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楊揚:有關茅盾先生文學成就的思考
    來源:文藝報 | 楊揚  2021年06月18日07:11
    關鍵詞:茅盾 現代文學

    原標題:探索中國文學現代化道路的先行者——有關茅盾先生文學成就的思考

    20世紀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建構,這種建構不是一點一滴,修修補補,而是整體性的、革命性的,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但凡加入到這一偉大建構活動中的歷史人物,就像匯入長江黃河的無數急流,釋放出無窮無盡的巨大能量,也創造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輝煌成就。茅盾作為一代文豪,在20世紀中國文學的歷史長河中,有著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了巨大的社會聲譽,這些殊榮與他投身時代潮流,努力探索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學現代化道路密切相關。

    茅盾的文學成長不是孤立現象,與魯迅和郭沫若非常相似,茅盾的文學成就的獲得,與他勇于走出封閉的小天地,來到一個開闊的社會空間,感受時代風云的激蕩,結交一幫有志于中國社會變革的先驅人物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說,魯迅是離開了紹興,經由南京去日本,從而獲得了人生的解放;郭沫若是脫離了閉塞的四川,經由上海到日本,從而獲得了新的生命氣象,那么,茅盾是從浙江烏鎮走出來,經由北京求學,后又落戶、謀職于上海,在上海這座遠東大都市,開始了人生的歷練。沒有這種廣闊的人生舞臺的選擇,是萬萬不可能上演他后來的精彩人生。但茅盾與魯迅、郭沫若也有所不同,年輕時的茅盾沒有出國留學的經驗,對異國他鄉的放逐生活,要到1928年大革命失敗流亡日本后,才有真切的體會。但茅盾比魯迅、郭沫若幸運之處在于,從開始走向社會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與中國最大的現代文化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聯系在一起。商務印書館不是單純的出版機構,而是匯聚了一大批文化精英的文化中心。茅盾就是在這樣一個新式知識生產、出版和發行的機構中開始自己的人生事業。

    除此之外,茅盾與魯迅、郭沫若相比,有他自己獨特的人生經驗,這主要表現為茅盾與中共之間的關系,較之魯迅和郭沫若要早要深。1920年初,陳獨秀到上海創建中國共產黨組織,從10月開始,茅盾是其中的重要成員,負責聯絡全國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工作。1921年7月,中共正式成立,茅盾和他弟弟沈澤民是50多位早期黨員中的一分子。從職業身份來看,茅盾是中共黨內最早的知名文學家。從1920年參與建黨活動開始,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7年時間里,青年茅盾以職業作家的身份投身于革命事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他的職業革命家時期。這段經歷,對于茅盾未來的文學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一旦用文學形式來表現這些驚心動魄的政治場景和人物故事時,他并不感到陌生。以他最初的小說《蝕》三部曲的創作為例,他幾乎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完成了。小說直觀再現了1920年代上半葉大革命時期,中國各種社會力量,以及知識分子和中下層政工人員的表現。與當時很多文學青年側重于青春情感宣泄的感傷的“革命加戀愛”小說不同,茅盾的興趣點不在男女情愛上,而在于捕捉社會現實政治力量的重大變化。所以,很多讀者會被茅盾作品中那些敏感的時代題材和鮮活的人物故事所感染,尤其是作品中美麗大膽的“時代女性”吸引了無數讀者的閱讀興趣。但另一方面,讀者也很容易被自己的閱讀習慣所誤導,把茅盾的這部作品當作普通小說來欣賞,忽略了作者的特殊經歷和創作用意。所以,這種閱讀茅盾小說的方式,在制造小說的時代轟動效應的同時,也有意無意忽略和淡化了茅盾在小說中想要表現的思想內容。甚至一些中國現代文學史家也認為早期茅盾小說創作較之后來《子夜》的創作,似乎前期的小說更接近文學審美。其實,這樣的判斷有可能隱含著一種誤讀和誤導。因為無論如何從茅盾當時的思想狀態和個人經歷來看,講故事和塑造人物,可能還不是他最急于想表達的。他是一個理性力量非常強大的文學家,他反復強調學文學的人,要有一點社會科學的知識,他所謂的社會科學知識,就是要讓小說家對當下變動著的社會現實和人際關系要有一種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準確判斷,而不僅僅是憑感覺。茅盾的寫作,不是要讀者滿足于故事和人物情節,而是希望借助文學作品來表達自己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思考,并且,這種觀察和思考具有非同尋常的獨特性。從這一角度來看待后來一些文學史家對茅盾小說的關注重心以及評價意見,這之間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

    茅盾在20世紀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是以獨樹一幟的建構方式,提供了自己思考文學問題和創作問題的寶貴經驗。從中國文學的歷史經驗來看,抒情傳統構成了中國文學與西方文學經驗的最大差別。這當然不是說中國文學經驗中沒有敘事傳統,而是從現代文學審美經驗來看,抒情性更具中國傳統特色。而茅盾的文學創作,相當多的是建立在敘事基礎之上。這種敘事不僅僅注重于文學作品的故事性、邏輯連貫性和寫真寫實的逼真性,而在于體現現代科學的理性精神。胡適在1921年7月22日日記中記錄下他到商務印書館考察時,見到《小說月報》第七期倡導新浪漫主義的文章(現代主義),為此,他找茅盾和鄭振鐸溝通,強調歐洲新浪漫主義文學是經過寫實主義的洗禮。胡適的寫實主義與歐洲的科學理性相去不遠,凡事主張拿證據來。茅盾對歐洲文學思潮和作家作品,下過很大的工夫,李健吾先生在晚年撰寫的《憶西諦》一文中,曾提到早年茅盾對西方現代文藝思潮的學習、專研情況。在這種學習、比較中,茅盾非常自覺地強調現代科學精神之于中國現代文學建構的重要參考意義。茅盾的這種自覺追求,在文學批評和創作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征。他以“自然主義”“寫實主義”或“現實主義”來命名這種風格特征,而同時代的魯迅和瞿秋白等,用“寫實主義”來稱呼茅盾的創作風格。后來的一些研究者喜歡用“現實主義”來概括茅盾的文學探索,而國外的一些漢學家,像捷克學者普實克在對茅盾的研究論文中,高度肯定茅盾的文學批評和創作實踐,認為茅盾的小說創作在20世紀中國文學建構中,開創了一種現代“敘事史詩式的”傳統,他所采用的是“歐洲正宗的現實主義方法”。這些文學家和研究者對茅盾文學批評和創作的命名和概括,與茅盾自己的文學思考初衷,在不少方面是契合的,也就是希望在中國文學的現代品格建構上,有新的探索和堅實的提升。

    《子夜》毫無疑問是茅盾文學創作風格最有力的體現。有關這部作品的研究和討論,從1933年小說出版以來,一直存在,至今不衰。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文學史上的《子夜》現象。一部文學作品在歷史上經歷完全不同的評價,這在文學史上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可以說差不多所有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都會遭遇到這樣的考驗。這不僅是考驗作品本身,同樣也考驗著讀者、研究者。茅盾創作《子夜》,有非常清晰的寫作提綱和事前準備。1980年代出版的《茅盾研究》曾發表過他的這一提綱。將提綱與實際完成的作品相對照,最明顯的,是對于鄉村世界的描寫部分減弱或者刪除了,注意力幾乎全部集中到上海的城市生活。這一刪減,茅盾在晚年回憶錄中有說明,大意是精力顧不過來。但就作品而言,這種弱化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不影響對都市生活的表現。如果說,計劃中的對1930年代中國社會全景式的描寫,后來變成了對1930年代上海都市生活的描寫,這樣的變化其實并沒有改變茅盾文學寫作的初衷,因為上海作為現代都市,是現代中國最具變化色彩的文學符號。《子夜》表現的,是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社會,不僅作品立意和各種人物關系是現代的,而且所使用的敘事手法也是現代的。這種現代特色,體現為與傳統社會脫離之后,上海社會所具有的面向現實和未來的重大矛盾糾葛和社會危機,觸及到諸多現代社會的重要元素。茅盾抓住金融問題來破解上海都市生活的核心秘密,以此來看待黨派政治之爭、新舊勢力之爭、實業與金融投機之爭、中外勢力之爭、勞工與雇主之爭。這樣的選擇,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茅盾接納現代社會科學知識洗禮之后的思想視野和文學著力點。以現代社會科學的理性力量來破解傳統詩意的朦朧,茅盾的客觀寫實探索常常被一些批評者認為敘事有余而韻味不足。事實上,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還有待深入探討。因為對中國現代都市生活的文學表達,不像對傳統鄉村生活的文學表達,可以有很多值得參照的現成樣板。就現代城市生活而言,上海這樣的摩登城市,本來歷史就短,要在文學上有所展現,而且要達到很高的詩意境界,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就茅盾自己的寫作探索而言,從《蝕》三部曲到《子夜》,這之間是有調整和突破的。這種調整和突破,表現在題材上由原來的城鄉對照,轉向以都市為主要表現對象。人物關系,以政治斗爭為主,轉向表現社會矛盾和階級沖突為主。表現手法,由自敘傳式的寫真寫實,轉向全景式的史詩敘事。《子夜》的內涵較之《蝕》三部曲更為豐富,風格更為冷峻、客觀。對于這樣一部史詩性的重要作品,想要像閱讀普通小說那樣,在短時間內破解其全部內容,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讀者閱讀類似的現代主義經典那樣,要想短時間內充分占有作品的全部意義空間,幾乎很難。讀者有時需要像作者那樣,面對陌生的都市社會,一層一層慢慢地抽絲剝繭,慢慢地感受、體會和玩味,才有可能逐漸深入到作品的世界中去。同樣,表現城市生活,茅盾同時代和之后,上海有新感覺派和張愛玲的小說創作,但這些都市文學作品與社會科學知識之間的關系較為疏遠,反倒是茅盾的小說創作與社會科學知識之間保持著一種緊密關聯。或許一些研究者會說,文學不是社會科學的附庸,但人們也應該意識到,文學并不見得越遠離現代社會科學知識就越好,尤其是對于一個科學啟蒙尚未完成的國度。各具特色的現代作家,都有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也有自己的局限與弱項。茅盾建構的風格樣式以敘事見長。捷克漢學家普實克認為,茅盾和郁達夫的小說創作代表了中國現代小說探索的兩個重要方面,一種是客觀敘事,一種是主觀抒情。

    茅盾先生所建構的現實主義文學,對于20世紀中國文學影響巨大,巴金、李劼人、老舍、周立波、丁玲等作家的長篇小說創作中,都表現出相似的史詩性敘事特征。新中國成立以來,像柳青、歐陽山、杜鵬程等作家的長篇小說創作,也受到茅盾現實主義創作風格的影響。1980年代以來,一些新進作家的小說創作可能不像1950、1960年代的作家作品那樣受到茅盾創作的直接影響,但潛在的影響還是存在的,如陳忠實的《白鹿原》、王安憶的《長恨歌》等史詩式的長篇小說,與茅盾的作品之間,有著家族式的血緣相似性。這到底是影響關系,還是文學審美上不約而同的共性關系,我以為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文學問題。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av|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www好男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16|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12|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线观看|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vr|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毛片AV久久66|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2019|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囯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 91大神在线精品网址| 国产精品国色综合久久| 97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久9久9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