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張恨水續寫《啼笑因緣》:提筆放筆間
    來源:北京晚報 | 楊建民  2021年06月03日06:53

    20世紀上半葉,作家張恨水憑借《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等小說名聲大噪,以至于作為北人的張恨水終于吸引南方報紙注意,邀請其在《新聞報》上連載小說《啼笑因緣》。因為故事生動,引得一時轟動。

    當時的連載小說,作者會根據讀者或編輯的反饋調整小說內容,在讀者的反復要求和其他狗尾續貂之作影響之下,張恨水終于耐不住旁人的反復摩挲,提筆續寫《啼笑因緣》。續寫之作反響并不如預期般好,也給張恨水本人留下遺憾。如今讀來這則故事,頗能給今人一些思考……

    連載新嘗試

    1930年3月17日,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開始連載一部正在寫作中的長篇小說。陸陸續續,連載到當年11月30日止。連載期間,便引起轟動,讀者欲罷不能,這使得該報發行量大增。連載畢,作品隨即出版單行本,一版再版,數量巨大,它就是風靡一時的《啼笑因緣》。

    該書作者張恨水,此前已寫過多篇小說,且多為報刊連載,頗引起讀者關注。尤其《春明外史》1924年開始在北平《世界日報》“明珠”副刊連載,歷時七年,至1930年方結束;小說《金粉世家》連載歷時六年多(1927年2月至1932年5月),篇幅巨大,刊載時間長,在社會上產生很大影響。可是,當時的報刊文章發表,有不成文的南、北圈子劃分。張恨水當時寫作已有多年,可大部分在北京發表,上海刊出的作品,“卻是很少很少”。1929年5月,上海新聞記者團來到北平,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的歡迎會上,張恨水經友人錢芥塵介紹,結識了上海《新聞報》副刊“快活林”的編輯嚴獨鶴。嚴獨鶴讀張恨水作品不多,但留有“不同凡響”的好印象。他便約張恨水為“快活林”撰著長篇小說。這便有了《啼笑因緣》這部作品。

    《啼笑因緣》,不及《春明外史》《金粉世家》篇幅浩繁,這是張恨水考慮的結果。因帶有試探性,對于一家新訂連載契約的報紙,文字似不宜過長。也正因此,作者在這部作品的結構、情節、人物以及節奏等方面頗費了一番心思,力圖使作品精粹渾成,這也是后來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引起南方人興味,張恨水將主人公樊家樹設計成一個南方到北京預備考學的年輕學子。在北京,因為新奇,他到有名的天橋等地游玩,結識了豪爽的武行中人關壽峰,再結識到亦有“功夫”的女兒秀姑。這是作品的一條線;后來認識了在天橋唱大鼓詞的姑娘鳳喜,繼而結識了她的一家,這發展成為作品的主線;另外是通過借居的富家親戚,認識了有錢的小姐何麗娜。這三條線錯綜交織,此起彼伏,引發了讀者極高的閱讀情緒。

    據作者張恨水回憶,該文剛開始連載時,讀者略微覺著瑣碎,這大約是“眼生”之故。可不久便使人感到興趣。其中武行中人一條線,是編輯嚴獨鶴為照顧讀者口味,“怕我這里沒有豪俠人物,會對讀者減少吸引力,再三地請我寫兩位俠客”。對于張恨水,這并不困難。因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有“極高明的技擊能力”。可他覺得當時流行作品寫武俠有些過多過繁,成為一種“濫調”,按照自己的思考,他盡力寫得平實,減少過度夸張的“神奇性”。使其更符合社會環境的真實人物形貌。

    當時上海出現的許多連載小說,多請南方“名家”執筆。名家便“逞”才子氣,信手拈來,順筆而去,較少精心之作。有時甚至一篇作品,安排幾位名家,每人一天寫一節,稱為“聯環小說”。《啼笑因緣》刊出,有傳奇色彩,同時有人情風味,十分“抓”人。據張恨水一位友人分析,其中一因素是當時交通不便,旅游困難,南方人向往北京,常常只有借助文字。《啼笑因緣》寫的便是北京,通過人物眼睛,介紹北京風物,描畫極富特色的天橋一帶場面,對于讀者,也有很強的吸引力。

    風靡引爭議

    《啼笑因緣》的一時風靡,還與一些其他因素相關。小說正連載時,據資料記載,當時上海市民見面,常把作品中的故事作為談話題材,預測人物命運結果;許多平日不看報的人,也訂報來看;上海市民文化發達,改編戲劇、電影的要求紛至沓來。甚至為“攝制專有權”問題,明星電影公司和大華電影社打起官司來……這些熱鬧動作,更加引發了讀者興味,成為驅動社會讀報“狂熱”的外在因素。

    還應該有一層,當時各界的“優劣”評論,也給作品添油加醋,帶動人氣。一位名為程明祥的自然科學工作者,也主動寫出一篇評論來:“所以我認為《啼笑因緣》創作的成功,其故有二。一,作者富于天才的描寫。二,作者所采取的事實,并非子虛烏有,而能站在純粹客觀的地位。”“《啼笑因緣》卻能提倡‘樂而不淫’的作風。他要撩撥人家的情感,他要暗示人生的樂趣。自有他的高尚純潔的筆墨,而絕對不屑作那些咸肉莊賬簿般的記錄。‘樂而不淫’四個字,惟有《啼笑因緣》才擔當得起。”(按,引自《讀了〈啼笑因緣〉以后》)

    這是好評。當時的左翼批評家,卻沒有這么客氣。錢杏邨(阿英)在一篇論文中,針對張恨水發表了頗長的論述:“在這里,必須指出的,是最主要的反映在張恨水的作品里的意識的問題。一般地說來,反映在張恨水作品里的階級意識,是封建余孽的意識。然而,是不純粹的,在他的意識里,同樣的也具有相當的資產階級的要素的部分……”給作家戴上一頂帽子,就把他排斥開去。這樣做今天看去很是輕率!具體到《啼笑因緣》,夏征農也有文章評論:“然而,《啼笑因緣》所把握的所描寫的,卻是這一社會上的浮雕,消極的,歪曲的,雜亂無章的。于是在整個故事的結構上,也就形成一種‘偶然’的湊合,逃不出傳奇小說那種‘唱戲脫了節,除非神仙來接’的圈套……把天橋的江湖賣藝之流,寫成‘神龍’般的鋤奸扶弱的俠義,已經是超越了現實,而把萬惡軍閥的命運,歸結于一個‘天上有世間無’的女俠之手,其歪曲現實,逃避現實,更是不言而喻了。”這是典型的意識形態批評。這類批評,他們瞧不起的“小市民”讀者不會去看,僅從文字描述去看,也僵硬偏執,與《啼笑因緣》的灑脫流暢,不能同日而語的。可這類文字發表,也無意間給作品打了不費錢的廣告。

    得獲稿費多

    《啼笑因緣》“熱”到何等程度,張恨水去南方才真切體會到。當年秋天,張恨水來到上海:“上至黨國風流,下至風塵少女,一見著面,便問《啼笑因緣》,這不能不使我受寵若驚了。”報紙上更是烈火烹油,一片熱鬧。看著張恨水作品如此受歡迎,書局老板也大手筆定契約,買版權。當時小報傳出張恨水十幾分鐘收到幾萬元稿費消息,加上想象,順筆寫下他在北京買下一所王府,自備一輛汽車云云。按張恨水自己的說法,當時世界書局總經理沈知方,約他到其工廠談話。其間問他還有什么稿子可出售。張恨水說有《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沈知方認為,這是已經發表過的稿子,不能按新作品算,但如果出售,可以按四元一千字接受(這個開價,是很高的。當時上海的多數作家,在報紙上發表也不易拿到這個稿酬)。

    在第二次見面時,朋友便勸說張恨水接受條件,把兩部書稿賣掉。張恨水估算了一下,這兩部書,各有百萬字左右,這賣出是筆不小的收入。沈知方表示,《春明外史》已經在報紙上刊登完畢,愿意一次性付清稿酬。加附條件是將北京的紙型交給他銷毀。《金粉世家》還在連載中,出版權費用可以分四次付。每接到四分之一稿子,付酬一千元。張恨水答應下來。同時,沈知方又約他給世界書局專門寫四部小說,每三個月交付一部,字數在十萬字以上,二十萬字以內,稿費可出到千字八元。但這是一次性買斷,無論在報刊發表或出書,不再付版稅(當時一個一般家庭,幾元已能勉強過活,十數元便可維持生活,數十元可以過得比較寬裕。據專門對此研究的陳明遠在專著中的研究成果顯示,1930年的一元,相當于2009年的60元人民幣左右)。

    據張恨水回憶,出版方還是很講信譽的。第二天,介紹人送來合同,簽完字后,拿到第一筆稿酬四千元。契約之外,介紹人也乘機約張恨水為他相熟的雜志寫一部長篇,礙于情面,張恨水也答應下來。這就是后來在《紅玫瑰》雜志上發表的《別有天地》。大約因為這額外的約稿,張恨水最終只為世界書局完成了三部長篇,即《滿江紅》《落霞孤鶩》《美人恩》。稿酬按約交付,獲得一萬數千元。這筆錢的作用,照張恨水的說法:“談不上發財。不過在當年賣文為活的遭遇說起來,我這筆收入,實在是少有的……不過這筆錢對我的幫助,還是很大的。我把弟妹們婚嫁教育問題,解決了一部分,寒家連年所差的衣服家具,也都解決了。這在精神上,對我的寫作是有益的……我租到了一所庭院曲折,比較寬大的房子,我自己就有兩間書房,而我的消遣費,也有了著落了。”

    續作“拉鋸戰”

    因為《啼笑因緣》,張恨水的知名度和收入,大大增加。可這部書的故事、人物、情節,真是張恨水完全虛構而成的小說家言嗎?并非。當時曾與張“朝夕共處”、交往甚深的友人張友鸞介紹,有一次,朋友約他們倆去戲院聽一名叫高翠蘭的演員唱大鼓。張友鸞有事未去。過了兩三天,張恨水對他說,請你去聽你不去,如今想聽也聽不成了。

    原來,就在那天晚上,高翠蘭演唱完,被一個姓田的旅長“搶”走了。大家紛紛議論,認為光天化日,出現這種情況,實在太強橫了。可張恨水有看法:如果高翠蘭非常不愿意,那個田旅長何至就下這一手。那個田旅長一定也有讓高翠蘭滿足的地方。可其他人多因為軍閥橫行,肆無忌憚,對一個唱大鼓的女子下手,不過是欺凌壓迫的表現,因此不同意張恨水的看法。可不過幾天,一家照相館卻放置出一幅田、高合影的新婚照片。照片中兩人笑逐顏開、容光煥發,絲毫看不出勉強的樣子。大家此時想來,張恨水對人性、人生的識見,實在要高明一層。

    可此事的結果,卻是另一副模樣:唱大鼓高翠蘭的父母,原把女兒看做養生搖錢樹。現在女兒被搶走,于理難通。他們不向田家要人,只索要女兒身價銀子。漫天要價,終于談不攏。高翠蘭的父親,便一紙訴狀告到法院。田旅長是現役軍人,由軍事法庭會審。最后結果:田旅長身為軍人,強劫民女,判處徒刑一年;高翠蘭交其父母領回。案件不久,高家無以為生,只好讓高翠蘭重新出來唱大鼓。但心非所愿,人整個不再活潑,面容憔悴,在家也時常哭鬧。在外人看來,似乎對田旅長不能忘情。

    這件事顯然對張恨水創作構思有啟發。雖然作品沒有如現實事件那般發展,可主要輪廓,再加上當時人們對軍閥的一般認知,成了后來小說故事走向的基本線索。

    當時的報刊連載小說,和今天大都寫作完畢后,一次發表或連載發表的方式,有很大不同。因為作者還在寫作過程中,讀者的閱讀興趣及對人物命運的傾向,會反饋給報刊編者。為了攏住讀者,編輯常給作者提出一些符合多數讀者意愿的要求。譬如《啼笑因緣》寫作之初,編者要求張恨水在里面加入武俠人物便是一例。《啼笑因緣》發表之后,也面臨著這樣一種情況。讀者紛紛寫信給“新聞報館”,對于書中主人公的收場,以為不圓滿。許多人要求作者以續集形式,來給予交代。該報編輯看到此情形,將讀者意見告知張恨水,希望他能給讀者一個回復。當然,其中也包含有用續集拉住讀者的想法。

    張恨水到底讀了許多中外文學作品,對讀者需求和文藝自身規律有自己的見解。他寫了一篇《作完〈啼笑因緣〉后的說話》,來給讀者一個總答復。對于小說,他給讀者講了一點自己心得:“凡是一種小說的構成,除了命意和修辭而外,關于敘事,有三個寫法:一是渲染,二是穿插,三是剪裁。”讀者希望看續集的想法,張恨水以“剪裁”來回應,“什么叫剪裁,譬如一批料子,拿來做衣,不能整匹的做上。有多數要的,也有少數不要的,然后衣服成功。——小說取材也是這樣。史家做文章,照說是不許‘偷工減料’的了;然而我們看《史記》第一篇《項羽本紀》,寫得他成了一個慷慨悲歌的好男子,也不過‘鴻門’‘垓下’幾大段加倍的出力寫。至于他帶多少兵,打過多少仗,許多許多起居,都抹煞了。”這應該就把一些讀者想知道所有內容,而作品卻不必提供的理由說清楚了。

    說到多數讀者非常關心的故事結局,張恨水解讀得好:“全書的結局,我覺得用筆急促一點。但是事前,我曾費了一點考量:若是稍長,一定會把當剪的都寫出來,拖泥帶水,空氣不能緊張。末尾一不緊張,全書精神盡失了。”張恨水到底有文學見地,他是以作品閱讀效果來充分考慮,不愿滿足讀者一般渴求。

    針對讀者希望作“續集”的要求,張恨水態度頗為明確:“我感謝諸公推愛之余,卻有點下情相告。凡是一種作品,無論劇本或小說,以至散文,都有適可而止的地位,不能亂續的。”“古人游山,主張不要完全玩遍,剩個十之二三不玩,以便留些余想,便是這個意思。所以近來很有人主張吃飯只要八成飽的。”回轉來言及小說:“小說雖小道,但也是自有其規矩:不是一定‘不團圓主義’,也不是一定‘團圓主義’……”這都是文學常識,可惜眼下讀者陷于作品情節其中,鉆了牛角尖,非要讓作者把人物事件說個清楚。故此累得張恨水口干舌燥,不停地解釋,當然,這也包含著尊重讀者的意思。可落實到自己作品,張恨水態度明確:“《啼笑因緣》自然是極幼稚的作品,但是既承讀者推愛,當然不愿它自我成之,自我毀之。若把一個幼稚的東西再幼稚起來,恐怕這也有負讀者之愛了。所以歸結一句話,我是不能續,不必續,也不敢續。”張恨水不是一般附和讀者的作家。因為認識得清,所以語言也用得重:不愿“自我毀之”。“不能”“不必”“不敢”續之,態度夠堅定的。

    終究留遺憾

    作者認識如此,態度如此。本來其他種種“狗尾續貂”的情事,也該有所忌憚才是。可讀者對作品人物有“念想”,有“企盼”,腦海里總不時泛起人物、情節的影子。對于一部作品說來,真是好事。這意味著作品扣動了讀者的心弦。可因為作者的“不能”“不必”“不敢”的態度,卻給了一些欲圖迎合讀者,同時從中分一杯羹的好事者以機會。用張恨水客氣的說法:“只是有些讀者卻根據了我的原書,另做些別的文字。當然,有比原書好的;可是對于原書,未能十分了解的,也未嘗沒有。”作者“不敢”,主要是不樂意做的事,這些人替他做了。在張恨水心里,顯然不大高興:“一個著作者,無論他的技巧如何,對于他自己的著作,多少總有些愛護之志,所謂‘敝帚自珍’,所謂‘賣瓜的說瓜甜’。假使這‘敝帚’,有人替我插上花,我自是喜歡;然而有人涂上爛泥,我也不能高興。”當時已經有好幾種《啼笑因緣》的續書出現。其中一部《反啼笑因緣》,從頭到尾,把張恨水的故事,整個兒顛倒翻案。執筆者可以看出是南方人,根本沒有到過黃河以北。他們筆下的北平社會種種,當然使人啼笑皆非。

    此外,還有很多讀者對作品人物念念不忘。他們不斷給張恨水寫信,表達希望讀到《啼笑因緣》的續集的念想。讀者之外,編輯也不停地告知,轉達讀者及自己的心愿。這些都使得張恨水不得不認真考慮續寫后篇。“原書是我作的,當然書中人物,只有我知道最詳細;別人的續著,也許是新翻別樣花……我為了這些原因,便想著,不妨試一試。”當然,張恨水知道,這“對于我的原來主張‘不必續,不可續’,當然是矛盾的;然而這里有一點不同的,就是我的續著,是在原著以外去找出路,或者不算完全蛇足。”到了書出版三年后的1933年2月,在多方考量之后,張恨水開始了《啼笑因緣》續集的寫作。

    花了不長時間,張恨水用十個章節的篇幅,寫成了《啼笑因緣續集》。續集中,張恨水把有俠義風范的關壽峰父女,寫成了在關外做了抗日的游擊英雄,并先后殉難;那個沈鳳喜,不易處理,只能讓她瘋癲得玉殞香消。最后讓那個南方青年樊家樹與富家女何麗娜給他們一個“野祭”,為幾位書中人物致獻悼念……與先前那種關氏父女飄然隱去云山深處的耐人回味的結尾,氣氛差得太遠。一位研究學者給了一句:“真是多此一續,不如不續。”憤憤之情,溢于言表。不僅研究者,張恨水自己,也曾多次對自己的一個外甥講他的一件憾事,便是違心地寫了《啼笑因緣》續集。在一回憶錄中,張恨水也說:“我知道這是累贅,但還不至于拖泥帶水。當然,在和我表示好感的朋友都說我不該續的。”

    這篇續作出現后,當然仍不能滿足讀者渴求。從效果說,反而對原作產生了消解作用。好在續作發行已在原書連載數年之后,故此并未產生多大影響。多年來,《啼笑因緣》依然主要是以原作面目出現。這部作品雖然產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可長久以來,魅力不減。直到近半個世紀后的八十年代,幾家出版社還在搶出該書,還有電視臺拍出電視連續劇。盡管時代演變,讀者口味大大改變,可《啼笑因緣》依然一時風靡,可見其確有諸多吸引讀者的元素。

    通過該書的發表,讀者反映,“續”與“不續”糾結……我們能夠了解到一部作品引人的程度,讀者與作者認知的分歧,他人續作的背離以及作者終于出面續作的矛盾……今天比對看去,可以清楚感受到讀者與作者共同的觀念進步。但當年圍繞《啼笑因緣》這部作品發生的故事,仍然給我們認知當時社會,體會當時時代氛圍提供依據。時代發展,歷史不忘。了解《啼笑因緣》整體情形,對于研究文藝創作與大眾的關系,依然可以給我們頗多啟示。

    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久热精品人妻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级α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麻豆国产精品入口免费观看|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77| 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王友容 |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久久9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国产麻豆剧传媒精品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夜夜夜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精品视频观看| 好吊妞视频这里有精品|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久久精品免看国产|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日欧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国产精品自线在线播放|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99国产精品二区不卡| 国内午夜国产精品小视频|