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2021年第12期|艾平:逍遙熊
他告訴我,那娘倆今天沒來,昨天也沒來,前天來了。
聽這話音兒,他每天都在惦記著那娘倆。
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是我國最大的集中連片、自古以來沒有經過生產性采伐的原始林區。像惦記自己的孩子一般惦記著那娘倆的,是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森林烏瑪管護站的護林員。
那娘倆是熊媽和她的熊崽。一開始的時候,它們這個組合有三個成員,熊媽帶著兩頭小熊。人們忘不了它們第一次來時的情形,兩只小熊棲在瘦瘦的熊媽身上,四只眼睛猶如磨砂玻璃球,烏蒙黯淡,唯有那熊媽波瀾不驚,在管護站的四十米開外處,看到有人在院子里走動,便慢慢收了腳步,直勾勾地盯著人們半晌不動,那兩個小熊順勢滾到母親的臀下黏附著,寸步不離。熊媽將身子站立起來,抬高頭臉,鼻子上揚,做出孔武有力的樣子。林區人稱動物的此類架勢為使厲害,熊媽使厲害,不是要發動攻擊,意在宣示領地,趕走對方,她認為突然出現在森林秘境里的管護站院落和來往的人員車輛,都是闖入自己家門的入侵者,這一點和人們認為熊是闖入人類世界的不速之客極其相似。護林員退進屋內,從窗戶看著熊媽又背上小熊,進了院門,走到垃圾桶前,放下它的孩子,一巴掌打倒垃圾桶,扒拉出一些殘羹剩飯,自己做示范,讓小熊學著吃,越發感到這個熊組合很像人世間相依為命的單親家庭,便心生了一種憐憫。
管護站的食堂開伙,讓隱于林中的熊聞到了一種史無前例的氣味,這氣味既不同于堰松籽的幽香,也不同于藍莓紅豆燈籠果的芳香,更不同于細鱗魚和小松雞的生猛腥膻,這是一種繁復的,多變的,百味糅雜的引誘。大興安嶺森林的棕熊,俗稱熊瞎子,它們的眼睛近視加遠視,偏偏鼻子進化得超級靈敏,只要觸及過一次某種氣味,三公里之內立馬辨識無誤,甚至,可以區分出幾個獵手的不同氣味。假如人們在一塊鹿肉上中間放上一顆子彈,它們是絕對不會來吃鹿肉的,因為它們已經記住了子彈炸裂的氣味。諸如此類的熊故事,在早年的狩獵部落婦孺皆知。熊媽很瘦,一個冬眠和哺乳接續的冬春,耗盡了它原本肥厚的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沒有人知道它們是沿著氣味還是蓄謀已久,反正說來就來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就這樣隔三差五,從春到秋。護林員要是隔幾天不見它們,心里還覺得空落落的。
護林員隔窗注視著熊媽熊寶兒,不傷害,不驅趕,不靠近,每每相安無事,每天的剩飯里自然免不了加了些惻隱之心,比如快要過期還沒過期的餅干、方便面,要爛還沒爛的蔬菜,本來可以回鍋燉燉的筋頭巴腦之類,皆盡所能,早早就放在門外。熊媽熊寶兒不慌不忙地來吃,吃完了閑庭信步似的離開,一旦食物不足以填飽它們的肚子,它們便原地徘徊,流連忘返一般,在管護站的柈子堆、汽油桶、垃圾桶跟前嗅來嗅去,還不時發出撒嬌似的低吼。于是,人就會從窗子里往外投食,直到它們心滿意足。管護站的幾條狗,會看人的臉色,也是畏懼大熊媽的威懾,見到熊光臨,立馬隨主人躲進室內。
人就這樣把熊慣壞。護林員去瞭望塔巡山了,小熊崽趴上窗臺就往廚房里鉆,并隨地排泄,大熊媽橫沖直撞進了屋,甩開膀子亂翻,哪有香味往哪里撲。有一次,聞到冰箱傳出些香味,這東西竟然來了個熊抱,拖拉著電線到院子里,把冰箱往地下一摔,將食物撒了一地,然后一家三口頭也不抬地吃起來,任醬油腐乳玻璃茬子雞蛋湯布滿頭臉,臨走還要在腋下夾上饅頭面包等等。那情景,要不是有視頻為證,簡直令人不敢相信。
熊媽和兩只熊寶漸漸地肥實了起來,它們的毛皮泛出黑褐色的光澤,胸前的V形白毛圖案更加鮮明,頸部的毛尖支棱著,像是夏季長勢良好的松針。輪流值班的各位護林員,在熊組合的身上找到了一種成就感,每當有山外來人,就開始滔滔不絕地推介這娘仨兒,他們從各種角度拍的熊照片,每天和這三只熊的信息一起在朋友圈里瘋傳,人們走進管護站大院,劈面而來的就是宣傳欄上熊媽和小熊的頭像,不知不覺間,這個熊組合成了烏瑪管護站的logo。守衛在額爾古納河畔的邊防軍戰士、森林公安派出所的干警,森林防護、應急消防部隊的官兵,寫作者和攝影家,不管誰到了這里,都要問一聲——今天它們來了嗎?
雖然成了??停强吹皆鹤永锶寺暥Ψ?,車水馬龍,它們是絕對不露崢嶸的。看不到真身,人們就圍著熊組合的大照片議論紛紛。人的興奮,與熊無關,雖然從前它們在河水中也見過自己的形影,或許懂得那就是自己,或許并不知道那是何物,當它們第一次在宣傳欄上看見自己的大照片時,還是有點驚喜,又顯得莫名其妙。熊媽直立起身子,熊寶也學著母親的樣子直立起身子,熊媽用鼻子到宣傳欄上去聞,小熊也跟著往前湊,后來事實證明,熊從此有所頓悟——人類布置的場景,常常出乎意料,就像是從冬眠醒來的那個早晨,到處那么奇異,卻并不能滿足它們的食欲。
只要填飽了肚子,熊便會果斷離開。護林員追著它們的背影,望見它們在小河里喝水,圍著管護站的房子跑馬圈地,在林中的小路上留下腳印,在潮濕的空氣中釋放騷臭的尿液,在樟子松樹干上蹭皮,蹭下幾縷亂毛,往灌木叢里一鉆,就沒了蹤影。
人類投之以桃,熊沒有半點報之以李的意思。一次,護林員拿著照相機尾隨著熊,進入了森林,其目的無非想抓拍些熊在森林謀生的鏡頭,熊發現了他,翻臉如翻書,剎那間耳朵后挺,前爪啪啪拍地,上下牙使勁兒磨出咔咔的聲響,仿佛嘴里要噴出火花。那意思人看懂了——你要是敢越雷池一步,我就拍了你!護林員只好放下相機,慢慢后退。兩只熊寶,這當口兒正在熊媽的身后嬉戲翻滾,熊媽看了它們一眼,消了氣,領著它的孩子,爬上一片石砬子,左拐右繞遁入了林子。不清楚這熊媽的年齡,無疑是個有經驗的,它懂得石頭上不能留下腳印,不可能泄露自己的熊倉。
保護孩子時的母親膽大心細,不可戰勝。動物行為學家珍妮弗·L·沃多琳,以一個母親的視角,披露了熊媽的秘密。原來熊媽懷孕的期間,胎兒的細胞可以通過它的血液,進入它的身體,并且永遠存活著,循環著,所以,母親是孩子生命的一部分。這種情形幾乎發生在所有胎盤動物的生命中,人類也忝列其中。一旦孩子的生命信息在母親的身體里慌亂恐懼起來,即刻成為點燃母性多巴胺的導火索。護林員知道,熊一般情況下不會主動傷人,遇到熊,最危險的動作就是試圖靠近它的小崽。
熊媽和它的孩子,出現在護林員的鏡頭景深中。它們的背影輕松而逍遙,熊媽敦厚的熊掌有節奏地彈奏它腳下的土地,小熊的腹背上沾染著松果和蝴蝶,在自己的家園里,它們是那樣逍遙自在,率性天然。大興安嶺北部叢林的棕熊幾乎沒有天敵,森林狼,猞猁,都視其為龐然大物,避之不及。母熊帶領它的孩子,從早到晚只做兩件事,覓食和吃食。
在人類放下獵槍之后,能戕害熊的只剩下它們的同類。孤獨而艱辛的熊媽,自打把那三兩個巴掌大的、粉紅色的孩子分娩到馥郁寒冷的林間,其鼻子的另一種功能就開始周期性的啟動,時時刻刻警惕著前來求偶的公熊。熊媽在生育后的兩三年里,不會因為任何雄性荷爾蒙的勾引而迷亂心性,它固執地庇護著孩子,激烈反抗雄性的纏綿悱惻。盡管我們還沒有看到哪個文獻提供這樣的答案——母熊因為哺乳而停止發情。我們從母熊身上所看到的,是形而上的光芒。它們如此圣潔堅毅,嘔心瀝血,舍生忘死,只為把自己的孩子喂飽護好,教會它們采摘、狩獵、捕魚,直至熊寶們離開母親領地以后,能夠自食其力,從容地應付布滿風刀霜劍的叢林生活,從而保證物種的基因代代永續。說來也是有點戚然——即使某一天母子重逢,也是行同路人,沒有絲毫的親昵之舉,它們的辭海中沒有“老母與之別,呼天野草間”之類的詩句。
在人類文明的眼鏡后面看原始森林,到處都是不可思議。公熊來了,帶著沖騰欲噴的荷爾蒙烈焰,其攻略步驟是先殺死熊媽身邊的小熊,斷了熊媽的念頭,然后實施播種,以輸送自己的基因。熊媽老遠就嗅出了端倪,做好了決一死戰的準備。結果不是公熊落荒而逃,就是小熊慘遭厄運。失去孩子的熊媽會瘋狂報復,哪怕在廝殺場上以失敗告終,也不會低下氣勢洶洶的頭,更不可能倉皇地俯就順從。熊媽的傷痛會變成刻骨銘心的記憶,為了報仇雪恨,它有可能固執一生。貌似器宇軒昂的公熊除了欲火中燒的那些天,翻身打滾秀肌肉追逐母熊,一輩子獨自浪蕩,吃飽了就睡,像極了某些無情無義無責任感的男人。交配之后,它便遠離熊媽,從來就不知道什么子嗣血親,何為父親。與公狼守著母狼坐月子的俠骨柔腸比起來更是顯得猥瑣愚昧。
烏瑪河寬闊清澈,靜水深流,緩緩向西,是大興安嶺山谷中的一條翡翠色長龍。烏瑪河北岸是立陡的山坡,無論冬夏,陽光的手總是撫摸著坡上絲絨一般的矮草灌木,是動物曬太陽的首選之處。護林員在坡上拍照,河谷盡收眼底。突然,熊媽出現在他的視窗里,此時它正在淺灘抓魚,回眸間聞到了護林員的氣味,按道理它應該對此司空見慣,此刻卻反常地慌亂之極,連剛到手的魚也拋在了地上,一個熊奔,就往山坡上爬,山很陡,大約七八十度,只見熊媽不是在爬,簡直是在躥!平日里笨拙夯重的軀體,竟然變得無比敏捷神速,直沖著人就來了。護林員不由看得目瞪口呆,幸虧及時回過神來,轉身就逃,到遠處爬上一棵樹,用長焦一調,看見已經上了山的熊媽,并沒有追過來,它迅速撲進灌木叢中——原來那里藏著一個熊寶兒,而另一個熊寶卻不知道哪里去了。
等到熊組合再次出現在管護站,娘仨兒變成了娘倆兒。于是,護林員伴之久久的哀嘆,送上與日俱增的福利。這娘倆兒此后的生活支點,便是張大嘴巴,承接從天而降的餡餅。它們大腹便便,百無聊賴,終日在管護站附近閑逛。人類的悲天憫人,與之動物的生存欲望,就這樣莫名重合。
后來,防不勝防的雷擊火引來了一場森林火災,當所有動物望風逃命的時候,各路應急滅火隊伍迅速云集,把車輛和補給置放在烏瑪管護站之后,全員投入火場。那要吃要喝的娘倆兒,賴于災難的后方不僅生命無恙,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它們來了,徑直上了應急部隊的宿營車,委實忙得不亦樂乎,把所有的物品食物通通舔舐一通,按著熊瞎子劈苞米的模式,拿起眼前的,丟了手里的,后來不知道是用手還是用嘴,打開了白酒瓶子蓋,并連連豪飲,末了酒壯 人膽,熊媽栽在消防隊員的行軍床上,進入春秋大夢,一時間鼾聲如雷。那只熊寶,也喝得趔趔趄趄,直翻白眼。消防員晝夜辛苦,回到防護站,面對此情此景也是無可奈何,只有退避三舍,直到大熊醒來,毫無歉疚地離開了事。
領導說,百年大計,安全第一。不久,人們給管護站的圍墻和窗戶安裝了鐵絲防護網,以這樣的方式宣示自己的領地不可僭越。
護林員的朋友圈里,熊的視頻和照片越來越多了,那些熊的影像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終于,護林員認出了熊媽,他先是發現了這頭熊的眼線上叮著兩只可惡的草原蜱蟲,細看,那眼神好不熟悉……
(原刊于《作家》2021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