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戲劇節:藝術正在融入城市生活
    來源:光明日報 | 王金禮 程博  2021年06月13日08:17
    關鍵詞:戲劇節 舞臺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國內社會文化生活已全面恢復,其中也包括以戲劇展演、藝術研討為主的戲劇節。2021年上半年,全國各地花樣繁多的戲劇節紛紛拉開帷幕,在北京,有第六屆原創話劇邀請展、第五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亞洲戲劇院校大學生戲劇節,上海方面則有豫園戲劇節、大學生話劇節、首屆長三角城市戲劇節等,其他城市如南京、成都、西安等,也分別舉辦了自己的城市戲劇節。近十年來,戲劇節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除了城市主題戲劇節,其他如青年戲劇節、兒童戲劇節、女性戲劇節也都先后舉辦。戲劇從單純的舞臺演出發展為城市節慶,不僅使劇院舞臺的藝術天地活色生香,生機盎然,更將藝術融入城市,激活城市文化,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助燃劑。

    1、作品告別高冷使觀眾從小眾成為大眾

    就戲劇而言,傳播學的第三人效果理論,很有適用之處。在接觸戲劇之前,人們往往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戲劇古典、高冷、小眾,不會被普通人接受。戲劇節使這種成見不攻自破。過去只有在明星演唱會或者春運出現的“搶票攻略”“搶票入口”“擺好搶票姿勢”等火爆詞語,現在卻與戲劇節有了深度關聯。據數據統計,過去七屆烏鎮戲劇節演出近600場,吸引游客和觀眾達100多萬人次。數據也顯示,2020年深圳南山戲劇節日均2萬余人參與觀演。如果說數據不一定真實反映戲劇與戲劇節接受度的話,劇場內外活躍的青年人就足以表明,戲劇可能真的“高”,但一定不“冷”。盡管新技術媒介為年輕人提供了諸如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等多種文化娛樂選擇,但戲劇一樣能被消費者所追捧。

    今天在手機屏幕前埋頭搶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想象,國內最早的文化藝術觀演主要來自政府的文化投入,甚至是文化慰問。比如早期的中國戲劇節、中國藝術節,就是由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等政府和官方組織主導、由地方政府承辦的。來源的單一必定會限制內容的想象力。劇目傳統、劇情老套、說教味濃等,都造成了藝術與觀眾的隔離。近年來,多種力量都積極參與戲劇節的組織,除了政府的文化投入,民間戲劇機構和戲劇創作人也與社會資本合作,推動戲劇節的舉辦。遍地開花的戲劇節更像是一個競技場,文化意蘊、藝術想象甚至娛樂的趣味性都成為競技的領域。西昌大涼山戲劇節立足民族風情,在高山草甸間歌詠吟唱,烏鎮、南山等沿海地區的戲劇節則更具有開放性,從傳統經典到先鋒作品,古今中外,兼收并蓄,推動戲劇藝術的共享、交流與創新。

    戲劇評論家馮貝克的話,表達了人們對戲劇節的觀感:“不一定是最好的戲,但一定是在某一個方面非常特別。”以“特別”的戲促進戲劇的豐富性,既是社會各方舉辦戲劇節的目的,也應該是社會各界包括青年群體接受、喜愛戲劇和戲劇節的原因。

    2、打破劇場局限讓戲劇與城市相得益彰

    戲劇節并不意味著一批戲劇作品在劇院里扎堆演出,它必須是城市的“節日”,需要市民的廣泛參與。戲劇節需要建構新型的城市公共空間,除了常規的舞臺表演,還會經常走出劇場,走向街頭,在城市中表演。在此過程中,讓市民隨時隨地觀看精彩的戲劇演出,還有機會參與到戲劇之中,或者聆聽戲劇大師創作談、演后談,通過親身參與感受藝術,提升藝術鑒賞力。

    街頭表演直接聯結戲劇與城市。國外三大戲劇節中,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的街頭表演最負盛名,其“讓戲劇發生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的理念,影響深遠。在中國,2016年德陽三星堆戲劇節也提出“城市在哪、劇場就在哪”的構想,組委會允諾劇組可以選擇城市的任意空間如湖畔、樹林、公交車、工廠等作為演出場所,希望戲劇節成為“改變城市”的社會學實驗。比較起來,烏鎮戲劇節“古鎮嘉年華”的室外表演內容和形式都更加豐富多樣。以水鄉古鎮的自然空間為舞臺,“古鎮嘉年華”在木屋、石橋、小巷、烏篷船等場景中展演傳統曲藝、前衛戲劇、多媒體科技影像、空間裝置藝術、音樂、舞蹈,完全拆除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隔離墻,城市空間整體上充滿了藝術品位和美學張力。

    融入城市生活,對戲劇來說,也是回歸藝術的價值、實現自我拯救的有效途徑。回溯戲劇起源,從超自然的祭祀到公共節日,戲劇從來就不是與民眾隔絕的自我欣賞、自娛自樂。藝術的基本功能在于凝聚集體共識,促進集體協作。舉辦戲劇節,實際上也在推動戲劇回歸現實,修復戲劇藝術與社會實踐的親緣關系。戲劇節積聚人氣,帶動周邊產業,以經濟發展反哺社會。一個戲劇節就讓大涼山地區的旅游業、餐飲業、服務業蓬勃發展,強勁助力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成果。同時,戲劇節也從城市生活中獲得溫度和靈韻,互動劇、青年競演等新的藝術形式使當代藝術充滿活力。尤其是隨著大量原創戲劇的出現,人們普遍關心的就業、教育等現實問題也在藝術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反映。

    3、利用現代科技讓戲劇多元呈現

    當然,戲劇節的快速發展也產生了庸俗化的傾向,主要是過度追求經濟回報、個別劇目水準不夠等。而后疫情時代也限制了戲劇的現場交流,如本年度柏林戲劇節上頗受好評的四部戲劇,就無法按計劃參加國內的戲劇節,只能播放現場影像。戲劇節因此不得不重新面對與電影、電視劇等媒介化藝術同質競爭的老問題。面對這一情況,戲劇節至少可以做兩方面的調整。

    首先,充分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多機位攝像等數字技術,提高云演出的視聽效果。AR技術融合虛擬與現實,讓無法以實體呈現的場景、道具、人物或特效以虛擬方式呈現,讓真人演員與虛擬演員同臺、真人表演與虛擬道具或特效互動,增強演出的表現力。實際上,疫情對親身在場的限制并不只是消極的,它也促發了以非親身在場、非真人表演完成藝術表現的想象。文藝晚會已就此做了有益嘗試,戲劇表演也完全可以做出類似的改進。其次,嘗試藝術跨界,強化戲劇與相關藝術的聯動,以更多樣化的藝術形式增強藝術表現力。據了解,即將開幕的阿那亞戲劇節就設計了多個以海岸為表達載體的藝術形式,用各種空間探討人與藝術的聯系。16個以經典戲劇命名的“戲劇房子”會以建筑的形式重生,戲劇、建筑與海岸組合成全新的藝術表達。盡管目前還不能對這種新表達的效果做出判斷,但藝術的活力本就潛藏于勇敢的嘗試之中。

    不久前,國際著名女演員海倫·米倫為本年度的世界戲劇日寫下了“只要人類存在,優美的戲劇藝術就不會消亡”的獻詞。其實,在中國,戲劇正蓬勃發展,煥發著無限生機。

    (作者:王金禮,系福建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媒介研究中心研究員、傳播學院教授;程博,系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研究生)

    天天视频国产精品| 538prom精品视频我们不只是|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欧美精品久久久久a片一二三区|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国产精品视_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无码日本精品XXXXXXXXX|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精品爆乳一区二区三区无码av|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视| 色妞妞www精品视频|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无号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国产毛片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99精品久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动态图| 精品精品国产自在久久高清|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99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