是這樣完成的。
這個研究團隊有專、兼職研究人員與行政人員27名,其中專職研究員8名(具有高級職稱與博士學位者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名,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1名)。研究團隊已出版5套網絡文學研究叢書,有25位老師發表相關論文340余篇,出版著作71部。基地掛牌以來,獲國家級課題項目14項,省級課題項目21項,其成果獲得了包括魯迅文學獎、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獎、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一等獎、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獎在內的各種獎項。
2021年,團隊接續深耕網絡文學研究,獲得多項課題立項。歐陽友權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其專著《當代中國網絡文學批評史》入選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研究基地協作完成的“中國網絡文學年鑒”系列入選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理論評論支持計劃項目,禹建湘教授主持的“網絡文學觀照現實的審美轉向研究”獲評2021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聶茂教授主持的“網絡文藝生產規制研究”獲評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重點項目。另有禹建湘教授的“網絡文學現實主義創作趨勢研究”、聶茂教授的“網絡文藝符號生產規制”、聶慶璞副教授的“5G背景下VR(虛擬現實)審美研究”、晏杰雄教授的“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可通約性研究”等項目獲得省級課題立項。
2021年度,研究基地累積出版網絡文學研究專著11部,如歐陽友權教授的《網文觀潮》《蕭鼎與〈誅仙〉》和《中國網絡文學年鑒(2020)》、禹建湘教授的《中國現代化與文學鄉愁》和《網絡文學研究視界(第一輯)》、聶茂教授的《虛擬之虹:網絡文藝的符號世界》《網絡文藝生產規制》等,年度內發表論文30余篇,如《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樹狀”結構》《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的形態、動力與屏障》,《網絡創作能否打造文學經典》《哪里才是中國網絡文學的起點》《網絡文學評價的三個悖論》《構建網絡文學網站社會效益評價體系-基于25家網站數據分析》《2020年網絡文學述評——最是一年春好處》《網絡文藝評論:“走進”而非“走近”網絡文藝現場》《網絡文學彰顯“國之大者”,拓展現實題材新方向》《網絡文學,面向新時代敞亮歌喉》等,其中歐陽友權教授的《哪里才是中國網絡文學的起點》一文被《新華文摘》2021年第14期全文轉載。
拓土深耕,創造網絡文學研究多個“第一”
作為我國網絡文學研究重鎮,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始終堅持把握學術新方向,開疆拓土,深耕前沿,屢次在國內網文界開啟新聲,創下了多個“第一”。例如,2001年第一個獲得教育部網絡文學方面的人文社科規劃課題。2002年成立了第一個網絡文學研究所時,第一個拿到國家社科基金的網絡文學研究項目。2003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網絡文學理論專著《網絡文學論綱》。2004年,舉辦了第一個網絡文學專題論壇——“網絡文學與數字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創辦了第一個網絡文學研究基地——湖南省重點基地“網絡文學研究基地”,主編了第一套叢書《網絡文學教授論叢》(5本),2003年第一個在高校中文系開設網絡文學本科課程,2005年開始招收網絡文學研究生,2006年第一個在網絡文學領域獲得湖南省精品課,2007年榮獲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新媒體文學教學團隊,200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網絡文學高校教材《網絡文學概論》,2012年,第一個在網絡文學領域獲得教育部國家精品視頻課,同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網絡文學詞典》,2014年,建立了第一個漢語網絡文學文獻數據庫,2015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國網絡文學編年史》,2016年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網絡文學年鑒》,并在這一年拿到國家社科基金第一個網絡文學重大招標課題《我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還有,歐陽友權的《數字化語境中的文藝學》獲第四屆魯迅文學獎·理論評論獎,這是網絡文學研究成果第一次斬獲國家級文學大獎。
人才培養,為網絡文學研究蓄力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團隊注重發揮育人實效,著力培養青年學人關注網絡文學、學習和研究網絡文學。團隊教師以老帶新,積極推進網絡文學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培養了一批有志于網絡文學研究的青年教師和碩博學生。建設了以《網絡文學概論》為代表的精品課程。
2005年,歐陽友權教授主編的研究生課程教材《網絡傳播與社會文化》在高教社出版后,迅速成為學院研究生的平臺課;2008年出版的本科課程教材《網絡文學概論》,為高校本科教育開設網絡文學課程奠定了基礎。十幾年來,團隊骨干成員主講的《網絡文學概論》《網絡文學批評》《網絡文學專題研究》《網絡文藝學》等課程,覆蓋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培養的全過程,建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網絡文學人才精準教育培養體系。
踐行“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的校訓,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加強“產學研教”融合,研究基地成員參與各類教學競賽和科研活動,取得各類教學競賽獎40余項。近年來,歐陽友權教授作為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今年又當選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并被國家出版基金委員會、國家出版基金規劃管理辦公室聘任為“國家出版基金評委專家”。禹建湘教授、聶茂教授和晏杰雄教授在“錢潮杯”網絡文藝評論大賽等活動中屢獲佳績,并指導學生在“錢潮杯”網絡文藝評論大賽和白馬湖全國網絡文學評論大賽等賽事中取得佳績。
研究基地育人成效顯著,有一批畢業的博士、出站博士后在網絡文學理論批評領域嶄露頭角,如禹建湘、歐陽文風、聶慶璞、紀海龍、劉新少等已成團隊學術中堅,賀予飛、吳釗、鄧禎、程海威、嚴立剛、吳英文、付慧青等開始走向網絡文學學術研究前臺。近三年,學院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發表關于網絡文學研究論文30余篇,以網絡文學為選題的為本、碩、博學位論文80余篇,其中博士畢業論文15篇。
開放融合,廣泛開展學術交流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重視學術交流,與國內外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系,經常開展學術交流。近年來,基地與澳門城市大學、臺灣銘傳大學互派研究生開展研學活動;與瑞士日內瓦大學、法國巴黎大學、美國佛羅里達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互派專家出席定期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每年舉辦網絡文學學術年會,如2004年在長沙舉辦了“網絡文學與社會文化”全國首次網絡文學研討會;2009年在湖南鳳凰舉辦了“網絡·網絡文學·公共空間”全國學術研討會;2016年在湖南懷化舉辦了“網絡文學評價體系構架”全國學術研討會;2017年在廣西賀州召開了“網絡文學批評與中國文學傳統”全國研討會;2018年在四川綿陽召開了“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全國研討會;2021年在合肥召開了“中國網絡文學評價體系與批評標準”全國學術會,2020年、2021年還在線上舉辦了網絡小說《腦控》和《火車浜7號》網絡小說研討會等。
今年,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推出“中國網絡文學30年”系列高端學術活動,陸續邀請12位網絡文學界知名學者來校講學,并在9月底舉辦了“中國網絡文學30年”國際高峰論壇,在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研究基地成立以來,堅持學術至上、育人為本,加強學術交流與研討,通過舉辦學術講座,請進來,走出去,豐富交流方式,累計舉辦網絡文學學術講座50場,讓基地的網絡文學研究緊跟我國網絡文學發展前沿,始終保持理論活力。
中南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基地以其扎實、堅定的開創性研究,積極推動網絡文學理論批評建設,點滴積累的研究成果,涉及到網絡文學編年史、發展史、斷代史、批評史、數據庫、工具書、批評標準、評價體系、網絡文藝學構建等各個方面,并且在網絡文學國家重大項目攻關、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研究、課程設置、教材建設、人才培養等領域,以及學會、社團、基地、研究所、精品課、教學團隊等不同層次,形成全方位、立體式的網絡文學研究框架和風貌,為中國網絡文學理論批評的健康快速發展積累了經驗,也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