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愛我們的宇宙,并弄清楚它是如何運行的
    來源:文藝報 | 楊虛杰  2021年06月30日08:30
    關鍵詞:科普

    在疫情尚未遠去的6月,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6月17日當天上午9點左右,央視頻在線觀看人數瞬間已經到了900多萬人。看著直播界面上不斷增加的人數,作為一名科普出版人想到的是,此時若是視頻直播頁面彈出一本相關的科普圖書的鏈接會有多少轉化率呢?

    從霍金的《時間簡史》開始,中國的讀者接受了“懂與不懂,都是收獲”(該書宣傳語)。雖然這本書已經出版近30年,作為“現象級”的科普書,它依然有著重要的存在價值。作者本人去世、作者留下的一本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2020年出版)也一次次成為話題。霍金帶給中國科普圖書的影響,至少是兩個方面:科學家怎么寫科普,以及科普書應該怎么寫。

    硬殼與原創潮流

    近幾年“硬核”科普成為熱詞,何為硬核科普,大致意思是其內容越燒腦越好。量子物理、基因編輯、引力波、5G等,知識前沿且密集,同時非科學家專業人士不能為也。中國科學院物理所曹則賢、人大附中物理老師李永樂,以及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的李淼等迅速走紅,順帶他們的科普書以及微信公眾號也受到追捧,《給孩子講相對論》《給孩子講量子力學》等作品都有不錯的口碑。

    必須要承認的是,國內原創科普近年來有了巨大的突破,無論是寫作手法還是營銷手段,一批年輕作者以及編輯互相砥礪、打磨,使得科普出版走出了過去的“知識+”模式。但也不可否認,之前出版人做的國外優秀科普書引進工作功不可沒,提升了讀者的品位以及編輯的編輯力。比如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哲人石”叢書,堅持20余年,已經出版100余本,至今仍在持續不斷增加品種。其中的《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一書為已故的著名科學家鐘揚領銜翻譯。在2020年疫情期間走紅,成為提升人們對疫情認知的解渴讀物。今年“哲人石”叢書又精選20種重新修訂再版。

    對于這些高智商的科學家來說,擅長科普樂于傳播。同時對網絡技術駕輕就熟,所以,這一群體很容易成為“網紅”。但網絡傳播與圖書創作,其范式、結構有著不同之處。圖書的體系化以及發行途徑,是圖書編輯最擅長的。若能與作者的網絡資源進行結合,互相借力,將使科普圖書的效益放大。

    中國科技創新、科技成果高歌猛進,每個人也享受著高科技帶來的福利。我們迫切需要以自己的科學家、科研成果為背景的科學故事,需要優秀的原創科普圖書。

    博物、自然與科學

    “在我們的時代,推進科學的愿望,差不多已被塑造成了一尊愚蠢的偶像。幾乎所有的科學教育都指向這一目標,以至于其努力造就出的,不是完整而博識的男人和女人,而是發明家、發現者、新化合物的生產者……客觀地說,這些都很好,但恕我直言,這并非科學教育的惟一目標,甚至不是主要目標。世界上不需要那么多科學的推動者,需要的是大量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公民。”

    這是1789年英文原版《塞耳彭自然史》初版序言中,編輯格蘭特·艾倫的話,今天讀來仍有深刻的共鳴。英國博物學家吉爾伯特·懷特的這本書,是一部關于自然、關于人類自身的經典之作。它被譽為改變世界的10本書之一,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今天的中國會有各種版本不斷出版,經久不衰。在今年6月揭曉的“公眾最喜愛的十本生態環境好書”中,這本書依然榜上有名。

    有人說是疫情的不期而至讓人們突然“重新發現”了大自然,人們更愿意花時間去觀察一棵樹、一朵花,這話不錯。但其實近些年北京大學哲學系劉華杰教授倡導“博物學文化”的復興,博物學、博物文化迅速為出版領域開拓了一個重要且廣泛的出版題材:從學科上看有植物、動物、微生物、昆蟲、古生物、礦物等,從現代科學角度博物學又與生態學、數學、物理、環境科學以及海洋學、地質學密不可分。同時,博物寫作多以自然為對象,注重在地觀察、自我體察,所以,“自然寫作”“自然文學”隨著博物學的興起得到關注,也得到實踐。這在無形之中大大擴展了科普圖書的疆域,擴大了科普的出版版圖,甚至改變了科普圖書的范式,誰說科普圖書只能是生澀的概念和艱澀的公式,大自然這個元素的介入,讓科普有了生命,有了人文,也有了情感。

    獲得今年生態環境好書的《十萬年后的地球》,就是一本這樣的佳作。毋庸諱言,國外的博物、自然寫作因為有懷特、梭羅的傳統,優秀之作比較多。商務印書館的“自然文庫”首批推出的《看不見的森林——林中自然筆記》《一平方英寸的寂靜》等已經從暢銷書到常銷書。但國內作者成長得非常快,去年同濟大學梁進出版的《大自然是個數學老師》,把蛛網、玄武巖節理、花瓣的旋轉對稱性和反射對稱性、蜂巢的結構等與數學的相關刻畫聯系起來,展現了大自然的美好和人類認知的魅力。劉心武最新出版的《金陵十二釵花語》,通過對《紅樓夢》文本進行細致入微的剖析,從書中的判詞古曲、衣食起居、人物對話、自然環境等描寫中捕捉花木信息,又加以植物學知識考證,揭示女性人物與花木之間的深層關系。這本書成為作者的一本跨界作品,既是文學書,也是植物科普書。

    科普圖書應該如何自處?

    出版人眼中的科普圖書出版,一定包括兩個層面:做什么與怎么做,以及如何抵達讀者? 新技術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出行、社交、支付方式,甚至我們的疾病譜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在健康中國語境下,醫學科普必須輻射社會學、心理學、營養學,應有“患者本位”和“全科思維”。

    同時新技術也改變著讀者的閱讀方式和審美取向。視頻和漫畫等圖文形式,讓文字很難表達清楚的知識點以及邏輯關系在互聯網上變得輕松易懂,直觀生動。科普圖書以文字為主,雖然可以掃碼觀看,但人人都有手機,手機上的內容越來越多,越做越好,圖書若只是“掃碼”“鏈接”,恐怕很快失去存在的意義。

    科普圖書的優勢在哪里?如何有所為,有所不為?圖書的生產周期長但生命周期也應該長,它的可持續、可重復的等界面友好的閱讀方式,應該更適合表現思想性與傳承的內容。這就需要回到圖書的本源——無論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還是霍金的《時間簡史》,里面閃耀的是思想的啟迪,呈現的是一個科學體系的思考與建立。這正是圖書可以抵達的,也是圖書本身的魅力。

    現在很多科普圖書,走快餐和信息集成的路子,所有在網上可以搜索到的信息,集合到書中怎么會更有優勢呢?那些具有思想性、體系化,能夠改變人們的認知以及帶來美好的情感體驗的內容才是科普圖書區別于碎片化閱讀的地方,只有這樣的科普圖書才能在信息化時代占有一席之地。

    這樣說來,科普圖書的創作與出版,其“附加值”應該更大。現實卻并不那么美妙,我們常常感嘆好作者難尋,年輕的讀者也都不在讀書,甚至好作者都被互聯網“拐走”了。但冷靜下來,仍能看到好書的光明前景。比如去年引進版的《人體簡史——你的身體30億歲了》,仍然有不錯的銷量與口碑,其作者比爾·布萊森,他的《萬物簡史》為中國作者所熟悉。此書也獲得今年的“文津圖書獎”。

    很多出版人都在涉足科普圖書出版領域。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的繁盛,科普圖書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龐大而多元,就像有位藝術家曾經說的那樣:“有誰不愛我們的宇宙,并想弄清楚它是如何運行的呢?”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老年|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9性|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好吊妞这里有精品| 亚洲人成色777777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电影| 中文字幕动漫精品专区| 国产色婷婷五月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在线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99精品众筹模特自拍视频|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9蜜桃| 国产精品蜜芽tv在线观看|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麻豆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最新 | 免费看一级毛片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 99re久久精品国产首页2020|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水果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码|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