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成立科普科幻產業研究中心
11月5日下午,2021年江蘇科技論壇之人類世與低碳科普創作論壇暨科普科幻產業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南京工業大學舉行。活動由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和南京工業大學共同主辦,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專委會、南京工業大學科協、南京工業大學圖書館和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等承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陳楸帆,江蘇省科學傳播中心副主任蔡峰,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馮偉民等出席開幕式并講話。開幕式由江蘇省科普作協常務副秘書長張潔主持。
“研究中心將積極發揮學會政策咨詢和科技智庫的優勢,助推江蘇乃至長三角地區科普科幻產業發展,提供行業交流平臺和專業學術支撐。”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科普科幻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付昌義表示。在此次論壇上,付昌義副教授發布了《長三角區域科幻產業報告》,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科幻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20年產業總產值達到186.57億元,占全國科幻產業總規模的三分之一。騰訊天美工作室、游族文化、喜馬拉雅、迪士尼樂園、中華恐龍園、鳳凰出版傳媒、新華網等多家公司圍繞科幻作品出版、主題樂園運營、影視動漫游戲開發推出了眾多喜聞樂見的科幻產品。
“文化產業是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屬性,一旦形成核心競爭力就會向周邊其他產業輻射”,開幕式上南京大學教授、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顧江做了《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報告,他認為,科普科幻產業作為一種文化產業需要形成產業集群,擁有規模優勢,進而打造出自己的IP。
開幕式結束后,陳楸帆、陳鐵喜、姜禮福三位嘉賓分別作了論壇主旨報告。
“我們對這個環境做出的每一份破壞,最后都會以某種形式反饋到我們身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科幻作家陳楸帆在報告《<荒潮>中的垃圾隱喻與人類世敘事》中指出,科幻文學為作家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道德立場、推斷性為主的想象力以及沉浸式的代入感,用于更好的在人類世這個時間維度上進行敘事,讓不同語言文化背景的人也能感受到生態災難帶來的震撼感,為利用科技手段解決環境問題,提前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創新性思路。
“人類活動導致氣候變暖的結論是明確的,氣候變化會引發了各種極端的天氣現象和災害現象,不僅有極地升溫,也會有氣候反常下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雷丁學院副院長陳鐵喜教授在《“雙碳”戰略的氣候變化背景》報告中從專業角度講解了“雙碳”戰略與科普科幻中“人類世”的聯系,以及如何從科幻作品中尋求人類的出路,突出了時代給予我們的責任與義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姜禮福老師做了《像霧像雨又像風——美國氣象小說里的中國》的論壇報告,從大數據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國際環保話語中美方話語的特質,以及美方對中國這個不可忽視的環保力量的模糊態度——像霧像雨又像風。
在隨后舉行的人類世與低碳科普科幻創作論壇上,來自新華社、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大學、南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圍繞國家提出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針對人類世科普科幻文學的創作和研究,為江蘇率先實現碳達峰提出了科普科幻工作者的意見和建議。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馮偉民研究員從青年人的角度提出如何參與碳達峰碳中和,他指出“為了應對氣候極端變化,阻止生物多樣性的消失,國家實現了雙碳戰略,我更希望我們在座的青年人可以有所作為,為防止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努力。”
本次論壇上,馮偉民副理事長為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特聘研究員頒發了聘書,嘉賓代表為第三屆江蘇省青年科普科幻征文大賽高校獲獎代表頒獎,南京工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徐州工程學院、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南京燕子磯中學榮獲“優秀組織獎”。
11月6日,論壇在線舉行了分論壇報告,來自南開大學、廈門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省內外高校的專家學者就人類世、科普科幻文學、碳達峰碳中和等話題在線進行專題分享。
研究中心揭牌
論壇開幕式
馮偉民副理事長為研究中心學術委員、特聘研究員頒發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