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魯迅真借過高利貸嗎?
    來源:北京晚報 | 李仲民  2021年09月16日08:25
    關(guān)鍵詞:魯迅 齊壽山 文人交往

    魯迅一生中向朋友借錢的次數(shù)不少,這在《魯迅日記》中有明確記載,同時學術(shù)界有種流傳較廣的說法,在北京生活時,魯迅借過高利貸。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高利貸的解釋是這樣的:“索取特別高額利息的借貸?!蹦敲?,魯迅當時借錢的利息達到了多少,它是一般的民間借款,還是高利貸呢?

    “月息一分”究竟是多少?

    學術(shù)界較早提出魯迅借過高利貸的說法,是湖南工業(yè)大學文學院教授甘智鋼先生。他發(fā)表于《魯迅研究月刊》2006年第八期,題為《魯迅日常生活考證——魯迅借貸情況考》一文,依托史料,對魯迅一生中的借貸情況進行梳理與研究,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魯迅向他人借錢的行為集中出現(xiàn)在1912年至1926年北京生活期間。十余年間綜計借款次數(shù)高達65次,借款金額達4715元。該文從一側(cè)面反映了魯迅在北京生活期間的境遇與狀況,頗具學術(shù)價值。

    不過,在文中,作者認定魯迅這些借款中有三筆為高利貸。他分別指出了這三筆借款的具體情況。

    第一筆發(fā)生于1919年11月13日,當天的《魯迅日記》記載:“上午托齊壽山假他人泉(‘泉’古音與‘錢’通,因貨幣如泉水一樣流通不息,文人常將‘錢’稱‘泉’——注)五百,息一分三厘,期三月?!比缕跐M后,魯迅分三筆還清。第一筆是1920年2月9日,魯迅“還齊壽山所代假泉二百,息泉十一元七角”;2月16日還第二筆,“還齊壽山所代假百元”;2月17日還最后一筆,“還齊壽山所代假泉二百,利泉八”。魯迅還清借款本息,合計519.7元。甘先生認為,“三月利息達近20元之多,是較為驚人的。”

    第二筆借款是1921年4月12日,當日的日記記載:“托齊壽山從義興局借泉二百,息分半。”其用途是“周作人治病”。當年6月11日魯迅一次還清本息,“還義興局二百,息泉六?!?/p>

    不到半年又有了第三筆借款,魯迅1921年11月9日的日記記載:“下午從大同號假泉二百,月息一分?!庇猛疽琅f是“周作人治病”。關(guān)于這筆借款的歸還情況,因魯迅1922年日記已佚,無確鑿記錄。

    甘先生得出結(jié)論,上世紀20年代高利貸是按月計息的,月息為一分至一分五厘之間。同時也說明,高利貸是當時人們?nèi)粘=?jīng)濟生活中一常見的社會現(xiàn)象。

    與甘先生持相似觀點的還有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原上海魯迅紀念館館長王錫榮先生。他在2013年2月撰寫的《日記的魯迅》(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中也認為魯迅定居北京期間曾經(jīng)因生活所迫數(shù)次借過高利貸。

    王錫榮先生提到了魯迅在1919年11月13日的借債情況。他認為,“這次所借是高利貸,而且為期三個月,條件還是比較苛刻的?!?/p>

    另外,他介紹了魯迅常借債的債主,“第一位就是齊壽山(1881-1965)。魯迅日記中最早借債的記載就是從他開始的……按魯迅日記的記載,到1926年離開北京前,魯迅向他借款共26次,數(shù)額高達1990元?!?/p>

    王錫榮先生在文章中還提到,“魯迅有一次通過齊壽山介紹,向義興局借款達到了‘分半’也即15%的利率,還有一次從大同局借款,月息達一分(即10%)。借高利貸,這表明魯迅家的經(jīng)濟狀況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只能不得已而飲鴆止渴……”

    兩位學者均認為魯迅在北京生活期間,曾不止一次假齊壽山之手借過高利貸。對于兩位學者的上述觀點,筆者未敢茍同。

    首先,月息一分所指的利率到底是多少?在民間,不同借款期限,“分”所代表的利息不一樣?!冬F(xiàn)代漢語小詞典》中對“分”是這么解釋的:“分,利率,年利一分按十分之一計算,月利一分按百分之一計算?!?/p>

    也就是說,如果是“年利一分”,那么就是10%的年利率。如果指“月利一分”,那么就是每個月利息為1%,一年的利率就是12%。如果按這個標準,王錫榮先生的著作中,“向義興局借款達到了‘分半’也即15%的利率”這句話是有問題的。“分半”如果是按月計,利息應(yīng)該為1.5%,同樣,“還有一次從大同局借款,月息達一分(即10%)”這句話也是錯的,月息一分,并不是指每月利息為10%,而是1%。

    通過魯迅的第一次借款,我們來看看利息到底是多少。魯迅借了500元,“息一分三厘,期三月”,按照約定的利息來看,每個月應(yīng)為1.3%,即6.5元,三個月的利息應(yīng)為19.5元,魯迅最后還了19.7元的利息,兩者大體吻合。也就是說,月息一分,指的是每月利息為1%。那么,王錫榮先生提到“分半”是15%的利息以及月息一分是10%的利息,是對“月息”的錯誤理解。

    如果月息達到10%,那么一年的利息就是120%,這在任何年代,無疑屬于高利貸。但是如果月息是1%,一年利率12%,這還是高利貸嗎?在此,就需要展開第二個問題,民國時期,利息高達多少算是高利貸。

    民國時利息多少算高利貸?

    民間借貸自古有之,而作為民間借貸的伴生品——高利貸,在歷朝歷代都被認為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統(tǒng)治階級會予以管制,主要措施便是規(guī)定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在此以明清兩代為例進行說明。《大明律·戶律·錢債》規(guī)定:“凡私放錢債或典當財物,每月取利并不得過三分,年月雖多,不過一本一利,違者笞四十,以余利計贓,重者坐贓論,罪止杖一百。”也就是說民間放債每個月的利息不超過三分,即3%,違者受罰。清代沿襲明代,在順治五年四月,“諭戶部:今后一切債負,每銀一兩,止許月息三分,不得多索及息上增息。”也就是借款利息最高不能超過每月三分,即年利率不超36%,而且不能利滾利。

    中華民國建立初期,北洋政府延續(xù)了清代的利率政策。后來,南京國民政府對此加大了管控力度,在《民法債編之立法原則》中即提出:“各國立法例,對于約定利率,有加以限制者,有不加限制者,然為防止重利盤剝起見,似應(yīng)加以限制?!保ā躲y行周報》13卷22號,1929年6月11日。)這一立法精神隨即體現(xiàn)于1930年5月5日施行的《民法債編》中,該法第二百零五條規(guī)定:“約定利率超過周年百分之二十者,債權(quán)人對于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quán)?!币簿褪钦f,借貸的利息超過銀行規(guī)定年利率的20%,超出那部分利息不受法律保護。

    法律規(guī)定如此,那么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之中國社會民間借貸利率普通水準又如何呢?1930年5月,注重調(diào)查研究的毛澤東同志,在時任江西省尋烏縣委書記古柏等人的協(xié)助下,深入尋烏縣大小鄉(xiāng)村,對農(nóng)村經(jīng)濟展開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社會調(diào)查。1931年2月,他整理成七萬余字的《尋烏調(diào)查》。在“錢利”一篇中提到,“錢利三分起碼,也是普通利,占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當時在鄉(xiāng)村,借款年利率30%(年利三分,即30%)或者36%(月利三分,年利率就是36%)是普遍情況。

    反觀魯迅這三筆所謂的高利貸,以其中利息最高的第二筆計算,魯迅借了200元,息分半(即1.5%),兩月后的6月11日,魯迅還了兩個月的利息6元,折算成年利率,不過18%。這一水準,無論是當時的法律層面,還是以民間普遍的借款利率相比,都談不上高利貸。

    齊壽山會給魯迅放高利貸嗎?

    分析完借款利息高低問題,再來看看把錢貸給魯迅者的那些人和機構(gòu)都是什么來頭?其中的“義興局”,很多人都熟悉,它是齊壽山家族的買賣,這一點業(yè)已被學術(shù)界所共知。

    魯迅借款利息最低的一筆出自“大同號”。由于魯迅日記所記過于簡略,再加上齊氏兄弟三人1948年前后陸續(xù)定居臺灣,在大陸的生意隨即紛紛歇業(yè),這些商號也消失在公眾的視野中,以至于后人對齊氏家族及其生意知之甚少。事實上,“大同號”是齊家早期開辦的糧店之一。

    上世紀20年代在北京從事糧店經(jīng)營的遲子安在《舊北京的糧食業(yè)》一文中提到 :“舊北京糧食業(yè)中的大戶,我記得一些商號,大和恒(西珠市口)、大同(欖桿市)、和益局(泡子河)系山東人韓星久所經(jīng)營的聯(lián)號?!?/p>

    “大同”、“和益局”,連同河北省束鹿縣的“恒聚隆”,這三家齊家出資開設(shè)的糧店,他們聘請山東人韓輔臣、韓星久父子負責經(jīng)營。1915年前后,正是在韓輔臣的建議下,齊氏兄弟在河南安陽置地建廠,取自家三所糧店“大同”、“和益局”以及“恒聚隆”的首字,將新廠命名為“大和恒面粉股份公司”,采用法、德技術(shù)設(shè)備,高峰時每天生產(chǎn)“獅子”牌小麥粉千余袋。同時,在北京前門外西柳樹井26號(現(xiàn)珠市口西大街129號)設(shè)立“大和恒面粉分銷處”,1919年更名為“大和恒糧行”,當時“大和恒”紅極四九城,成為民國時期北京的著名品牌。

    在魯迅找齊家第一次借款時,“托齊壽山假他人泉五百,息一分三厘,期三月”。這個“他人”,由于缺少史料,現(xiàn)已無法確切獲知真實身份。依筆者推測,可能性最大的還是出自齊氏家族的買賣,只是齊壽山未對魯迅講明。

    眾所周知,齊壽山與魯迅自1912年起即在北洋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治下共事,同事十余載,過從甚密?!遏斞溉防锾岬烬R壽山多達兩百余次。對于兩者之間的關(guān)系,魯迅紹興同鄉(xiāng)、齊壽山留德同學——蔡元培或許最有發(fā)言權(quán)。蔡氏在《記魯迅先生軼事》一文中寫道:

    “先生(即指魯迅)在教育部時,同事中有高陽齊君壽山,對他非常崇拜。教育部免先生職后,齊君就聲明辭職,與先生同退。齊君為人豪爽,與先生的沉毅不同;留德習法政,并不喜歡文學,但崇拜先生如此,這是先生人格的影響?!?/p>

    齊氏兄弟在西裱褙胡同31號的高陽齊寓住了四十余載,根據(jù)《魯迅日記》中的記錄,筆者粗略統(tǒng)計了一下,從1913年6月14日(“午后同沈商耆、戴蘆林往齊壽山家看石竹”)開始,魯迅便時常至齊家,或小坐閑談,或食蟹大飲,或觀賞古物,還曾“以絨象贈其第三子”,當然也包括“假泉”。1913年6月到1926年7月10日,前后到訪不下27次,僅1926年1月至7月,就高達16次。直到這年8月,魯迅離開北京到廈門。

    按照兩人的這種交情,齊壽山借用家族買賣的錢款放高利貸給摯友魯迅,這種乘人之危的行為,于情于理似乎無法講通。

    再者,齊壽山個人并沒有太多錢,他只是靠著自己的薪水生活,只不過他的家族有產(chǎn)業(yè),而且魯迅當時借款并不是小數(shù)目,魯迅只能通過齊壽山找齊氏家族借錢,這筆錢畢竟不是齊壽山的私錢,魯迅借來用并支付適當?shù)睦ⅲ瑹o可厚非,何況利息也不高。因此,筆者認為,魯迅的三筆借款就是一般的民間借貸,與高利貸無半點關(guān)聯(lián)。

    99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妇女99|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视频| 99久久免费中文字幕精品|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波霸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综合精品网站久久|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91久久精品91久久性色| 国产网站麻豆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麻豆 |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久久er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国产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套内射迪丽热巴| 9久9久女女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高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福利专区|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99在线热视频只有精品免费| 四虎一影院区永久精品| 99在线观看精品免费99|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_|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放孕妇|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