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場館的“北京方案”
大跳臺 新華社照片
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至今,人們最常聽到的一個詞,是“破紀錄”——自2月5日正式開賽以來,運動員們在比賽和自我挑戰中屢創佳績,多項奧運紀錄被不斷刷新,許多運動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北京是我們的幸運之地!運動員屢創佳績的背后,少不了比賽場地的助力。一處處合乎規范、甚至“比好更好”的冬奧會賽場是如何打造出來的?報告文學作家孫晶巖在對北京冬奧會的采寫中進行了“揭秘”。
首鋼與奧運的不解之緣
2007年5月,為了撰寫奧運長篇報告文學《五環旗下的中國》,我和一批中外記者應邀來到首鋼采訪。最難忘的是當時馬上要停產的煉鐵廠4號高爐,看到工人們戀戀不舍的樣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用照相機從不同側面拍攝那座高爐,想永遠地定格在鏡頭里,鼻子一陣陣發酸,眼眶也變得濕潤起來。首鋼1919年建廠,在京西這塊熱土上,首鋼人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但是為了北京奧運會,為了北京的碧水藍天,首鋼人遠離棲身近一個世紀的石景山,搬遷到了曹妃甸。
十年彈指一揮間,為了撰寫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長篇報告文學,我再一次走進首鋼園,頓時被眼前的嶄新面貌驚呆了,難道這就是那個到處是工業遺跡,遍地是廢棄高爐,近年來蕭條沉寂的首鋼嗎?
首鋼停產后,首鋼人實在舍不得拆掉廠里原有的建筑和設備,這是他們幾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澆灌的果實啊!于是,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首建投”)應運而生,他們打算建設首鋼,對外招商引資,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的宗旨是:第一,要有工業風;第二,要有首鋼味兒;第三要有歷史感;第四要和自然相結合。于是,他們招兵買馬,很多學工程設計、土木建筑、園林綠化的精英人士云集首鋼。
2015年,中國申辦冬奧會成功,冬奧組委需要有一個長期的辦公地點。昔日北四環上的奧運大廈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在北京市領導的力主下,冬奧組委入駐首鋼。
到首鋼首先要解決工作、吃飯、住宿和停車的問題。當時,5、6號筒倉室內裝修還沒做,他們緊鑼密鼓開始設計,3號筒倉的一層裝修成臨時餐廳,1號筒倉的地下一層改裝成展廳,5、6號筒倉裝修完畢,具備了拎包入住的條件。
2016年4月26日,北京市政府召開第三次領導小組會,原則同意首鋼老工業區改造建設思路的請示和《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發展建設近期重點任務安排》。要求抓住冬奧組委入駐首鋼的契機,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推進新首鋼地區開發建設。
2016年5月13日,冬奧組委正式入駐首鋼園區。6月26日,近200名工作人員正式到首鋼上班。為了給冬奧組委提供交通便利,首鋼人從阜石路上開辟了一個大門,大大方便了出行。
北京冬奧組委入駐后,首鋼設計院和中聯筑境聯合成立了首鋼筑境公司,繼續改造料倉、轉運站和聯合泵站:N3-2轉運站改造成會議室和員工餐廳,N1-2轉運站改造成人力資源部辦公室;料倉改造成規劃發展部辦公室;N3-3轉運站改造成辦公樓,外面是玻璃幕墻,里面的鋼柱和混凝土柱子都是原有的,安裝了智慧照明系統,將光感應器安裝在窗簾附近,當外面的陽光照進來,屋里的燈自動滅掉,當外面的陽光較弱,屋里的光線就會增強,空調安裝了溫度感應器和紅外線感應器,人不在屋里時會自動關閉;N3-17轉運站改造成綜合服務樓,設立了郵局、醫務室、美容美發室和服務人員宿舍。其中一個老廠房,鳥巢的中方設計師李興鋼將其設計成賓館,用了鋼結構,保留了原來廠房的墻體,請了故宮修繕墻體和壁畫的團隊來做。墻體上有油漬,他們用專業設備去油,再刷一層保護劑,呈現出原汁原味的建筑。
從來沒有一個企業像首鋼這樣與奧運結下不解之緣。當奧林匹克再一次選擇了北京,與東方文明古都寫下充滿激情與魅力的冰雪之約,冬奧夢想連接著整個世界,更牽系著首鋼人的奧運情結。變化的是時光,不變的是首鋼期盼奧運、情系奧運、參與奧運的強烈愿望,是首鋼人為民族、為國家作貢獻的歷史擔當。
四塊冰
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首鋼園區開發建設造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新首鋼園區北區建有冬奧廣場、石景山景觀公園、首鋼工業遺址公園、城市織補創新工場、公共服務配套等五個片區。
冬奧廣場包括三部分:一是北京冬奧組委辦公地,二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正式比賽項目滑雪大跳臺,三是國家冬訓中心。
我國冰上項目運動員原來是在首都體育館訓練,為了迎接2022年冬奧會,首都體育館改建,運動員需要有一個新的訓練場所,國家體育總局決定在首鋼建設國家冬訓中心:一個短道速滑館、一個花樣滑冰館、一個冰球館個冰壺館,俗稱“四塊冰”。
秀池南面是原精煤車間,長300米、寬66米,這個長方形的廠房是個儲藏煤的老倉庫,早先是為了卸煤方便而建設的,長度相當于一列火車。這塊寶地就定為改建“三塊冰”:短道速滑館、花樣滑冰館和冰壺館。
這三個館的面積是25600平方米,按照以往正常工期,建造符合冬奧會比賽要求的專業場館需要兩年半至三年的時間,可是時間不等人,給他們的硬性指標只有13個月的時間,2018年6月必須交付使用。這13個月經歷了春節民工返鄉、兩季農忙農民工回家夏收,2017年因北京市環保要求還停工90多天,實際建設時間只有10個月,建設者們一天當成兩天用,24小時連軸轉。
當我走進“四塊冰”的花樣滑冰訓練館,場館整潔明亮,冰面水平如鏡,在燈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為了全力保障國家隊隊員在訓練和參賽時真正“無差異感”,制冰工序及各方面設施按照冬奧會標準,包括場館燈光照度、空調溫濕度、除塵等都有嚴格要求。制冰有十幾道精密工序,冰面結構分為地板加熱防結露凍脹層、防凍脹加熱層、保溫層、保護層、滑動層、防水層、混凝土制冷層等,最終才呈現光潔的一塊冰。
設計師把廠房的結構保留了,紅灰顏色水泥板材料的骨料是建筑垃圾做的,內裝修秉承了莫蘭迪原則:環境樸素,不要扎眼,讓運動員把注意力放在冰上。廠房原本沒有吸音效果,為了吸納噪聲他們將混凝土板穿孔,木飾面也穿孔。建設中考察了國內其他場館,發現運動員在瓷磚地膠上穿著冰鞋容易摔跤,于是就在新場館鋪設運動地膠;而在熱身區,四條跑道地膠呈鮮紅色,運動員進行訓練就要神經興奮,紅色是令人興奮的顏色。
2018年6月開始,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和冰壺國家隊來到首鋼的新場館訓練。在花樣滑冰館,我看到花樣滑冰隊總教練趙宏博身穿羽絨服在指導運動員訓練,跳躍、托舉、旋轉,運動員們在冰面上翩翩起舞,騰挪飛躍,似乳燕飛翔、賽天鵝起舞。趙宏博稱贊道:“首鋼花滑館已經達到世界頂級水平,是現代場館與工業遺存的結合。這是我見到的最好的一塊冰,我們將以最高的訓練標準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隔壁是短道速滑館,中國短道速滑隊原主教練李琰說:“感覺這里特別酷,非常有藝術感,這里是我們備戰2022的‘風水寶地’。”
在冰壺館,我看到加拿大制冰工程師吉米帶領首鋼工人在制冰,本來冰場應該半個月做好,但是運動員著急訓練,吉米帶領一班人趕制,七天就完工了。冰壺運動對于冰面的溫度、濕度和硬度也有極高要求。標準冰場長60米、寬30米,下面敷設冰管,上面噴射冰漆,最上面一層是訓練用冰,制成一塊冰需要刮冰200次。吉米告訴我:加拿大的冰雪運動十分發達,參加者很多。他有44年的制冰經驗,非常喜歡中國,要給北京人帶來一流的冰面。
以前中國北方沒有一所可供比賽的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冰球館,首鋼邀請北美專業冰球聯盟比賽專家設計了中國最棒的冰球比賽場館。這是帶觀眾觀看臺的比賽館,有多種功能,鋪上地板還能夠打籃球,符合國際標準。
從2019年10月開始,國家女子冰球隊也來到首鋼冰球館訓練。
水晶鞋
在四塊冰的南面是群明湖,湖的西側有四個冷卻塔,這里原來是首鋼電力廠所在地,現在打算開發攀巖、跳水、潛水等項目。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這里要舉辦單板和自由式滑雪大跳臺項目比賽。滑雪大跳臺是一項極限運動,受眾趨向年輕化,一般參賽者年齡在14-25歲。這是平昌冬奧會新設立的項目,本來應該設在北京延慶區或者張家口,但是國際奧委會認為更適合在城市舉辦,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來首鋼考察后相中了這里。
清華大學建筑研究院張利教授應邀擔任首鋼滑雪大跳臺主設計,他是北京冬奧申辦的主陳述人之一,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場館的設計師之一,延慶和張家口都有他的設計項目。這次在首鋼的設計方案叫作“雪飛天、冰絲帶”,靈感來自敦煌壁畫中的飛天造型。他把群明湖畔的四座雙曲線冷卻塔作為依托,在群明湖的西南角設計了一個60米高、符合國際標準的滑雪大跳臺,比賽時,用燈光在冷卻塔上打出飛天的造型,蔚為壯觀。
首鋼滑雪大跳臺項目本體是鋼桁架結構,施工跨度大,制作安裝難度大,有弧度和雙曲面,需要進行鋼結構預拼裝模式,然后整體吊裝。工人們先在唐港鋼結構加工廠焊接了11段桁架,用汽車運往首鋼現場模塊式拼裝,吊裝焊接成整段。吊裝焊接是工程難點,最大的一個構件126噸重,在大構建的棚子里,國家級技能大師王文華和劉宏在指導焊工認真地焊接鋼構,他倆一個是首鋼勞模,一個是北京市勞模,有著豐富的焊接經驗。參加工程的焊工需要參加理論考試和實際操作考試,必須技術過硬才能上崗。
首鋼滑雪大跳臺的設計、施工無先例可循,面對巨大考驗,首鋼建設投資公司通過觀摩學習各種賽事,與國際奧委會、冬奧組委及政府主管部門反復溝通論證,了解這項運動的特點,對場地的需求做到了心中有數,僅用300多天時間,終將其從圖紙變成了實物,從設計理念變成了現實,既滿足了賽事需求又兼顧了空間、功能、結構、安全等多方面的因素,成為北京城市老工業遺址文化與奧運文化完美融合的代表性景觀。從群明湖北面看,大跳臺在水中的倒影酷似一架展翅翱翔的飛機,形狀酷似一只水晶鞋。上方48米處是出發區,站在出發平臺,可以俯瞰首鋼園北部區域。運動員從那里助滑到緩沖區,從緩沖區的平臺開始起跳,展現雪上飛翔的英姿。
平昌冬奧會新增添的滑雪大跳臺是臨時性建筑,賽完就拆掉了;而首鋼滑雪大跳臺將成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場館,也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唯一位于市區的雪上比賽項目舉辦地。大跳臺西北側是首鋼原電力廠的一個車間廠房,正在改造建設成星級酒店,滿足運動員和觀眾的需求。首鋼滑雪大跳臺依托首鋼工業園遺址進行建設,還將帶動周邊景觀,比如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群明湖和冷卻塔、燕都第一仙山的石景山等,賽后將作為體育休閑公園向市民開放,屆時將成為永定河東岸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節選自《中國冬奧》孫晶巖/著,刊發于《當代》2022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