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短篇意識” 業界呼吁關注兒童中短篇小說的創作 “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獲獎作品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在江蘇鹽城舉辦
日前,由接力出版社,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組委會、評委會主辦的“短中篇兒童小說的藝術特質——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獲獎作品新書發布暨研討會”在江蘇鹽城“草房子樂園”舉辦。兒童文學作家、理論研究者、一線語文特級教師以及“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獲獎作家代表匯聚一堂,對短中篇兒童小說的藝術特質進行研討。
不可否認,長篇作品以其對于社會生活的相對強大的概括力和表現力,以其對于藝術自身可能的相對廣泛而深入的發掘,在文學的各種形式中占據著一個重要的位置,但是,中短篇作品真正體現了文學的脈動與潮流風向,是時代的風向標,更是重要文學思考和主張的承載田。短篇、中篇在每個時代的堅守和創造,對于整個當代兒童文學的生存和藝術經營而言,有更多的意義和價值。尤其是,對于中青年作家的培養,短中篇寫作無可替代。“當下很多年輕的兒童文學作家一出手就是長篇,不可否認其中也有佳作,但這不應該是文學創作的常態。”兒童文學作家、北京大學教授曹文軒說。
此次研討會在曹文軒的故鄉江蘇鹽城“草房子樂園”舉辦。鹽城市鹽都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羅時榮表示:“‘草房子樂園’的設立建成,是中國兒童文學事業的進步,作為‘草房子樂園’開園后的第一次重要活動,‘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的會議在此舉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與會的二十多位專家抒發己見,從短中篇兒童小說與長篇的藝術比較,優秀短中篇兒童小說的創作手法、評選標準、獨特價值和意義等方面展開討論,新觀點、新思路、新理念在思想的碰撞中不斷產生。
“最近我一直在講一個話題:短篇意識。我之所以強調‘短篇意識’,是因為目前無論是年輕作家的創作,還是中小學生的閱讀,包括各種推薦書目,很多都是從長篇小說開始。這樣的寫作格局和閱讀格局是有問題的。”曹文軒表示,短篇小說的寫作,就是鍛煉敘述和描寫這個世界、我們的生活的基本功。這個基本功練好了,才能寫出好的長篇來。
“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余音。”這是豐子愷先生所語。短中篇小說的藝術特質,和這句話有“神似”之處。在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朱自強看來,短中篇小說在藝術和思想上有兩個方面的特質:在藝術上,要有高超的藝術技巧;在思想內容上,作品對人生進行洞察和觀照時,要具有非常透徹的目光。“從這兩個角度來看,目前我國的短中篇兒童小說,還有進步的空間。我們此次的討論,價值非常大。”朱自強認為,短中篇小說創作的鍛煉,對于作家創作出具有嚴整的藝術結構的長篇小說非常有幫助。
兒童文學作家、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表示,曹文軒教授一直重視短中篇兒童小說的創作,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的設立與此有密切關系。曹文軒希望更多的作家通過提高中短篇小說的創作,不斷提升小說創作實力,寫好短中篇,更好地駕馭長篇小說,也為少年兒童提供重要的閱讀內容。與之同時,兒童小說的創作和理論,是兒童小說發展的“雙翼”,近年來,兒童小說的創作成績斐然,但是兒童小說的理論研究、理論建構需要加強,因此,接力出版社,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組委會、評委會希望通過“曹獎”的評選和理論研討等工作,有更多的同仁關注兒童中短篇小說的創作和兒童小說的評論、理論工作。
6月,第二屆接力杯曹文軒兒童小說獎獲獎作品《假裝被風兒吹走了》《琉璃爺爺和琉璃小子們》《青菀》《百合靜靜綻放》上市。這些作品以現實主義題材為主,涉及城市和鄉村兒童的校園、家庭生活,中國傳統工藝傳承等,富有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富有感染力,反映了當下少年兒童成長的生活現實和心理現實,是中國中短篇兒童小說創作的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