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殷切希望,講好自然資源故事
編者按:
2021年12月14日上午,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6名代表參加大會,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現將他們的學習體會摘要刊發如下:
銘記殷切希望 講好自然資源故事
陳國棟
12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時代為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中國作家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開展文學創作指明了方向,是中國作家的使命任務。
總書記要求我們,“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全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的發起國、創始國,現有277個國家地質公園。在全世界的169個世界地質公園中,中國有41個,在世界各國中是最多的國家。中國地質公園走向世界,并成為世界地質公園建設的典范,是因為中國地質公園建設以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體現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反映了全人類的共同價值追求。
我將銘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殷切希望,用情用心寫好中國地質公園走向世界的故事。
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將組織廣大會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強作協自身建設,為會員辦實事、解難事、真辦事,讓廣大會員感受到“會員之家”的溫暖。同時組織帶領廣大作家、文學愛好者深入到火熱的自然資源一線,以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態文學創作為主題,以基層一線干部職工為主角,用心用情用力創作一批謳歌新時代、唱響自然資源主旋律的精品力作。
讓文學作品彰顯中國形象
高洪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字字珠璣,句句鏗鏘,聲聲入耳,向文藝工作者發出了為時代和人民放歌的殷殷囑托,特別是關于“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給了我這個從事“一帶一路”紀實文學創作的作家以充足的自信、無窮的力量、噴薄的靈感,讓我深深感悟到,要講好中國故事,不能就中國寫中國,必須把中國放到世界歷史的縱軸上和當今世界的橫面上,讓世界了解真實、生動、立體、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更好地展示中國價值、中國擔當、中國智慧、中國道路,以及中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去年,我出版了《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當下,正著手創作《海上絲路——從青島到紅海》。借助“一帶一路”講好中國故事,是我最大的夙愿。
從人民的立場出發
李青松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內涵豐富,思想深刻,鼓舞人心。我從講話里提煉出五個關鍵詞,那就是,“時代”“人民”“創新”“中國”“藝德”。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文藝工作者要樹立時代觀,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反映時代進程和時代精神。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文藝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人民是文藝的根本立場。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工作者要有世界眼光和人類眼光,立足大地,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中國氣派、中國風范、中國精神。藝德講的是文藝工作者的操守問題。
我們正在步入新時代。新時代是綠的時代,也是美的時代,對于廣大自然文學作家來說,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從人民的根本立場出發,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用文學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生態文明理念。我相信,自然文學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與時代同行 為人民放歌
周偉苠
今天上午全國文藝工作者和作家代表歡聚一堂,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一個小時語重心長、高屋建瓴的講話,深受教育和鼓舞。
作為代表,有幸近距離與習近平總書記及黨和國家領導人一起參加十一屆文代會、十屆作代會開幕式,聆聽總書記殷殷囑托,諄諄教誨,讓我有一種深深的使命感和滿滿責任感。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承擔著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重大使命。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心系人民,守正創新,用情用心用力講好中國故事。習總書記在講話中說“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我們要牢記總書記囑托,與時代同行、為人民放歌。落實在具體行動上,要團結帶領全國自然資源系統的散文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書寫新時代的精彩篇章。近幾年來,我除了自已創作發表散文,出版文集,還策劃主編了《非遺之翠》、《村落的記憶》、《運河之韻》等文集。要繼續編好《中國自然資源散文雙年選》,將雙年選努力打造成文壇特色品牌,為作協出作品出人才作出貢獻。最近我在主持的大運河文化研究要持續發力,全力以赴編好《中國大運河文化》研究文叢,講好運河故事,深挖大運河“有形”“無形”的文化內涵,以經典文化的傳播,打造經典的文化標識,構筑鮮明的自然資源和經濟文化交融的風景,為中國大運河文化研究留下濃墨重彩的篇章。要響應總書記的號召,筆耕不止,創作出反映新時代、新征程恢宏氣象的自然資源題材優秀作品來,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
銘記總書記殷切希望
胡紅拴
12月14日上午,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作了重要講話,作為一名作代會代表,親耳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倍感振奮,備受鼓舞。總書記的講話,振奮人心,講出了我們作家的心里話。總書記說,"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廣大文藝工作者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期待與要求。黨和人民需要你們、信賴你們、感謝你們!""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加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多年來,我們自然資源作協結合行業特色,推出了一大批具有自然資源特色的文學作品和文學品牌,比如我們的地學詩歌大賽、寶石文學獎、徐霞客詩歌散文獎、大地文學獎的頒發和《中國地學詩歌雙年選》《中國國土資源詩歌六十年》等書籍的出版發行,都彰顯了我們自然資源作家"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時代擔當。
總書記要求我們要"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結合個人的創作體會,深感此意義之重大。近年來,我寫了反映地球46億年演變史的詩集《地球語匯》和長詩《地球、地球》以及《山川紀行》《天下之水》《石話詩說》等詩集;人民出版社等還出版了我編寫的反映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的散文集《名山勝地桂冠里的地學奧秘》,反映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的散文集《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里的地學奧秘》等作品,一些詩集還在美國學術出版社等海外出版發行,如英文版《山水間》,中英雙語《石語筆記》《臨窗聽雨》,中法雙語《山境石語》,中德雙語《硯邊詞話》,中日雙語《硯邊石語》等。
此次大會后,我們要認真學習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結合自然資源特色,推出或創作出更多更好的文學作品奉獻給人民,奉獻給這個時代,如作協即將啟動的以世界文化遺產廣東開平碉樓為文化主題的"`碉樓杯'第五屆地學詩歌大賽和正在征稿中的"中國青少年自然資源成語主題征文大賽"以及我所創作的一批反應中國綠水青山及石文化的詩歌,而四部反映中國國粹中國畫的書籍,也在陸續出版、創作、整理中。
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去創作
周習
今天,我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了我,使我的文學創作有了更大的動力。總書記的講話有些內容對小說創作更有針對性,有鮮明的指導意義。總書記說“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給我的創作指明了方向。并且引用了茅盾說過的話:“一個做小說的人,不但須有廣博的生活經驗 亦必須有一個訓練過的頭腦能夠分析那復雜的社會現象。”總書記說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驗了的感情的傳達。”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態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筆觸丑化人民。結合我自己關于土地上勞作的農民的長篇小說創作,我要以總書記的話為指導,深入到基層,和人民群眾同吃住,真正融入他們,了解土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不平凡的業績,記錄時代,為那些最平凡崗位上的奮斗者、英雄給予最深情的褒揚。只有深入人民群眾中,才能揭示生活本質,才能夠把握時代脈搏,才能夠領悟人民心聲,才能夠塑造新時代的經典人物,才能夠挖掘人物身上的時代精神。劉慶邦老師在2006年就和中國作協的高偉、徐坤老師到我們山東壽光蔬菜之鄉培養最基層作者。陳國棟主席在我們創作關于土地督察的《守望大地》一書時,無數次到基層采訪。只有到最基層去,才能夠和習總書記說那樣挖掘人物身上的時代精神,創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藝術作品,創造感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為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