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2020年第5期|駐村扶貧工作日記(2019—2020)
駐村扶貧工作日記(2019—2020)
作者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海南某市助力消費扶貧的展銷現場
做好防疫工作,設點檢查入村人員
作者與村民一同參與《扶貧早間課堂》節目錄制
2019年9月24日周二
碧空萬里,白云點點,今天是要去單位定點幫扶的五指山毛陽鎮毛棧村駐村扶貧報到的日子。我一大早便帶上準備好的行囊,匆匆趕到省政府機關辦公大樓西門集合。領導親自帶隊組織工作交接報到,我頓時覺得駐村扶貧工作的重要和領導關懷。對我而言,從省直機關到農村一線工作,確實是個比較大的跨度,也是一個工作和歷練的平臺,忽然間有一種戰士要奔赴沙場的感覺,有一種莫名的激動。
8點鐘,準時出發,直奔中線高速。一路上,我全神貫注開車,加之心中那幾份莫名的激動,根本無暇顧及車道兩邊的風景。心里嘀咕著,脫貧攻堅工作會有怎樣的要求?自己能不能適應黎族村寨的工作環境,能不能勝任崗位工作要求?突然,腦海里浮現出一株怒放的太陽花,給人以喜悅,給人以希望,我頓時明白了,既然下定了決心,就要心懷感恩,微笑面對一切,用自己的努力給村民帶去更多的正能量,助力脫貧攻堅,共同實現小康目標。
我一路沒有停歇,10點多到達毛陽鎮。毛棧村位于毛陽鎮北部,距鎮中心大約1.5公里,至五指山市區25.9公里,現有村民453戶1627人,是毛陽鎮人口最多的村委會。我眼中的毛棧村,距離鎮中心遠近適宜,走路開車都很方便。沿著昌化江邊的公路一路進來,映入眼簾的,遠處是云霧環繞的山巒,種植橡膠、檳榔、芒果等經濟作物,郁郁蔥蔥漫山遍野。路兩邊的農田四季都有收成,既有稻香,還有苦瓜、朝天椒、秋葵等各種蔬菜爭奇斗艷。村口的毛棧小學教學點不時傳來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放學后小朋友整齊地排成一行,大老遠喊著“叔叔,再見”。村里屋舍依山依勢而建,錯落有致,在檳榔林里忽隱忽現,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在村委會,領導對駐村扶貧工作提出了六點具體的要求和希望,我作了表態發言,立了一個“軍令狀”。認識了將要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駐村第一書記蒙帥是同單位的,還有駐村工作隊的峰哥和少杰,以及村“兩委”班子成員。半個小時不到,腳踝就被蚊子叮了好幾口,癢癢的,莫不是看我初來乍到,用這種熱情的方式歡迎我!
會后,我和上一任駐村干部阿攀做了個工作交接,他很認真的將手頭的主要工作給我做了介紹,帶我到村里和鎮上熟悉環境。我預交了伙食費,吃飯安排在鎮政府食堂,算是有了著落。宿舍安排在鎮政府宿舍樓一樓,這個房間通風采光差,你來我往的,環境衛生很是一般。我發揚部隊大掃除的干勁,用整整一下午把房間里里外外每個犄角旮旯逐一清潔,物品重新擺放,更換了損壞的馬桶、燈泡,購置了布衣柜和飲水機,清除的各類垃圾裝了整整一皮卡車,房間終于有了新的面貌。我認為,要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首先就要有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以后,我都要讓這個標準保持下去。
漸漸地到了晚上,吃完晚飯,我步行到三橫路散步,這里是毛陽鎮最佳的散步地點,這里不僅有路燈,而且一側不遠處就是昌化江,視野開闊。鄉村的夜晚,星光格外閃亮,沿江的微風一路拂過,好清新。這里,大多數店鋪早早的就關門了,路上行人稀少,沒有大城市的喧鬧,好靜謐的夜。
今天,是個新的起點!我老家在遙遠的大西北甘肅秦安黃土高坡,自己也是在農村長大,對農村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海南島上卻是另一番風情,我要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爭取早日進入狀態,助力毛棧村的脫貧攻堅事業。
2019年12月18日周三
今天是個好日子,風和日麗,起了個大早。7點10分,海南廣播電視總臺工作人員就到了,要在毛棧村田頭冷庫搭臺,我立馬趕到現場。
今天之所以是個好日子,是因為邀請了海南省廣播電視總臺新聞廣播戶外特別節目《扶貧早間課堂》走進五指山,就設點在毛棧村。因為在之前走訪中了解到,村里的支柱產業就是冬種瓜菜,村民反映缺乏相關種植技術和培訓,影響了蔬菜種植的產量和效益,我恰巧有緣了解到《扶貧早間課堂》有專家團隊和難得的檔期安排,機遇難得,立即予以邀請。12月10日,新聞廣播派員到村里實地考察,在了解到毛棧村的發展情況和冬種瓜菜的示范效應后,表示很有特色,才敲定了此次活動。
我也顧不上吃早餐,電話聯系了村委會王勝書記,一起趕到田頭冷庫協助工作人員布置直播現場。由于場地尚未來得及硬化,塵土比較多,我和王勝書記便從冷庫旁邊的水溝里抽水,灑在地面上遮掩塵土。與工作人員一道拉了12條大紅的橫幅,待中間的大幕板豎起來,一下子就有了氛圍。大家忙前忙后,一直忙乎到中午12點,省廣播電視總臺第二撥主持人及專家團隊和第三撥直播及科技扶貧團隊分別到達,我切身感受到一個電視直播節目的完成真心需要一個強有力團隊的協同配合。大家馬不停蹄,各司其職,干勁十足。
下午2點半,王勝書記通知讓參加培訓的村民到田頭冷庫集中。不到半個小時,兩百多個座位座無虛席,甚至還有附近村的村民都聞訊趕了過來。省脫貧致富電視夜校辦公室、五指山市委宣傳部、毛陽鎮政府等有關領導出席。
下午3時,新聞廣播主持人寶哥、婷妹宣布戶外特別節目《扶貧早間課堂》走進五指山正式開始。在說明活動的主要內容后,主持人邀請我介紹單位駐村扶貧工作開展情況。說實話,從一早忙乎到下午,水都沒顧上喝幾口,嗓子早就冒煙了,再加上這么近距離面對電視鏡頭和兩百多位村民,我的確有點小緊張??赊D念一想,此次機會來之不易,立馬理清了思路:首先對各位領導和節目組走進毛棧村表示歡迎和感謝,接著重點介紹了自2016年確定定點幫扶以來,省編辦領導高度重視,多措并舉,不斷加強幫扶力度,先后有3名駐村第一書記和12名駐村工作隊員在毛棧村幫黨建、幫生產、幫脫貧,以及毛棧村三年來的發展變化,代表單位駐村工作隊員對鄉親們的支持和關心表示感謝。
接著,王勝書記介紹了帶領村民致富的經驗做法。隨后,海南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副研究員伍壯生重點為村民講解了苦瓜、辣椒、茄子等蔬菜的種植知識和注意事項,有的村民還帶了自家的瓜菜株苗請專家現場指導,村民們聽得專心致志,專家也是有問必答。最后,海南××律師事務所律師徐曉影現場為村民進行了法制宣傳,介紹了農村土地糾紛處理及外嫁女的權益等比較常見的法律問題,并回答了村民的現場提問。活動持續了近兩個小時,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陣陣,中間還設置了有獎競答環節,十多名積極參與農作物種植知識競答的村民都領到了一桶花生油作為獎勵。此次活動的成功舉辦,大大激發了毛棧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提高了村民的“造血”能力。
活動結束后,村民們在歡聲笑語中逐漸散去,我留守下來對活動現場進行了清理,忙碌的一天,倍感疲憊,但是很開心,發自內心的喜悅,算是給村民辦了一件好事,在家門口既能學知識,又能上省臺節目,一舉兩得。一會兒,夕陽西下,陽光穿過山頭的檳榔林,灑在田間地頭,與忙碌的農人、各色瓜菜和裊裊炊煙交匯在一起。我獨自坐在田埂,陶醉于這美麗的農家風情,一陣微風拂過,都是瓜菜的清香。
2020年1月30日周四
大年初六。本應熱熱鬧鬧的鼠年春節,因為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而黯然失色,人們只能待在家里,通過手機和電視關注著疫情的發展,超市和菜市場都不敢去,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新冠肺炎病毒距離大眾既是那么的遙遠,又是那么的貼近,在人類共同的災難面前,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必須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以非常之手段予以應對。
根據海南省委確定的“五級書記齊抓防控”的疫情防控體系要求,作為定點幫扶村的扶貧專干,我必須盡快趕赴工作崗位,守土盡責。一大早,我在海甸島某藥店排隊購買了二十個口罩,安頓好家里事務,便匆匆驅車趕往毛棧村。在中線高速上,一路暢通,幾乎都沒見到幾輛汽車,世界突然變得安靜了好多。
五指山市是海南省為數不多的仍是零確診病例的市縣之一,要守護好這片寶貴的青山綠水,也是不易。一方面,交通四通八達,人員流動不好控制,尤其是恰逢春節,全國各地的游子都趕回來,其中就包括從重災區武漢返回的;另一方面,農村的醫療衛生防治能力比較差,基礎也比較薄弱,而防疫所需的酒精、口罩等物品更是比城市難得好多。我匆匆忙忙趕回村里,發現村民對新冠肺炎病毒的認識還不是很到位,個人防護意識不強,仍然存在小范圍聚集和串門等現象,又是農忙時節,人員流動性也比較大,有一定的安全風險。
按照五指山市和毛陽鎮的統一部署,我和駐村工作隊員及村醫梁克梅一道開展了防護宣傳,在各村小組張貼散發宣傳畫冊;對村里年前務工或上學返回的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尤其是對發現的發熱病人進行重點觀測,及時匯總上報。在此基礎上,我把一輛農戶電動三輪車改裝成“毛棧村巾幗宣傳車”,由幾位婦女同志騎車到各村小組進行防控知識宣傳,并用普通話和黎話交替廣播,取得了積極的效果。鎮里肯定了我們的做法,并將這個形式予以推廣。
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是覺得有點不太安心。首先是一些村民認為五指山沒有疫情,與自己關系不大;二是鎮上藥店關門,村民想買口罩、酒精也沒有渠道;三是防護措施和手段還有點失之于寬,各地的車輛還是往來暢通無阻,有一定的防控漏洞。
我一方面發動“朋友圈”,尋求口罩、體溫槍等防疫物資,一方面積極組織在毛陽大橋入村的路口設置路卡,檢查過往行人,勸阻外來人員。毛陽鎮因為地理優勢,經常有外來人員來釣魚,村口的水庫是他們的首選,這類人都予以了勸返。在村里發現聚集的,第一時間都予以了勸散,盡量將病毒傳染的幾率和風險降到最低。
農田里,村民們的冬季瓜菜長勢正旺,是個豐收年。但是全國各地疫情防控壓力都很大,而且確診病例每天都在增長,有的地方開始封城、封村,隨著人員流動性的減少,市場需求量變小,估計瓜菜的銷售將會有一定的困難。衷心希望毛棧村鄉親們勞有所獲,有一個好的收成;衷心希望新冠肺炎防控阻擊戰能取得積極成效,早日取得成功。
下班后,我繞著毛棧村走了一圈,在臨近昌化江邊的地方凝視了許久。放眼望去,好平靜的湖面,河兩旁木棉花競相綻放,猶如紅星點點,有許多竹子肅然聳立。
2020年2月20日周四
清晨,還有小雨點在滴答,鎮上異常清靜,不少人還在夢鄉。我開車在街道上溜達了一圈,受疫情影響,所有的早餐店依然處于閉門謝客狀態,幸好有家蛋糕店在營業,雖然不是早上新做的,也可以湊合一下。防疫工作至關重要,但是所有的餐飲店都關停了,還是給毛陽鎮的人們帶來了諸多不便,希望這樣的日子能早點過去。
駐村工作,就是這么的簡單而樸實。今天的主要工作任務是根據五指山市委組織部的要求,做好迎接星級黨支部考核的有關準備工作。按照檢查目錄,我逐個整理了文件要求的相關臺賬,尤其是對一些基礎臺賬進行了維護更新,例如村里的黨員花名冊,因為有3名剛轉正的黨員和1名退伍的士兵,都得新增進來。還需要準備一些比較復雜的臺賬,我和負責黨務工作的村委會副主任王永親同志溝通了一下,由他負責收集相關信息,我具體負責臺賬的制作和裝訂,畢竟在機關工作久了,做臺賬要順手一些,而且現在是冬種瓜菜收獲的關鍵時刻,大家都比較忙碌,村里也需要他們帶頭致富奔小康,我應該主動多分擔一些。
毛棧村黨支部書記王勝,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自2016年8月當選以來,他成立了五指山市寶勝種養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市場”的產業發展模式帶動群眾發展,2018到2019年他的合作社帶動了127戶農戶實現收入近130萬元,并帶動了毛陽地區240戶(其中貧困戶70戶),共同打造毛陽冬種瓜菜和五腳豬特色品牌,冬種瓜菜帶動農民增收近200萬元,五腳豬合作社實現盈利分紅5.2萬元,有力推進了毛棧村的脫貧攻堅事業,王勝本人還被省總工會評為2019年度海南省“最美農民工”。村“兩委”其他幾位同志亞龍、龍武等也都積極肯干,既能做好自己的產業,也能帶動村里的發展。正是因為有這樣優秀的村“兩委”干部,有許多的工作實績,所以材料寫起來就容易了許多。
傍晚,夕陽西下,我從村委會辦公室走出來。放眼望去,余暉灑滿了遠處的山和近處的田,一派“悠然見南山”的愜意。順著田間小路一路走去,兩邊的檳榔樹和椰子樹亭亭玉立,苦瓜、青瓜、朝天椒、油麥菜等長勢正旺,幾位婦女正在一塊水田里插秧,綠油油的秧苗在太陽的照耀下更顯青翠。我隨手拍了一張“黎妹插秧圖”發到朋友圈,加注“播種希望、收獲未來!”
2020年2月23日周日
本想早早趕回毛陽,考慮到疫情期間老媽出門不方便,我跑了兩趟菜市場,給家里備足了一周的肉、蛋、菜、饅頭和面條,等全部收拾妥當,已經9點了,才匆匆出發。
從海甸島到毛陽鎮大約180公里,兩個半小時車程,因為出市區就得半個小時,現在是特殊時期,也不堵車,會稍微好些。需要特別記錄的是行進在中線高速,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不論是公路兩邊是田野、河流還是遠處的山巒,都會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思,特別是路中間怒放的三角梅,火紅火紅的,非常討人喜歡,能消除路途上的顛沛之感,更給人以希望和愉悅的心情。不過,我一般不會一口氣開到底,在路過屯昌服務區或者楓木服務區,就會稍微停留一小會兒,喝口水,稍微活動一下,也是為了確保行車安全。
一路上,聽著播放器里悠揚的軍歌,心里卻盤算著本周的工作和學習計劃。時至今日,剛好完成駐村5個月時間,時間過得真快,即便不去刻意思考,時間也是飛快的,我得抓緊時間,珍惜在毛棧駐村扶貧的每一天,白天在村里盡量多做點有意義的事,晚上看看書,寫寫文章,苦練內功,堅持每月學習五本書。
中午去了趟毛陽鎮菜市場。賣菜的遠多于買菜的,因為周圍的農戶基本上家家都有菜地,像我這樣自己做飯的外鄉人畢竟不多。在一排賣菜的婦女中間,我看到有位清瘦的老阿婆,籮筐里有兩把賣相很差的長豆角。旁邊的一位婦女給我介紹說,這位老人家天還沒亮就走了幾公里的路趕到菜市場,還特意給我看了她攜帶的手電筒,我蹲下身去,問豆角怎么賣,她說1塊錢1把,我立馬掏出10塊錢買走了她僅有的兩把豆角,老人家很感激,我卻很難過,不知道她往后的日子會如何,一種同情,一種牽掛。
我買了菜也沒有做飯,因為搞完衛生已經一點半了,時間來不及,幸好帶了老媽做的軟包子,吃幾個就下村了。今天天氣真是奇怪,在宿舍比較陰涼,到了村委會,好曬好熱,村委會剛好朝西,一直曬到落山。駐村工作隊峰哥來得更早,已經到位了,作為一名老同志老大哥,確實能夠發揮模范帶頭作用,不但熟悉情況,而且作風踏實,算是老駐村干部了。
下午,我和第一書記蒙帥一起去查看了單位幫扶項目——養豬場。產業扶貧是我們幫扶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受非洲豬瘟影響,豬場臨時改養了4000只閹雞,也可以為村里增加不少的收入。去往養豬場有半截泥土路,比較窄,坑坑洼洼不太好走,今年要積極爭取支持,把道路硬化了才好。在養豬場,我們聽取了飼養員的情況介紹,仔細查看了閹雞飼養情況,對下一步的消費扶貧和產業幫扶措施進行了溝通和謀劃。
回到村委會,已經下午6點多了,一群小朋友在村委會玩。村里的小孩子天真爛漫,反而少了城里的那種拘束,我經常和他們互動,打打羽毛球,給他們買點八寶粥等零食,所以也建立了比較密切的“友誼”。當了解到他們的學習成績大都不太好時,甚為焦慮,經常鼓勵他們要認真學習,立志高遠,還讓他們帶寒假作業來村委會,我給他們輔導。
有個上初二的小男孩問我:趙叔叔,扶貧結束以后你還會回村里嗎,我們以后能再見到嗎?
我說:等你考上大學,便可再見……
(資料寫作者:趙成剛,公務員,現居??凇R陨腺Y料由作者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