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華文化特質
    來源:文藝報 | 李明泉  2021年08月30日08:21
    關鍵詞:中華文化

    自從開始創造使用勞動工具,從動物界脫離出來,由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人類逐漸形成部落氏族的共同經濟、文化和政治生活,制定一定的規則和制度,以協調不同的利益關系,不斷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經歷著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它的初級階段)這五種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這五種典型的社會形態并非涇渭分明,往往有兼具性或特殊性。例如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之間、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之間,就存在過家庭奴隸制、隸農制這類兼有兩種社會經濟制度特征的過渡形態。歐洲一些原始部落在西羅馬帝國廢墟上興起的封建社會影響下,躍過奴隸制階段而直接建立了封建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中國的文明形態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100年來,中國共產黨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敢教日月換新天,于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境內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一步跨千年,從奴隸制甚至原始部落的社會狀態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這是人類文明形態發展史上的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五大文明建設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具有內在一致性,是我國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根本方略和重大任務。五大文明一體化統籌協調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升華和道路選擇,標志著世界人口大國形成了獨立自主的現代化建設體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五大文明建設為標志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所進行的艱難探索和偉大創造。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到提出建設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再到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從“小康社會”到“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個文明”一起抓到涵蓋政治文明在內的“三個文明”,再到涵蓋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五個文明”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探索創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和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膽識和實踐本色,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世界現代化進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把握和思想指引。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以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的生動實踐和輝煌成就,實實在在地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偉大的民族,有著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歷史,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進程中,文化自信鮮明展現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成為五大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重要支點、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我們黨100年來所形成的偉大建黨精神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深深地融入到現代化強國建設過程之中,深刻表達了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質,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中華美學風范,使文化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為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理論指導、思想引領、美學價值和智力支持。

    五大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統籌協調推進,深刻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合相生、融通共榮的思想和智慧。

    建設富強中國,必須大力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唯如此,國家方能堆金積玉、金甌無缺、固若金湯,每個家庭才會金玉滿堂、金碧輝煌。中華民族歷來追求民富國強,孔子希冀“足食足兵”,管子主張富國必富民,荀子期待“上下俱富”,中華民族幾千年都在探索富強之策。中國傳統經濟注重勸課農桑、以農為本,提出治理其財、用之有節的節儉觀,主張開源節流,反對奢靡浪費;提出先義后利、義利合一的義利觀,主張交相利,反對唯利是圖;提出勤勞致富,取財有道,主張崇公黜私,反對貧富懸殊,追求“政均而民無怨”的公正價值訴求。物質文明建設需要升華傳統富強觀,正確處理競爭與協作、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追求河清海晏、物殷俗阜的盛德大業,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就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強大的文化力量。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大力推進政治文明建設。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中國夢的終極價值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人民既是中國夢的實踐主體、創造主體,也是中國夢成果的享有主體。這就需要審視和吸收中國民本政通的政治智慧。中國古代先哲們很早就認識到“以民為本”的重要性,相繼提出“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民之尊嚴、民之高貴、民之不可侵犯等民本思想。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提出“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認為政事通達,人心和順,國家就穩定,人民就安樂。“政通人和”思想成為國家治理的價值取向。我國歷代主張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國先治吏,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易經》),“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這些治國辯證思想,有如萬木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已構成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文化底蘊和骨架。歷史告訴我們,古代以民為本、政通人和等種種愿景,只有在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下才能得以展開,從而為“人的解放”開辟現實通途和康莊大道。

    建設文明中國,必須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必須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團結統一、獨立自主、愛好和平、自強不息等精神內核成為中華民族5000多年延綿不絕的紐帶,構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民族精神有如長江黃河浩浩湯湯、奔騰不息,激勵中華兒女乘風破浪、奮然前行。這就需要審視和吸收中國傳統理想人格的思想智慧。我國歷史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擔當情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英雄豪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敢為天下先、善為天下先的開拓氣魄,使民族成員擔當起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使命。如今,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思想引領、道德建設,書寫和表達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不斷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思想素質,又“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吸收和借鑒其先進成果,為我所用。這種富有中國智慧的文化制度自信,富有時代精神的文化體制創新,必將有力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思想引領和智力支持。

    建設和諧中國,必須大力推進社會文明建設。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推進社會領域制度創新,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以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體制,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熱火朝天又和諧有序、蒸蒸日上。建設和諧中國是一代代中華兒女的追求和夢想。這就需要審視和吸收中國傳統仁愛和合的治理智慧。從“仁者愛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把幸福與人分享,快樂就翻了番兒”,從“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到“同心同德,患難與共”,這種仁愛觀的發揚光大,能夠引導人們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社會心態和友善環境。整個社會和諧發展,就能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相輔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平等友愛、溫暖溫馨、誠信相交,廣泛凝聚共識,廣聚天下英才,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追逐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進而匯聚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人類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就需要審視和吸收中國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中華文化始終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儒家強調天人協調、天人合一,注重珍惜生命、仁愛萬物。孔子的“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孟子的“仁民而愛物”,荀子的“天行有常”等深刻表達了儒家生態倫理觀。道家強調道法自然、萬物平等,老子認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莊子講“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地萬物與人同根同源。墨家強調“兼相愛,交相利”,注重節用節葬、非樂非攻,反對人類奢侈浪費、攻殺破壞。“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不講“人定勝天”,不講征服與被征服,使天道、地道、人道相互對應、相互聯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些思想警示我們面對全球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守住一塊凈土、培育一方熱土、滋養一片樂土,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五大文明建設是一個完整的具有內在永續運動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運行系統。亞里士多德曾說,“整體大于它的各個部分之總和”。馬克思說,“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有著豐富和深湛的整體辯證法思想,強調“物無孤立”“大道無垠”的互聯整體觀,“萬物皆化”“變不失常”的發展變化論,“物生有兩”“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說,“執兩用中”“中和為用”的中庸和諧觀,主張行乎當行、止乎當止,堅守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的態度、立場和方法,反對靜態固守,反對死板教條,提倡“當為”,與時俱進,銳意革新。因此,五大文明建設是相互協調、相互共進的系統發展,絕不是突出某一方面而削弱其他方面的片面發展,“五位一體”之“一體化”思維和戰略,鋪就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錦繡前程,既造福中國,又惠及世界,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久热精品人妻视频| 成人国产激情福利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三区麻豆 | 精品91自产拍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田中瞳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视频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址 |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精品乱码一卡2卡三卡4卡网 |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 久久er国产精品免费观看8| 国产精品视频李雅| 人妻无码久久精品人妻|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线免费 | 91精品国产人成网站|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日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的概述 | 国产精品女上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99精品视频99|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86|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